双时钟温度自记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085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长期温度监测用的、自动定时记录被测温度的双时钟温度自记仪。其结构特点是,在微处理器中除含有必要资源外,还设有两个时钟及其控制电路。采用两个电源管理模块向转换电路、放大器和存储器分别间歇供电。在运行中可采用不同的时钟和不同的工作模式,以达到省电和提高通讯速率的目的。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减少了电池的能量消耗,提高了通讯速率,而且还保证了通讯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温度测量仪器,特别是要进行长期温度监测用的、自动定时记录被测温度的温度自记仪。温度自记仪是一种靠电池供电的智能化微型测温仪器,它能定时自动记录被测温度,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在其内部的存储器中,存储的结果通过微机进行读取。它不但能节省大量的人工监测时间,而且还可以用到目前人工无法监测的危险场合以及空间有限的场合。可广泛地应用于空调系统调试、供暖效果测试、制冷制热产品检验、温室冷库温度等各种需要测量温度变化过程的场合。由于温度自记仪是进行长期温度监测用的,所以如何省电则是此类技术的关键。另外,存储在温度自记仪内部的测量结果是通过微机读取的,因而通讯速率和通讯可靠性也是相当重要的。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温度自记仪为了降低功耗、节省电源,均采用单时钟系统低速时钟。而采用低速时钟系统的缺点是,温度自记仪只有一种或两种工作模式,一旦开始工作,控制系统CPU和大多数元件都在运行,实际上也浪费了不少电源。另外,即使是微处理器中有硬件串行通讯口UART也无法使用,只能使用软件UART进行通讯。软件UART使读取存储器的数据与发送数据不能同时进行,而且在低速时钟下通讯波特率也不可能太高。这样,如果需要传送的数据量很大,则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这对微机使用者来说是很费时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有效节约电源,又能实现高速处理数据和与微机通讯的双时钟温度自记仪。为了达到上述的专利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双时钟温度自记仪,它包括温度测头、放大器、转换电路、两个电源管理模块、存储器、RS232输入电路、RS232输出电路、RS232输出电源及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中含有转换器AD、CPU、接口I/O、外部中断口INT、与微机串行的硬件通讯口UART。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微处理器中还设有两个时钟及其控制电路,时钟控制电路可控制所设低速时钟和高速时钟振荡。所述温度测头感受温度后,经转换电路转换成电压,再经放大器对电压进行幅度放大,然后进入到转换器AD中进行AD变换,变换的结果输入存储器中。转换电路和放大器是由受微处理器控制的电源管理模块间歇供电。存储器由受微处理器控制的另一电源管理模块间歇供电。微处理器、两个电源管理模块及RS232输入电路由电池供电。RS232输入电路与微处理器的外部中断器INT和通讯口UART相接,微处理器的通讯口UART又与RS232输出电路相接,RS232输出电路由RS232输出电源供电并与所设与微机连接的插接器的RX端相接,插接器的TX端与RS232输入电路和RS232输出电源相接,插接器的CTS端与RTS端均与RS232输出电源相接。由于本技术的温度自记仪是具有两个时钟的双时钟系统,它可在处理数据和与微机通讯时使用高速时钟,使通讯速率大大提高。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低速时钟,甚至使各时钟停止振荡,使整个系统的功耗最低。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通讯速率与功耗之间的矛盾。另外,与微机通讯时既可以使用硬件串行通讯口UART,也可以使用软件UART。因为此时使用的是高速时钟,使用软件串口时通讯速率也很快。再有,本技术的温度自记仪输出数据时,取微机和通讯线上电能作为输出电源,不但节省了电池的能量,而且保证3V左右的电池能可靠通讯。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不仅减少了电池的能量消耗,提高了通讯速率。而且还提高了通讯的可靠性。有广泛推广使用的价值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电路连接图。参看图1,双时钟温度自记仪包括温度测头1、放大器2、转换电路3、电源管理模块4和5、存储器6、RS232输入电路7、RS232输出电路8、RS232输出电源9和微处理器10。