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挑钢管柱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034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挑钢管柱施工方法,通过竖直钢管柱实现对楼板的悬挂,提高了建筑的实用面积,有效地利用了斜钢管柱部分的楼层空间。其中手动葫芦替换起吊车,是因为竖直钢管柱需要保持竖直状态并且通过竖直钢管柱的端部进行连接,所以起吊车的起吊臂无法实现将竖直钢管柱吊装至与预留安装件抵接的状态,而手动葫芦固定于预留安装件的上方,可以通过钢丝绳对竖直钢管柱进行牵引。并且工人操作手动葫芦可以近距离观察竖直钢管柱的顶端与预留安装件之间的接触情况,比起吊车起吊更加便捷,因此起到便于沟通、便于施工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吊装的效率,缩短施工周期。竖直钢管柱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两组吊装吊耳和安装吊耳,用于起吊和安装手动葫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挑钢管柱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挑钢管柱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桩基础是通过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动静荷载的一种深基础,而桩是设置于土中的竖直或倾斜的基础构件,其作用在于穿越软弱的高压缩性土层或水,将桩所承受的荷载传递到更硬、更密实或压缩性较小的地基持力层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内未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对一些特殊地形的利用也显得十分重要。现有的一些建筑施工中,由于临近建筑的一侧有一条暗渠,导致结构桩无法施工或必须用更高的成本在暗渠内施工灌注桩,而暗渠上方的空间也是要被利用以增加建筑的实用面积,于是会采用悬挑板斜钢管柱的方式对建筑物上层向外延伸的部分进行支撑。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斜钢管柱具有一定斜度,在对建筑物上层向外延伸的部分进行支撑时,斜钢管柱部分的楼层空间无法利用,并且斜钢管柱直接暴露在建筑外侧对建筑的整体美观也有影响,不符合现代城市建设的审美要求,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挑钢管柱施工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小、便于施工且能有效利用斜钢管柱部分的楼层空间,提高建筑的实用面积。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悬挑钢管柱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场地整理、复核标高、起吊车就位;步骤二:在斜钢管柱的顶端的预留安装件上方固定手动葫芦;步骤三:通过起吊车连接竖直钢管柱一端,使竖直钢管柱呈竖直状态起吊至靠近预留安装件或已安装完成的竖直钢管柱;步骤四:通过直臂式升降机将工人提升至靠近手动葫芦的位置,将手动葫芦的钢丝绳与竖直钢管柱的端部连接,解除起吊车的钢丝绳与竖直钢管柱之间的连接;步骤五:将竖直钢管柱的顶端与预留安装件或已安装完成的竖直钢管柱底端焊接固定;步骤六:将手动葫芦拆卸并固定于已安装完成的竖直钢管柱的底端;步骤七:重复步骤三至步骤六,将若干竖直钢管端部柱依次相连,直至完成所有竖直钢管柱的安装;所述竖直钢管柱的外周面顶端对称安装有两组用于供钢丝绳连接的吊装吊耳,所述竖直钢管柱的外周面底端对称安装有两组用于供手动葫芦连接的安装吊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施工现场整理平整供起吊车就位,并在吊装前对各个测量点进行复合标高,确定精度后即可开始吊装作业。其中斜钢管柱已固定好并且在斜钢管柱顶端固定有竖直向下延伸的预留安装件,预留安装件与斜钢管柱一体成型,用于供竖直钢管柱连接。先在预留安装件上方固定手动葫芦,起吊车将钢丝绳与竖直钢管柱一端固定连接并进行起吊,使竖直钢管柱呈竖直状态起吊至预留安装件下方,然后通过手动葫芦的钢丝绳与竖直钢管柱吊装并承载竖直钢管柱的重量,然后解除钢丝绳与竖直钢管柱之间的连接,通过手动葫芦将竖直钢管柱提升至与预留安装件抵接,然后将竖直钢管柱的顶端与预留安装件的底端焊接固定,使竖直钢管柱呈竖直状态,用于承受拉力。因为楼层具有一定高度,竖直钢管柱包括多根,下方的竖直钢管柱通过重复步骤三至步骤六,依次焊接在安装完成的竖直钢管柱下方,直至所有的竖直钢管柱固定完成。竖直钢管柱用于供水平的支撑梁连接,将水平的支撑梁两端分别连接在建筑和竖直钢管柱上,再在支撑梁之间铺设或浇筑楼板,从而通过竖直钢管柱实现对楼板的悬挂,提高了建筑的实用面积,有效地利用了斜钢管柱部分的楼层空间。其中手动葫芦用于替换起吊车的悬挂,因为竖直钢管柱需要保持竖直状态并且通过竖直钢管柱的端部进行连接,所以起吊车的起吊臂无法实现将竖直钢管柱吊装至与预留安装件抵接的状态,而手动葫芦固定于预留安装件的上方,可以通过钢丝绳对竖直钢管柱进行牵引。并且工人操作手动葫芦可以近距离观察竖直钢管柱的顶端与预留安装件之间的接触情况,比起吊车起吊更加便捷,因此起到便于沟通、便于施工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吊装的效率,缩短施工周期。竖直钢管柱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两组吊装吊耳和安装吊耳,用于起吊和安装手动葫芦。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预留安装件外周面固定有圆环形的环板,所述环板下方设置有类矩形的耳板,耳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手动葫芦的通孔,耳板的侧面和上端面分别与预留安装件和环板焊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留安装件外周面固定的圆环形的环板用于提高预留安装件的整体强度,并且环板下方固定有类矩形的耳板,耳板与预留安装件和环板共同焊接,从而增大了耳板的焊接面积,进而提高了耳板的承力强度。