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除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62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除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除臭设备。其包括箱体箱体由第一水平分隔板、第二水平分隔板以及第三竖直分隔板分隔形成相互独立的电气区、雾化区、配液区以及电机区;配液区通过管线与电机区的增压泵的入口连接,电机区增压泵的出口与雾化区的雾化器连接;雾化区对应箱体的多个壁面均设有开孔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电气区、雾化区、配液区以及电机区相互独立设置,实现了电气元件与雾化水气的分离,提高了安全系数并延长了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雾化区对应箱体的多个壁面均设有开孔结构,可依据箱体的安装位置不同,而选择在相应的开孔结构处安装雾化输送管,节约安装空间,且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除臭设备
本技术属于除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除臭设备。
技术介绍
恶臭是指大气、水、土壤、废弃物等物质中的异味物质,通过空气介质作用于人的嗅觉器官感知而引起不愉快并有害于人类健康的一类公害气态污染物质。恶臭类废气中常含有硫化氢、氨、甲硫醇等有害的有机物质,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现有技术:授权公告号为CN203342088U中国技术专利,专利名称为一种植物液雾化除臭装置,其包括原药桶、自动配药器、工作药箱和增压泵,自动配药器通过管线分别与原药桶和工作药箱连通,工作药箱的出口通过管线与增压泵的进口连通,在工作药箱与增压泵的管线上安装有过滤器,在增压泵的出口处并列设置有若干条增压管路,每条增压管路末端安装有雾化风扇。但该设备分为控制柜和雾化结构两个部分,设备整体结构相对偏大,且雾化结构外置,雾化效果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除臭设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第一水平分隔板、第二水平分隔板以及第三竖直分隔板分隔形成相互独立的电气区、雾化区、配液区以及电机区;所述配液区通过管线与所述电机区的增压泵入口连接,所述电机区的增压泵出口与所述雾化区的雾化器连接;所述雾化区对应箱体的多个壁面均设有开孔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配液区包括原液箱以及工作药箱;所述原液箱内输入一种或多种植物液;所述原液箱通过管线与所述工作药箱的输入口连接,所述工作药箱的输出口通过管线与所述电机区的增压泵入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气区对应的箱体正面设置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并在第一盖体上设置触摸屏;所述电气区对应的箱体反面设置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采用相同的结构设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上分别设置相应的检修门,检修门分别与第一盖体或第二盖体铰轴连接;所述检修门上设有把手。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区对应的箱体上设有百叶窗,所述百叶窗的内侧面设有防虫网。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反面设有挂钩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四个角分别安装有万向轮。进一步的,所述电气区包括支撑板以及电路板;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又分别与所述箱体卡扣连接;所述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所述电路板。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转轴,在所述箱体上设置相应的凹槽,并将所述转轴与所述凹槽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获得的有益效果:1)该便携式除臭设备整体尺寸偏小,方便外出携带。电气区、雾化区、配液区以及电机区相互独立设置,避免了电气元件受到雾化气体的影响,实现了电气元件与雾化水气的分离,提高了安全系数并延长了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雾化区对应箱体的多个壁面均设有开孔结构,可依据箱体的安装位置不同,而选择在相应的开孔结构处安装雾化输送管,节约安装空间,且使用方便。使用时,当除臭空间较小时,可以直接由开孔处喷出雾化液,实现除臭净化;当除臭空间较大时,一般在开孔结构处安装雾化输送管,通过雾化输送管将雾化液喷出至需要除臭的地方;实现了一种除臭设备,两种使用方法,除臭效果好。2)一种或多种植物液,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不同的植物混合液,实现不同的功效。3)第二盖体和第一盖体采用相同的结构,可互换使用,解决了将设备放在不同的位置,触摸屏都可以设置在与人相对的位置上。4)在电气区所对应的箱体设置检修门,方便电气元件的维护与检修。5)设置防虫网,能有效的防止害虫进入除臭设备内。6)底部安装万向轮允许水平360度旋转,利于除臭设备的搬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除臭设备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除臭设备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除臭设备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中:箱体1、开孔结构101、第一水平分隔板102、第二水平分隔板103、第三竖直分隔板104、开孔盖105;电气区2、第一盖体201、电路板202、检修门203、支撑板204;雾化区3;配液区4、原液箱401、工作药箱402;电机区5、增压泵入口501-a、增压泵出口501-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1和附图4以及本实施例详细论述本技术:一种便携式除臭设备,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由第一水平分隔板102、第二水平分隔板103以及第三竖直分隔板104分隔形成相互独立的电气区2、雾化区3、配液区4以及电机区5。其中,第一水平分隔板102、第三竖直分隔板104与箱体1的上壁面包围形成电气区2和雾化区3;第一水平分隔板102、第二水平分隔板103与箱体1的两侧壁形成配液区4;第二水平分隔板103与箱体1的下壁面形成电机区5。电气区2、雾化区3、配液区4以及电机区5相互独立设置,避免了电气元件受到雾化气体的影响,实现了电气元件与雾化水气的分离,提高了安全系数并延长了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所述配液区4通过管线与所述电机区5的增压泵入口501-a连接,所述电机区5的增压泵出口501-b与所述雾化区3的雾化器连接。所述雾化区3对应箱体1的多个壁面均设有开孔结构101,可依据箱体1的安装位置不同,而选择在相应的开孔结构处安装雾化输送管,节约安装空间,且使用方便。具体的,开孔结构101处设置开孔盖105,开孔盖105铰接安装在开孔结构101;或开孔盖105通过若干连接点与开孔结构101虚连接,使用时直接折断对应的若干连接点即可。使用时,当除臭空间较小时,可以直接由开孔处喷出雾化液,实现除臭净化;当除臭空间较大时,一般在开孔结构处安装雾化输送管,通过雾化输送管将雾化液喷出至需要除臭的地方。其中,本实施例中选择的雾化器为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包括空气压缩机以及雾化机,空气压缩机设置在箱体1的侧壁上;空气压缩机的入口与外界空气连通,空气压缩机的出口与雾化机连通。空气压缩式雾化器整体结构偏小,适用于小型除臭设备,且除臭效果佳。采用空气压缩式雾化器进行除臭,雾化时不需冷却水、日常免维护、操作更简单方便;几乎没有药物残留量,药液利用率高;雾化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第一水平分隔板、第二水平分隔板以及第三竖直分隔板分隔形成相互独立的电气区、雾化区、配液区以及电机区;所述配液区通过管线与所述电机区的增压泵入口连接,所述电机区的增压泵出口与所述雾化区的雾化器连接;所述雾化区对应箱体的多个壁面均设有开孔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第一水平分隔板、第二水平分隔板以及第三竖直分隔板分隔形成相互独立的电气区、雾化区、配液区以及电机区;所述配液区通过管线与所述电机区的增压泵入口连接,所述电机区的增压泵出口与所述雾化区的雾化器连接;所述雾化区对应箱体的多个壁面均设有开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液区包括原液箱以及工作药箱;所述原液箱内输入一种或多种植物液;所述原液箱通过管线与所述工作药箱的输入口连接,所述工作药箱的输出口通过管线与所述电机区的增压泵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区对应的箱体正面设置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并在第一盖体上设置触摸屏;所述电气区对应的箱体反面设置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采用相同的结构设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勇杨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腾步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