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分析仪探头除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585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实验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体分析仪探头除尘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连接于导管上的连接环、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环相对于导管一端的过滤环、开口端螺纹连接于所述过滤环相对于所述连接环一端的过滤罩,所述过滤环内壁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过滤罩内壁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过滤罩侧面开设有与所述过滤罩内部相通的吸入口,所述吸入口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远离所述过滤环的一侧,通过上述设置,以减少样品气体中的灰尘影响气体分析仪结果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分析仪探头除尘结构
本技术涉及实验检测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气体分析仪探头除尘结构。
技术介绍
在很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化学反应的生产过程中,仅仅根据温度、压力、流量等物理参数进行自动控制常常是不够的,由于被分析气体的千差万别和分析原理的多种多样,气体分析仪的种类繁多,常用的有热导式气体分析仪、电化学式气体分析仪和红外线吸收式分析仪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分析仪探头除尘结构,以减少样品气体中的灰尘影响气体分析仪结果的情况。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气体分析仪探头除尘结构,包括连接于导管上的连接环、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环相对于导管一端的过滤环、开口端螺纹连接于所述过滤环相对于所述连接环一端的过滤罩,所述过滤环内壁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过滤罩内壁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过滤罩侧面开设有与所述过滤罩内部相通的吸入口,所述吸入口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远离所述过滤环的一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过滤环和过滤罩,并分别在过滤环和过滤罩内设置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当实验人员通过导管将样品气体吸入分析仪本体内时,减少将气体中的悬浮物也吸入分析仪内的情况,从而减少对气体分析仪结果的影响,以提升气体分析仪的精确性;且通过设置过滤环螺纹连接于连接环,过滤罩螺纹连接于过滤环,当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导致悬浮物阻塞滤孔时,便于实验人员将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分离开后进行清洗,减少气体分析仪进入水分而损坏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入口开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吸入口绕所述过滤罩周向均匀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若干个吸入口,并使若干个吸入口绕过滤罩周向均匀设置,从而使气体分析仪更加均匀地将样本气体吸入,以提升气体分析仪对样本气体检测的准确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罩上设置有用于封闭若干个所述吸入口的封闭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封闭机构,以减少在气体分析仪不使用时空气中的灰尘进入过滤罩内将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堵塞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闭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过滤罩外侧的套筒,所述套筒上开设有与所述吸入口数量相同的通风口,所述过滤罩转动使相邻两通风口之间的位置封闭所述吸入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套筒,当实验人员不使用气体分析仪时,通过转动套筒,将若干个吸入口封闭,便于实验人员进行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罩外壁开设有沿所述过滤罩周向延伸的转动槽,所述套筒靠近所述连接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沿所述套筒轴向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套筒轴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杆具有弹性,所述连接块滑动扣合于所述转动槽内,且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槽内,当所述连接块滑动至所述转动槽一端时所述通风口一一对应于所述吸入口,当所述连接块滑动至所述转动槽另一端时所述套筒封闭所述吸入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转动槽和连接块相互配合,使实验人员转动套筒时不易转动过度,使实验人员更加精准、快速地将吸入口打开或者封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槽底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所述连接块靠近所述套筒轴线的便面固定连接有半球状的限位凸棱,所述连接块滑动至所述转动槽一端时所述限位凸棱扣合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内,所述连接块滑动至所述转动槽另一端时所述限位凸棱扣合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凹槽、第二限位凹槽和限位凸棱之间相互配合,使实验人员在转动套筒将吸入口打开或者封闭时,套筒不易受到外力影响而发生转动,从而增加了套筒在将吸入口打开或者封闭状态下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底端开设有操作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操作槽,使实验人员需要将套筒取下时,通过扣动操作槽,使连接杆发生弯曲,进一步使连接块脱离转动槽,以便于实验人员将套筒滑动取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外壁设置有摩擦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套筒外壁设置摩擦纹,使实验人员在转动套筒时,不易发生打滑的现象。