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贮式直流数字电压面板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495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存贮式直流数字电压面板表,属于测量仪表领域。由A/D转换器、存贮器、译码器和数码管等组成。可对线性、非线性和需补偿的物理量进行测量。结构简单,测量可靠性高,范围宽,体积小,多用性强。(*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存贮式直流数字电压面板表,属于测量仪表领域。目前显示仪表的数字显示部分大都采用3 1/2 或4 1/2 等直流数字电压面板表。它只能用于11的显示电压。将它用于显示仪表中,如果被测物理量与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是线性的,还算方便。若是非线性的,则需要电路硬件进行运算处理使之线性化,再输入直流数字电压面板表。因此造成数字显示仪表电路结构复杂,所用元件多、体积大,可靠性低,成本高等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存贮式直流数字电压面板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构思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放大到该面板表的输入电压范围,通过计算机将对应于该电压范围的被测物理量的数值固化在存贮器中。面板表的输入电压通过A/D转换后做为存贮器的寻址信号,这样,相应单元的内容就可以显示出来。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由A/D变换器、存贮器、译码器、数码管组成。在存贮器中固化了与面板表输入电压对应的被测物理量的数值,面板表输入电压经过A/D变换器变成数字量,该数字量做为存贮器的地址信号,相应单元的内容就可通过译码器和数码管显示,该值就是被测量值。本技术的结构由上盖1、下盖2、面板3、线路板4组成,线路板4上分布了电路结构,其电路结构是由电阻R、电容C、晶体N、基准源N2、A/D转换器N1、存贮器N3、N4、译码器N5、N6、N7、N8和数码管N9、N10、N11、N12组成。A/D转换器N1的输出接于存贮器N3、N4的输入管脚上,存贮器N2的输出接译码器N7、N8,存贮器N4的输出接译码器N5、N6,译码器N5、N6、N7、N8的输出分别接数码管N9、N10、N11、N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2.体积小、成本低。3.只需将各种物理量转换成0~4V的信号,就可组成各种仪表,如数字压力计、数字温度计,压差流量计及电子秤等等,因此,测量范围宽,多用性强。4.存贮器N3、N4可直接输出BCD码,有进一步开发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外观结构图图2.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图下面根据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A/D转换器N1采用ICL7109CPL,(美国英特希尔公司等厂家),也可采用ICL7104-16,(美国英特希尔公司等厂家),存贮器N3、N4采用M2716,(美国英特尔公司等厂家),也可采用M2732。(美国英特尔公司等厂家),译码器N5、N6、N7、N8采用74LS48,(美国摩特罗拉公司等厂家),数码管N9、N10、N11、N12采用BS311200,(杭州雷迪斯光电器材有限公司等厂家),也可采用其它共阴的LED数码管。权利要求一种存贮式直流数字电压面板表,是由上盖1、下盖2、面板3、线路板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线路板4上分布了电路结构,所说的电路结构是由电阻R、电容C、晶体N,基准源N2,A/D转换器N1、存贮器N3、N4、译码器N5、N6、N7、N8和数码管N9、N10N11、N12组成,所说的A/D转换器N1的输出接于存贮器N3、N4的输入管脚上,存贮器N3的输出接译码器N7、N8,存贮器N4的输出接译码器N5、N6,译码器N5、N6、N7、N8的输出分别接数码管N9、N10、N11、N12。专利摘要一种存贮式直流数字电压面板表,属于测量仪表领域。由A/D转换器、存贮器、译码器和数码管等组成。可对线性、非线性和需补偿的物理量进行测量。结构简单,测量可靠性高,范围宽,体积小,多用性强。文档编号G01D7/00GK2105048SQ9120417公开日1992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1991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1991年3月23日专利技术者叶永青, 穆冰轮, 李吉申 申请人:航天部传感技术中心靖江振华仪器仪表厂, 航天部704所, 航天部航天第一计量测试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存贮式直流数字电压面板表,是由上盖1、下盖2、面板3、线路板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线路板4上分布了电路结构,所说的电路结构是由电阻R、电容C、晶体N,基准源N↓[2],A/D转换器N↓[1]、存贮器N↓[3]、N↓[4]、译码器N↓[5]、N↓[6]、N↓[7]、N↓[8]和数码管N↓[9]、N↓[10]、N↓[11]、N↓[12]组成,所说的A/D转换器N↓[1]的输出接于存贮器N↓[3]、N↓[4]的输入管脚上,存贮器N↓[3]的输出接译码器N↓[7]、N↓[8],存贮器N↓[4]的输出接译码器N↓[5]、N↓[6],译码器N↓[5]、N↓[6]、N↓[7]、N↓[8]的输出分别接数码管N↓[9]、N↓[10]、N↓[11]、N↓[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永青穆冰轮李吉申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部传感技术中心靖江振华仪器仪表厂航天部七零四所航天部航天第一计量测试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