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刮吸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052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刮吸泥装置,包括设置在沉淀池上方的桁架,桁架与沉淀池的上方之间设有运动驱动装置,桁架上设有排泥系统和控制系统,排泥系统包括一端通向沉淀池外的排泥管、与排泥管连接且伸入沉淀池底的吸泥管、以及与吸泥管连接的吸泥泵,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桁架下方且位于沉淀池内的泥位计、设置在吸泥管上的控制阀以及与泥位计、控制阀、吸泥泵和运动驱动装置连接的PLC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泵吸式,工作期间无须引水操作;采用控制系统控制污泥床厚度,可以保证吸泥浓度一致;并且吸出污泥的含水率低,可以达到一般污泥浓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刮吸泥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刮吸泥装置。
技术介绍
排泥设备是在水处理中配合沉淀使用的专用设备,主要用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初沉池、二沉池、浓缩池以及澄清池等。而刮吸泥装置是废水处理行业中最广泛使用的排泥装置,刮吸泥机是利用压力差收集池底污泥,并将污泥排出池外的,传统的刮吸泥机主要为利用池内液位与泥槽内泥位之间的液位差将池底的污泥吸出来的虹吸式吸泥机。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虹吸式吸泥装置”,其公告号CN203540151U,包括爬行架,爬行架横跨设置在污水沉淀池上,在爬行架的长度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吸泥器;虹吸式吸泥装置还包括电接点真空表、真空室组件、排空阀、水射器、管道、潜污泵和出水管;潜污泵置入污水沉淀池中;真空室组件安装于吸泥主管上靠近污泥槽的位置处,真空室组件上安装排空阀、电接点真空表、排空阀;水射器包括连接法兰、喷嘴、进气管、喉管;水射器的进气管与真空室组件相连;水射器的喷嘴经管道与潜污泵连接;水射器的喉管与出水管相连;吸泥主管在污泥槽上的出口端设置有单向截止阀。但传统的刮吸泥机存在以下缺点:在吸泥前须进行引水操作,排泥操作复杂;因为池内污泥沉淀不均匀,会导致吸泥浓度不一致;吸出污泥的含水率较高,不利于后续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传统的污水处理中的刮吸泥机存在吸泥前须进行引水操作,排泥操作复杂;因为池内污泥沉淀不均匀,导致吸泥浓度不一致;吸出污泥的含水率较高,不利于后续处理的问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刮吸泥装置,采用泵吸式,工作期间无须引水操作;采用超声波泥位计控制污泥床厚度,在污泥床厚的地方多吸泥,污泥床薄的地方少吸泥甚至不吸泥,保证吸泥浓度一致;采用超声波泥位控制污泥穿厚度,确保吸泥机只吸浓缩污泥、不吸水,吸出污泥的含水率低,可以达到一般污泥浓缩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刮吸泥装置,包括设置在沉淀池上方的桁架,桁架与沉淀池的上方之间设有运动驱动装置,桁架上设有排泥系统和控制系统,排泥系统包括一端通向沉淀池外的排泥管、与排泥管连接且伸入沉淀池底的吸泥管、以及与吸泥管连接的吸泥泵,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桁架下方且位于沉淀池内的泥位计、设置在吸泥管上的控制阀以及与泥位计、控制阀、吸泥泵和运动驱动装置连接的PLC装置。本技术中的桁架可以在运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沉淀池内行走,一般由沉淀池出水端到进水端往返工作。行走过程中,排泥系统用于将池底的污泥吸出:沉淀在池底的污泥在吸泥泵的作用下由吸泥管向上吸出,然后进入排泥管,经排泥管排出池外;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污泥的吸出量:泥位计可以根据超声波脉冲的回声信号测量出沉淀池内污泥层的高度和厚度,并将信号传输至PLC装置,通过PLC装置控制控制阀的开度及吸泥泵的工作频率,使得排泥系统在污泥床厚的地方多吸泥,污泥床薄的地方少吸泥甚至不吸泥,保证吸泥浓度一致。同时,PLC装置还可以通过控制运动驱动机构的功率,控制桁架的工作周期。本技术采用泵吸式排泥系统,工作期间无须引水操作;采用控制系统控制污泥床厚度,在污泥床厚的地方多吸泥,污泥床薄的地方少吸泥甚至不吸泥,保证吸泥浓度一致;并且采用泥位计控制污泥床的厚度,可以确保吸泥机只吸浓缩污泥、不吸水,吸出污泥的含水率低,可以达到一般污泥浓缩的效果,便于污泥的后续处理。作为优选,吸泥管包括位于沉淀池面上方与排泥管连接的吸泥主管,以及一端与吸泥主管连接,另一端伸入沉淀池底的吸泥支管,所述吸泥泵与吸泥主管连接,所述吸泥支管沿桁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采用沿桁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吸泥支管结构,可以保沉淀池内各处的污泥都能被均匀排出。作为优选,吸泥管位于池底的一端设有集泥装置,集泥装置包括上端与吸泥管连接的集泥罩以及位于集泥罩和吸泥管管口下方的集泥板,集泥罩包括套设在吸泥管外的连接板以及由连接板沿桁架长度方向的两端向下弯折形成的挡板,两侧挡板的底端分别与集泥板的两侧相连接,集泥板的另外两侧设有开口向吸泥管的管口处逐渐缩小的集泥槽。