所述微处理器10中含有转换器AD、CPU、接口I/O、外部中断口INT及与微处理串行硬件通讯口UART。另外,微处理器10中还设有两个时钟控制电路。时钟控制电路可控制所设低速时钟12和高速时钟13振荡。温度测头1感受温度后,经转换电路3转换成电压,再经入大器2对电压进行幅度放大,然后进入到转换器AD中进行AD变换,变换的结果输入存储器6中。转换电路3和放大器2是由受微处理器10控制的电源管理模块4间歇供电。存储器6由受微处理器10控制的电源管理模块5间歇供电。微处理器10、电源管理模块4、电源管理模块5及RS232输入电路7由电池11供电。RS232输入电路7与微处理器10的外部中断口INT和通讯口UART相接,微处理器10的通讯口UART又与RS232输出电路8相接,RS232输出电路8由RS232输出电源9供电并与所设插接器14的RX端相接,插接器14的TX端与RS232输入电路7和RS232输出电源9相接,插接器14的CTS端与RTS端均与RS232输出电源9相接。参看图2,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电路连接图。在所用微处理MCU中含有转换器AD、CPU及接口、外部中断口、与微机串行的硬件通讯口及两个时钟控制电路。时钟控制电路可控制低速时钟振动器XA和高速时钟振动器XO振荡。所述的温度测头采用热敏电阻RT,它感受温度后经由电阻R2~R7组成的转换电路转换成电压,再经由放大器A1和电阻R8组成的放大电路对电压幅度放大,然后接入到微处理器MCU中的转换器中进行AD变换,变换的结果输入存储器EEPROM中。回路中,上述的转换电路和放大电路由受微处理器MCU控制的由三级管T1和电阻R1组成的电源管理模块间歇供电。存储器EEPROM和电阻R15、电阻R16由受微处理器MCU控制的由三级管T4和电阻R17组成的电源管理模块间歇供电。而微处理器MCU和上述的两个电源管理模块及由三级管T3、二级管D5、电阻R13和电阻R14组成的输入电路由电池BATT供电。输入电路经三级管T3集电极接入微处理器MCU中。微处理器MCU的通讯口与由电阻R10、电阻R11、三级管T2、电阻R9、二级管D1和电解电容E1组成的输出电路相接。输出电路由稳压二级管Z1、电解电容E2、二级管D4、电阻R12、二级管D2和二级管D3组成的输出电源供电并与与微机连接的插接器S1的RX端相接。插接器S1的TX端和GND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电路和输出电源相接,插接器S1的CTS端与RTS端均与输出电源相接。插接器S1与微机串行后可以得到15mA的5V左右的稳定电压。本技术的温度自记仪在使用中,它可在处理数据和与微机通讯时使用高速时钟。而在其它情况使用低速时钟,每个时钟模式下又设定多种工作模式。开始工作后,温度自记仪的大部分工作是记时,此时温度自记仪进入WATCH工作模式,此时高速时钟停止振荡,低速时钟在振荡,除了记时分频器在运行外,其它外围设备及CPU均停止工作。如果系统的电压为3.6伏,那么此种工作模式下的工作电流小于5微安。如果两个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10秒钟以上,则WATCH模式所占的时间比例大于99%,也就是说,温度自记仪运行时有99%以上的时间工作电流小于5微安。当记时分频器产生中断或者从来自微机串行通讯口中断时,温度自记仪退出WATCH工作模式。在系统上电后或记满数据而结束测量后,温度自记仪进入STOP工作模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时钟温度自记仪,它包括温度测头(1)、放大器(2)、转换电路(3)、电源管理模块(4,5)、存储器(6)、RS232输入电路(7)、RS232输出电路(8)、RS232输出电源(9)及微处理器(10),所述微处理器(10)中含有转换器AD、CPU、接口I/O、外部中断口INT、与微机串行的硬件通讯口UART,其特征是:所述微处理器(10)中还设有两个时钟及其控制电路,所述时钟控制电路可控制所设低速时钟(12)和高速时钟(13)振荡;所述温度测头(1)感受温度后,经转换电路(3)转换成电压,再经放大器(2)对电压进行幅度放大,然后进入到转换器AD中进行AD变换,变换的结果输入存储器(6)中;转换电路(3)和放大器(2)是由受微处理器(10)控制的电源管理模块(4)间歇供电,存储器(6)由受微处理器(10)控制的电源管理模块(5)间歇供电,微处理器(10)、电源管理模块(4)、电源管理模块(5)及RS232输入电路(7)由电池(11)供电;RS232输入电路(7)与微处理器(10)的外部中断口INT和通讯口UART相接,微处理器(10)的通讯口UART又与RS232输出电路(8)相接,RS232输出电路(8)由RS232输出电源(9)供电并与所设与微机连接的插接器(14)的RX端相接,插接器(14)的TX端与RS232输入电路(7)和RS232输出电源(9)相接,插接器(14)的CTS端与RTS端均与RS232输出电源(9)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彦武江亿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