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改造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253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改造技术,包括混凝土面层、砂浆整平层、基层、垫层与高效透水模块,高效透水模块包括排水地漏与泥沙隔离槽,且排水地漏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水管道,所述第一排水管道的下方设置有临时储水管,所述临时储水管的内表面靠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钢筋混凝土垫板,所述第一排水管道贯穿位于上方的钢筋混凝土垫板并延伸至储水管的内部并与钢筋混凝土垫板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分布式透水地漏和雨水滞留、下渗管道,将地表径流汇集后,通过管道导流至夯实土基,最后渗入地下,具有施工方便、拆除工程量小、节约原材料、运行维护简便、经济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改造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水路面
,尤其是涉及一种不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改造技术。
技术介绍
雨水下渗是自然水循环的重要过程,城市硬化路面等设施切断了地表水的下渗,因而导致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排水压力增大,易导致城市内涝。近年来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透水混凝土结构,如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树脂混凝土等,近年来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透水混凝土的透水孔径远高于透水砌块,因此其透水速率远高于透水砌块,且现铺工艺也使其灵活适用于各种水平和高程复杂多变的路面工程。广泛应用于道路、公园、广场、小区等场所,在缓解城市排水压力、补充地下水、维护生态平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一般典型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包括,透水混凝土饰面层(30-80mm)、透水结构层(90-180mm)、碎石基层(200-300mm不等)、夯实土基等。部分透水结构因区域岩土渗透系数较低,不具备雨水下渗能力,或因地区水资源较为贫瘠,常在透水结构层下部铺设防水土工织物,进行雨水收集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改造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面层(1)、砂浆整平层(2)、基层(3)、垫层(4)与高效透水模块,高效透水模块包括排水地漏(5)与泥沙隔离槽(6),且排水地漏(5)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水管道(7),所述第一排水管道(7)的下方设置有临时储水管(8),所述临时储水管(8)的内表面靠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钢筋混凝土垫板(9),所述第一排水管道(7)贯穿位于上方的钢筋混凝土垫板(9)并延伸至储水管的内部并与钢筋混凝土垫板(9)固定连接,所述临时储水管(8)的内部靠近下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排水管道(10),且第二排水管道(10)的上端贯穿位于下方的钢筋混凝土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改造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面层(1)、砂浆整平层(2)、基层(3)、垫层(4)与高效透水模块,高效透水模块包括排水地漏(5)与泥沙隔离槽(6),且排水地漏(5)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水管道(7),所述第一排水管道(7)的下方设置有临时储水管(8),所述临时储水管(8)的内表面靠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钢筋混凝土垫板(9),所述第一排水管道(7)贯穿位于上方的钢筋混凝土垫板(9)并延伸至储水管的内部并与钢筋混凝土垫板(9)固定连接,所述临时储水管(8)的内部靠近下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排水管道(10),且第二排水管道(10)的上端贯穿位于下方的钢筋混凝土垫板(9)延伸至临时储水管(8)道的内部,所述第二排水管道(10)的外表面位于临时储水管(8)道下方的位置开设有通孔并包裹有土工织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改造技术,其特征在于,高效透水模块的下端外表面还固定连接有第三排水管道(12),且第三排水管道(12)的外表面靠近一端的位置也开设有若干组通孔并也包裹有土工织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磊王宗葳郭春辉傅晓日邓徐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