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分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052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泥水分离系统,包括沉淀池、进水桶和分隔桶,进水桶的一端设于沉淀池的底壁,相对的另一端的高度低于沉淀池的高度,分隔桶套设于进水桶外,且分隔桶的一端与沉淀池的顶部齐平,相对的另一端与沉淀池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隔距离,进水桶具有第一容腔,进水桶的外壁与分隔桶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容腔,分隔桶的外壁与沉淀池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三容腔,第三容腔设有朝向沉淀池底壁方向倾斜的挡板。通过上述设置,形成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和第三容腔,增加泥水混合物流动的路径,使得第一容腔和第三容腔均能进行沉淀,同时,挡板限制泥水混合物的上升,提高了分离效率和提升了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泥水分离系统
本技术属于物质分离
,尤其涉及一种泥水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保已越来越重视,废物再利用是一种最常见的环保手段。拆除废旧建筑时会产生大量的建筑残渣,将这些残渣进行粉碎、搅拌、筛选等过程后,会形成泥浆和水的混合物,将泥浆从混合物中分离后,泥浆可以用于烧制砖块,从而得到再次利用,水从混合物中分离后,可以导入至粉碎、搅拌、筛选系统中再次利用。但现有采用的沉淀手段,沉淀速度慢且不彻底,导致效率较低且分离效果较差。如何高效率且较为彻底地将水与泥浆从泥水混合物中分离是实现水与泥浆再次利用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泥水分离系统,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出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泥水分离系统,包括沉淀池、进水桶和分隔桶,所述进水桶的一端设于所述沉淀池的底壁,相对的另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沉淀池的高度,所述分隔桶套设于所述进水桶外,且所述分隔桶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的顶部齐平,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沉淀池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隔距离,所述进水桶具有第一容腔,所述进水桶的外壁与所述分隔桶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容腔,所述分隔桶的外壁与所述沉淀池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三容腔,泥水混合物进入所述第一容腔,并从所述第一容腔溢出,经第二容腔流入所述第三容腔,所述第三容腔设有朝向所述沉淀池底壁方向倾斜的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减缓所述第三容腔的泥水混合物向所述沉淀池的顶部流动的速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的侧壁连接,相对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沉淀池的侧壁,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与所述分隔桶的外壁连接,相对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分隔桶的外壁,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具有供泥水混合物流过的间隙。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挡板和多个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沉淀池的高度方向上分层布置,多个所述第一挡板和多个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沉淀池的高度方向上交错布置。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桶的内壁与所述沉淀池的底壁之间设有第一斜坡,所述第一斜坡环绕所述进水桶的内壁的四周设置,所述第一斜坡用于将所述第一容腔的底部的尺寸缩小,便于沉淀后的泥浆的归纳。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池的侧壁与底壁之间设有第二斜坡,多个所述第一挡板的部分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斜坡。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桶的外壁与所述沉淀池的底壁之间设有第三斜坡,所述分隔桶与所述第三斜坡之间具有供泥水混合物流过的间隙,所述第二斜坡和所述第三斜坡用于将所述第三容腔的底部的尺寸缩小,便于沉淀后的泥浆的归纳。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池的底壁开设有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所述第一排出口与所述第一容腔连通,所述第二排出口与所述第三容腔连通,所述第一容腔底部的泥浆通过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所述第三容腔底部的泥浆通过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泥水分离系统还包括泥浆泵和泥水分离器,所述泥浆泵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排出口和所述第二排出口连接,所述泥水分离器与所述泥浆泵连接,用于将所述泥浆泵输送的泥浆分离形成泥饼和水。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池的靠近顶部的侧壁开设有清水孔,所述清水孔用于排出沉淀后的清水。