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计锋专利>正文

金属件表面处理方法及金属件塑胶复合体技术

技术编号:2530199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属件金属件表面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活化处理;步骤S2、粗化处理;步骤S3、电蚀刻处理;步骤S4、第一次纳米孔处理;步骤S5、第二次纳米孔处理;步骤S6、烘烤冷却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金属件金属件表面处理方法的金属件塑胶复合体。与相关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金属件金属件表面处理方法和金属件塑胶复合体的金属件与塑胶的结合强度大,产品的可靠性高且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件表面处理方法及金属件塑胶复合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表面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金属件表面处理方法及金属件塑胶复合体。
技术介绍
在电子、汽车、机械等行业,采用金属与塑胶结合的金属塑胶复合体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金属塑胶复合体中金属采用铝合金,铝合金具有导电性能,高硬度,强度等性能;塑胶具有质量轻,绝缘,耐腐蚀,优越的防水渗透性能和气密性能可承担容器功能,塑胶的耐蚀性使得所盛装的溶液可为酸或碱性液体,又可以承担防护罩功能,防止水,或碱性液体渗透至内部结构。其中,金属塑胶复合体的复合方式可以为平面或曲面;不管是成品或半成品,都不需要附加任何方式加固结合,如卡扣,铆钉,螺钉等。成品可直接使用,半成品可机械加工成成品。相关技术中,金属塑胶复合体中的金属和塑胶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通过粘合剂实现金属和塑胶的一体化结合。另外,金属塑胶复合体还可以采用在金属表面直接注塑形成一体化结合。金属塑胶复合体在电子手持设备壳体或者汽车外观配件或内构件时,对金属和塑胶的结合力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采用粘合剂实现一体化结合的金属塑胶复合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件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活化处理:将金属件在50℃~60℃温度的第一溶液中浸泡2-6分钟;其中,所述第一溶液为氢氧化钠、磷酸三钠、硝酸钠、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以及聚醚混合制成;/n步骤S2、粗化处理:将经所述活化处理的所述金属件水洗后放入常温的第二溶液中浸泡1-5分钟;其中,所述第二溶液为五甲叉膦酸、氟化氢铵以及柠檬酸混合制成;/n步骤S3、电蚀刻处理:将经过所述粗化处理的所述金属件作为阳极在18℃~28℃温度的第三溶液中直流通电3-20分钟,以获得深度为1.5-2.5微米,孔径大小为5-20纳米,分布均匀密度为5*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件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活化处理:将金属件在50℃~60℃温度的第一溶液中浸泡2-6分钟;其中,所述第一溶液为氢氧化钠、磷酸三钠、硝酸钠、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以及聚醚混合制成;
步骤S2、粗化处理:将经所述活化处理的所述金属件水洗后放入常温的第二溶液中浸泡1-5分钟;其中,所述第二溶液为五甲叉膦酸、氟化氢铵以及柠檬酸混合制成;
步骤S3、电蚀刻处理:将经过所述粗化处理的所述金属件作为阳极在18℃~28℃温度的第三溶液中直流通电3-20分钟,以获得深度为1.5-2.5微米,孔径大小为5-20纳米,分布均匀密度为5*1010个/cm2的微孔;其中,直流通电的电压为10-40V;所述第三溶液为草酸、甲酸钠、氮川三乙酸三钠以及硫脲混合制成;
步骤S4、第一次纳米孔处理:将经过所述电蚀刻处理的所述金属件在40℃~50℃温度的第四溶液中浸泡40-100秒,使得所述微孔的孔径大小为20-70纳米;其中,所述第四溶液为三乙醇胺、酒石酸钠以及硫脲混合制成;
步骤S5、第二次纳米孔处理:将经过所述第一次纳米孔处理的所述金属件在40℃~50℃温度的第五溶液中浸泡40-100秒;其中,所述第五溶液为聚乙二醇和苯并三氮唑混合制成;
步骤S6、烘烤冷却处理:将经过所述第二次纳米孔处理的所述金属件在50℃~100℃温度烘烤,并将水烤干后的所述金属件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件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件为铝或铝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件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液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锋徐涵琳
申请(专利权)人:计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