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过滤环和过滤罩,并分别在过滤环和过滤罩内设置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减少将气体中的悬浮物也吸入分析仪内的情况,从而减少对气体分析仪结果的影响,以提升气体分析仪的精确性。2.通过设置过滤环螺纹连接于连接环,过滤罩螺纹连接于过滤环,便于实验人员将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分离开后进行清洗。3.通过设置套筒,便于实验人员将吸入口打开或者封闭,以减少在气体分析仪不使用时空气中的灰尘进入过滤罩内将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堵塞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剖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整体剖视图。附图标记:1、连接环;2、过滤环;3、过滤罩;4、第一过滤网;5、第二过滤网;6、吸入口;7、封闭机构;8、套筒;9、通风口;10、转动槽;11、连接杆;12、连接块;13、第一限位凹槽;14、第二限位凹槽;15、限位凸棱;16、操作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气体分析仪探头除尘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连接环1、过滤环2、过滤罩3,连接环1连接于导管上,连接环1相对于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过滤环2外壁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过滤罩3开口端设置有内螺纹,过滤环2一端螺纹连接于连接环1相对于导管的一端,过滤罩3开口端螺纹连接于过滤环2相对于连接环1一端,过滤环2内壁设置有第一过滤网4,过滤罩3内壁设置有第二过滤网5,过滤罩3侧面开设有与过滤罩3内部相通的若干个吸入口6,若干个吸入口6绕过滤罩3周向均匀设置,且若干个吸入口6位于第二过滤网5远离过滤环2的一侧。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网4和第二过滤网5,当实验人员通过导管将样品气体吸入分析仪本体内时,减少将气体中的悬浮物也吸入分析仪内的情况,从而减少对气体分析仪结果的影响,以提升气体分析仪的精确性,且当第一过滤网4和第二过滤网5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导致悬浮物阻塞滤孔时,便于实验人员将第一过滤网4和第二过滤网5分离开后进行清洗,减少气体分析仪进入水分而损坏的情况。为减少在气体分析仪不使用时空气中的灰尘进入过滤罩3内将第一过滤网4和第二过滤网5堵塞的情况,过滤罩3上设置有用于封闭若干个吸入口6的封闭机构7,封闭机构7包括套设于过滤罩3外侧的套筒8,套筒8上开设有与吸入口6数量相同的通风口9,且套筒8外壁设置有摩擦纹,以减少实验人员在转动套筒8时发生打滑的现象,过滤罩3转动使相邻两通风口9之间的位置封闭吸入口6,以便于实验人员封闭或者打开吸入口6。如图2和图3所示,为使实验人员更加精准、快速地将吸入口6打开或者封闭,过滤罩3外壁开设有沿过滤罩3周向延伸的转动槽10,套筒8靠近连接环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沿套筒8轴向延伸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分析仪探头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导管上的连接环(1)、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环(1)相对于导管一端的过滤环(2)、开口端螺纹连接于所述过滤环(2)相对于所述连接环(1)一端的过滤罩(3),所述过滤环(2)内壁设置有第一过滤网(4),所述过滤罩(3)内壁设置有第二过滤网(5),所述过滤罩(3)侧面开设有与所述过滤罩(3)内部相通的吸入口(6),所述吸入口(6)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5)远离所述过滤环(2)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分析仪探头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导管上的连接环(1)、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环(1)相对于导管一端的过滤环(2)、开口端螺纹连接于所述过滤环(2)相对于所述连接环(1)一端的过滤罩(3),所述过滤环(2)内壁设置有第一过滤网(4),所述过滤罩(3)内壁设置有第二过滤网(5),所述过滤罩(3)侧面开设有与所述过滤罩(3)内部相通的吸入口(6),所述吸入口(6)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5)远离所述过滤环(2)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分析仪探头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口(6)开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吸入口(6)绕所述过滤罩(3)周向均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体分析仪探头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罩(3)上设置有用于封闭若干个所述吸入口(6)的封闭机构(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体分析仪探头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机构(7)包括套设于所述过滤罩(3)外侧的套筒(8),所述套筒(8)上开设有与所述吸入口(6)数量相同的通风口(9),所述过滤罩(3)转动使相邻两通风口(9)之间的位置封闭所述吸入口(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体分析仪探头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罩(3)外壁开设有沿所述过滤罩(3)周向延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聪谢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