在吸泥管的管口一端设置集泥装置,在桁架行走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集泥槽的集泥板可以在行走过程中破开堆积板结的污泥和泥块,并将污泥集中在吸泥管管口下方的集泥槽处,便于吸泥管吸出。集泥板上方的集泥罩既可避免污泥上浮,有利于将污泥收集到吸泥管口;又可避免上方的清水被吸出,降低污泥含水率;同时还可以增加对吸泥管管口附近堆积污泥的搅拌,增加污泥的流动性,防止或破坏污泥板结,提高吸泥浓度。作为优选,挡板呈梯形,两侧挡板的下端分别向外张开。采用梯形的挡板,且挡板的下端向两侧张开,可以提高桁架在往返的过程中,集泥装置对吸泥管管口污泥的切割作用,有效防止污泥板结。作为优选,沉淀池两侧上方设有运行轨道,所述桁架两侧设有位于运行轨道中的轨道轮。桁架可以通过轨道轮在运行轨道内往返行走,将沉淀池内各处的污泥均匀排出。作为优选,运动驱动装置包括相连接的驱动电机和减速机,减速机与桁架相连接,运动驱动装置上设有位于运行轨道中的轨道轮。可以通过减速机控制桁架的行走速度,从而使整个刮吸泥装置更好的工作和运行,驱动电机和减速机同样可以通过轨道轮在运行轨道中往返行走。作为优选,桁架上设有电控箱,所述PLC装置位于电控箱内。将PLC装置设置在电控箱内,方便控制操作,并且可以保护PLC装置不受到损坏。作为优选,沉淀池上设有排泥槽,所述排泥管伸出池外的一端位于排泥槽内。将污泥通过排泥管先排入排泥槽内,可以方便污泥的后续处理和再利用。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泵吸式排泥系统,工作期间无须引水操作;(2)采用控制系统控制污泥床厚度,在污泥床厚的地方多吸泥,污泥床薄的地方少吸泥甚至不吸泥,保证吸泥浓度一致;(3)采用泥位计控制污泥床的厚度,可以确保吸泥机只吸浓缩污泥、不吸水,吸出污泥的含水率低,可以达到一般污泥浓缩的效果,便于污泥的后续处理;(4)在吸泥管的管口一端设置集泥装置,在装置行走过程中可以有效破开堆积板结的污泥和泥块,并将污泥集中在吸泥管管口下方的集泥槽处,便于吸泥管吸出;并且可以避免污泥上浮及上方的清水被吸出,降低污泥含水率;同时还可以增加对吸泥管管口附近堆积污泥的搅拌,增加污泥的流动性,防止或破坏污泥板结,提高吸泥浓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集泥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桁架、2运动驱动装置、3排泥管、4吸泥管、401吸泥主管、402吸泥支管、5吸泥泵、6泥位计、7控制阀、8电控箱、9集泥装置、901连接板、902挡板、903集泥板、904集泥槽、10轨道轮、11沉淀池、12排泥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中的超声波泥位计、PLC装置、吸泥泵、驱动电机、减速机等装置均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装置,不是本技术的重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刮吸泥装置,包括设置在沉淀池上方的桁架(1),其特征是,所述桁架与沉淀池的上方之间设有运动驱动装置(2),所述桁架上设有排泥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排泥系统包括一端通向沉淀池外的排泥管(3)、与排泥管连接且伸入沉淀池底的吸泥管(4)、以及与吸泥管连接的吸泥泵(5),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桁架下方且位于沉淀池内的泥位计(6)、设置在吸泥管上的控制阀(7)以及与泥位计、控制阀、吸泥泵和运动驱动装置连接的PLC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刮吸泥装置,包括设置在沉淀池上方的桁架(1),其特征是,所述桁架与沉淀池的上方之间设有运动驱动装置(2),所述桁架上设有排泥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排泥系统包括一端通向沉淀池外的排泥管(3)、与排泥管连接且伸入沉淀池底的吸泥管(4)、以及与吸泥管连接的吸泥泵(5),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桁架下方且位于沉淀池内的泥位计(6)、设置在吸泥管上的控制阀(7)以及与泥位计、控制阀、吸泥泵和运动驱动装置连接的PLC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刮吸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泥管包括位于沉淀池面上方与排泥管连接的吸泥主管(401),以及一端与吸泥主管连接,另一端伸入沉淀池底的吸泥支管(402),所述吸泥泵与吸泥主管连接,所述吸泥支管沿桁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刮吸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泥管位于池底的一端设有集泥装置(9),所述集泥装置包括上端与吸泥管连接的集泥罩以及位于集泥罩和吸泥管管口下方的集泥板(903),所述集泥罩包括套设在吸泥管外的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志园黄冬冬来东奇李彬曹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乐升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