耳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手动葫芦的通孔,从而通过耳板的设置,起到便于连接手动葫芦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预留安装件正下方设置有收卷线轮,所述收卷线轮上缠绕有收卷绳;所述竖直钢管柱底端可拆卸连接有定位吊耳,在所述步骤三中“使竖直钢管柱呈竖直状态起吊至靠近预留安装件或已安装完成的竖直钢管柱”之前,先将所述收卷绳与所述定位吊耳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卷线轮的设置用于缠绕收卷绳,收卷绳与竖直钢管柱底端的定位吊耳连接,在竖直钢管柱起吊的时候,定位吊耳牵引收卷绳释放。因为收卷线轮设置在预留安装件的正下方,从而使收卷绳对竖直钢管柱起到竖直定位的效果。并且工人可以通过牵拉收卷绳,使收卷绳绷直,对竖直钢管柱在吊装过程中提供朝向收卷线轮方向的拉力,从而便于观察竖直钢管柱是否在预留安装件下方呈竖直状态,也便于调整竖直钢管柱的状态,减少起吊过程中风力对竖直钢管柱的影响,避免竖直钢管柱的末端摆动过大造成施工事故。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预留安装件下端固定有直径大于所述竖直钢管柱的承插件,所述竖直钢管柱顶端与所述承插件插接定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动葫芦牵拉竖直钢管柱时,使竖直钢管柱竖直向上提升并与承插件插接配合,从而通过承插件对竖直钢管柱起到竖直定位的效果,使竖直钢管柱在与预留安装件焊接时能保持竖直状态,有利于减少误差,提高建筑安全系数。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插件包括两组开口正对设置的圆弧形的夹片,两组所述夹片之间间隔有间隙,所述竖直钢管柱与所述承插件插接时,所述吊装吊耳穿过两组所述夹片之间的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开口正对的圆弧形夹片之间形成供竖直钢管柱插接的空间,从而通过两组夹片对竖直钢管柱进行定位,使竖直钢管柱与承插件插接后保持竖直的状态。其中两组夹片之间间隔的间隙用于供吊装吊耳穿过,避免吊装吊耳与夹片碰撞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定位精度,通过两组夹片对吊装吊耳进行限位,使竖直钢管柱保持竖直状态。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手动葫芦包括两组,两组所述手动葫芦沿所述竖直钢管柱的中轴线对称并分别与两组吊装吊耳位置对应,两组手动葫芦的钢丝绳分别与两组吊装吊耳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手动葫芦设置为两组有利于同时对竖直钢管柱进行起吊,进而便于保持竖直钢管柱的平衡,使竖直钢管柱呈竖直状态与预留安装件焊接。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收卷线轮同轴连接有发条弹簧,所述发条弹簧对所述收卷绳施加拉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挑钢管柱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场地整理、复核标高、起吊车(1)就位;/n步骤二:在斜钢管柱(2)的顶端的预留安装件(21)上方固定手动葫芦(3);/n步骤三:通过起吊车(1)连接竖直钢管柱(4)一端,使竖直钢管柱(4)呈竖直状态起吊至靠近预留安装件(21)或已安装完成的竖直钢管柱(4);/n步骤四:通过直臂式升降机将工人提升至靠近手动葫芦(3)的位置,将手动葫芦(3)的钢丝绳与竖直钢管柱(4)的端部连接,解除起吊车(1)的钢丝绳与竖直钢管柱(4)之间的连接;/n步骤五:将竖直钢管柱(4)的顶端与预留安装件(21)或已安装完成的竖直钢管柱(4)底端焊接固定;/n步骤六:将手动葫芦(3)拆卸并固定于已安装完成的竖直钢管柱(4)的底端;/n步骤七:重复步骤三至步骤六,将若干竖直钢管端部柱依次相连,直至完成所有竖直钢管柱(4)的安装;/n所述竖直钢管柱(4)的外周面顶端对称安装有两组用于供钢丝绳连接的吊装吊耳(41),所述竖直钢管柱(4)的外周面底端对称安装有两组用于供手动葫芦(3)连接的安装吊耳(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挑钢管柱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场地整理、复核标高、起吊车(1)就位;
步骤二:在斜钢管柱(2)的顶端的预留安装件(21)上方固定手动葫芦(3);
步骤三:通过起吊车(1)连接竖直钢管柱(4)一端,使竖直钢管柱(4)呈竖直状态起吊至靠近预留安装件(21)或已安装完成的竖直钢管柱(4);
步骤四:通过直臂式升降机将工人提升至靠近手动葫芦(3)的位置,将手动葫芦(3)的钢丝绳与竖直钢管柱(4)的端部连接,解除起吊车(1)的钢丝绳与竖直钢管柱(4)之间的连接;
步骤五:将竖直钢管柱(4)的顶端与预留安装件(21)或已安装完成的竖直钢管柱(4)底端焊接固定;
步骤六:将手动葫芦(3)拆卸并固定于已安装完成的竖直钢管柱(4)的底端;
步骤七:重复步骤三至步骤六,将若干竖直钢管端部柱依次相连,直至完成所有竖直钢管柱(4)的安装;
所述竖直钢管柱(4)的外周面顶端对称安装有两组用于供钢丝绳连接的吊装吊耳(41),所述竖直钢管柱(4)的外周面底端对称安装有两组用于供手动葫芦(3)连接的安装吊耳(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挑钢管柱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预留安装件(21)外周面固定有圆环形的环板(22),所述环板(22)下方设置有类矩形的耳板(23),耳板(23)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手动葫芦(3)的通孔(231),耳板(23)的侧面和上端面分别与预留安装件(21)和环板(22)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挑钢管柱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预留安装件(21)正下方设置有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红兵蔡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能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