通过合理设置上述沉淀池、进水桶和分隔桶的结构与位置,形成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和第三容腔,增加泥水混合物流动的路径,使得泥水混合物分别在第一容腔和第三容腔内沉淀,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好,有利于泥浆与水的再次利用;另外,设置挡板,减缓第三容腔的泥水混合物向沉淀池的顶部流动的速度,从而加快了泥水混合物在第三容腔的沉淀过程,再次提高了分离效率和提升了分离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泥水分离系统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泥水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a是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a是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b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泥水分离系统,该泥水分离系统用于将泥水中的泥和水分离,最终得到干燥的泥块和不含泥的洁净水,可应用在建筑废料的回收利用上。请参阅图1和图2,泥水分离系统包括沉淀池10、进水桶20和分隔桶30。进水桶20的一端设于沉淀池10的底壁11,相对的另一端的高度低于沉淀池10的高度。分隔桶30套设于进水桶20外,且分隔桶30的一端与沉淀池10的顶部齐平,相对的另一端与沉淀池10的底壁11之间具有间隔距离。进水桶20具有第一容腔101,进水桶20的外壁与分隔桶30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容腔102,分隔桶30的外壁与沉淀池10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三容腔103。泥水混合物进入第一容腔101,并从第一容腔101溢出,经第二容腔102流入第三容腔103,第三容腔103设有朝向沉淀池10底壁11方向倾斜的挡板,挡板用于减缓第三容腔103的泥水混合物向沉淀池10的顶部流动的速度。具体的,进水桶20的底端固定在沉淀池10的底壁11,进水桶20为筒状结构,可以是方桶状结构或圆筒状结构,优选为圆筒状结构,本实施例中,选用圆筒状结构的进水桶20;进水端的顶端低于沉淀池10的顶端。分隔桶30的顶端与沉淀池10的顶端平齐,底端未与沉淀池10的底壁11接触,使得分隔桶30的底壁11与沉淀池10的底壁11有间隔距离,与进水桶20类似,分隔桶30也是筒状结构,优选为圆筒状结构,本实施例中,选用圆筒状结构。沉淀池10为人工圆池,可以设置在地面上,也可以设置支架将其支起,便于收集分离物。泥水混合物从进料道100源源不断地进入第一容腔101,泥水混合物主要的成分为泥和水。泥水混合物在第一容腔101内沉淀,泥浆与水的分离,同时,随着泥水混合物的进入,泥水混合物从第一容腔101溢出,流入第二容腔102。泥水混合物通过第二容腔,进入到第三容腔103内,由于重力作用,在泥逐渐沉降的过程中,泥水混合物的上层泥含量逐渐减少,形成清水。通过合理设置上述沉淀池10、进水桶20和分隔桶30的结构与位置,形成第一容腔101、第二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进水桶和分隔桶,所述进水桶的一端设于所述沉淀池的底壁,相对的另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沉淀池的高度,所述分隔桶套设于所述进水桶外,且所述分隔桶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的顶部齐平,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沉淀池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隔距离,所述进水桶具有第一容腔,所述进水桶的外壁与所述分隔桶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容腔,所述分隔桶的外壁与所述沉淀池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三容腔,泥水混合物进入所述第一容腔,并从所述第一容腔溢出,经第二容腔流入所述第三容腔,所述第三容腔设有朝向所述沉淀池底壁方向倾斜的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减缓所述第三容腔的泥水混合物向所述沉淀池的顶部流动的速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进水桶和分隔桶,所述进水桶的一端设于所述沉淀池的底壁,相对的另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沉淀池的高度,所述分隔桶套设于所述进水桶外,且所述分隔桶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的顶部齐平,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沉淀池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隔距离,所述进水桶具有第一容腔,所述进水桶的外壁与所述分隔桶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容腔,所述分隔桶的外壁与所述沉淀池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三容腔,泥水混合物进入所述第一容腔,并从所述第一容腔溢出,经第二容腔流入所述第三容腔,所述第三容腔设有朝向所述沉淀池底壁方向倾斜的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减缓所述第三容腔的泥水混合物向所述沉淀池的顶部流动的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的侧壁连接,相对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沉淀池的侧壁,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与所述分隔桶的外壁连接,相对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分隔桶的外壁,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具有供泥水混合物流过的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挡板和多个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沉淀池的高度方向上分层布置,多个所述第一挡板和多个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沉淀池的高度方向上交错布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揭阳市万佳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