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施工
,尤其涉及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存在的冲积平原,工程地质层以厚层状软土为主,其含水量可达50%以上,压缩性可达0.3—0.9,灵敏度高、触变性高、流变性高、透水性低、夹杂淤泥、砂石,因而强度低,施工变形大。超过5米以上的基坑工程,通常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围护形式。通常连续墙地厚度为600mm、800mm、1000mm,1200mm。地下连续墙刚度大,止水效果好;内支撑可以采用钢支撑、混凝土支撑或者两者组合。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体系是支护结构中最强支护型式。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体系的施工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地下连续墙与冠梁(有时含混凝土支撑)施工阶段,此时基坑尚未开挖,不存在围护结构破坏问题;第二个阶段是开挖阶段,通常的做法是分层挖土,挖到一定深度时,架设内支撑(钢支撑或混凝土支撑),然后进行挖土到架撑的下一次循环,直到挖至坑底,最后用混凝土制作底板。第二个阶段,挖土和支护体系搭设交叉进行,由于地质复杂、土应力过大、土方超挖、支撑体系 ...
【技术保护点】
1.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面相对的地下连续墙;每个所述地下连续墙设置有多列安装槽组,每列安装槽设置有多个安装槽;/n多个内支撑;所述内支撑连接两面地下连续墙,所述内支撑包括多个钢支撑、立柱和两个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平行间隔排布,多个所述钢支撑平行间隔排布,且每个钢支撑的两端部穿过两个所述挡板并伸入两面地下连续墙的安装槽中并与地下连续墙连为一体,所述立柱处于两挡板之间并连接多个所述钢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面相对的地下连续墙;每个所述地下连续墙设置有多列安装槽组,每列安装槽设置有多个安装槽;
多个内支撑;所述内支撑连接两面地下连续墙,所述内支撑包括多个钢支撑、立柱和两个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平行间隔排布,多个所述钢支撑平行间隔排布,且每个钢支撑的两端部穿过两个所述挡板并伸入两面地下连续墙的安装槽中并与地下连续墙连为一体,所述立柱处于两挡板之间并连接多个所述钢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墙中设置有钢筋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还包括与所述钢支撑相连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与钢支撑端部相连的端盖;
与所述端盖活动套接的滑套;所述滑套设置有朝远离钢支撑端部方向延伸的钢筋组;
驱动组件,其用于驱动滑套相对于端盖活动以切换钢筋组伸入钢筋笼或伸出钢筋笼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冠梁,所述冠梁连接两个地下连续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液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占涛,陈斌,王继成,王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