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行攀爬车
本技术涉及智能玩具车
,具体为侧行攀爬车。
技术介绍
目前,智能玩具受到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员喜爱,尤其是智能遥控玩具车,不仅受到儿童喜爱,成年使用者也很是喜爱。现有的智能遥控车,因结构影响,仅能实现前进和后退,想要向前进的垂直方向进行移动时,必须要左右转动前轮或者后轮,改变车头朝向,然后继续向前行驶,完成侧移,转弯动作比较生硬,转角比较大,不灵活,需要调头时,需要跑180度的路程才能完成调头,当操作环境比较狭小时,调头比较困难,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车轮设计,车轮由简单的轮皮套在轮毂上,改进成为单个车轮由8个车轮组成,车轮由错开45°角的一套滚轮小组;每个车轮由单独的电机牵引,并且通过线路板的集成电路发出指令,实现不改变车身朝向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侧移动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侧行攀爬车,包括蓄电池、车架、电机架、驱动电机、避震器、遥控主板、遥控器和车轮,蓄电池和遥控主板置于车架上,电机架活动设置在车架底部,驱动电机设置在电机架内,车轮转动设置在电机架两端,驱动电机和蓄电池分别与遥控主板电性连接,避震器的一端铰接在车架底部,另一端铰接在电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端底部和后端底部均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铰接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电机架上,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电机架上且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及所述电机架形成一个闭合三角形;所述车轮包括第一轮 ...
【技术保护点】
1.侧行攀爬车,包括蓄电池、车架、电机架、驱动电机、避震器、遥控主板、遥控器和车轮,蓄电池和遥控主板置于车架上,电机架活动设置在车架底部,驱动电机设置在电机架内,车轮转动设置在电机架两端,驱动电机和蓄电池分别与遥控主板电性连接,避震器的一端铰接在车架底部,另一端铰接在电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端底部和后端底部均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铰接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电机架上,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电机架上且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及所述电机架形成一个闭合三角形;/n所述车轮包括第一轮辐、与所述第一轮辐相对的第二轮辐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轮辐和第二轮辐之间的滚轮;所述第一轮辐的外边缘设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轮辐的外边缘设有第二支撑件,所述滚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滚轮的周向错开预设角度;所述车轮置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侧行攀爬车,包括蓄电池、车架、电机架、驱动电机、避震器、遥控主板、遥控器和车轮,蓄电池和遥控主板置于车架上,电机架活动设置在车架底部,驱动电机设置在电机架内,车轮转动设置在电机架两端,驱动电机和蓄电池分别与遥控主板电性连接,避震器的一端铰接在车架底部,另一端铰接在电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端底部和后端底部均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铰接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电机架上,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电机架上且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及所述电机架形成一个闭合三角形;
所述车轮包括第一轮辐、与所述第一轮辐相对的第二轮辐和设置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键,杨晓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长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