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12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该吸收性物品的冷感剂不容易从一对翼部间的间隙挥发。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性物品主体,其具有主体部和一对翼部,主体部从前侧区域延伸到后侧区域,一对翼部在中央区域处从主体部的两侧沿着宽度方向延伸;以及翼部剥离片,其在翼部折回状态下覆盖设于一对翼部的翼部粘合部。主体部具有含有冷感剂的冷感层。在翼部折回状态下,在一对翼部之间设置有间隙。一对翼部有第1翼部和第2翼部。翼部剥离片包括覆盖设于第1翼部的翼部粘合部的第1剥离片以及覆盖设于第2翼部的翼部粘合部的第2剥离片。在翼部折回状态下,在间隙的至少局部处,第1剥离片和第2剥离片在厚度方向T上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冷感剂的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具有冷感剂的吸收性物品。冷感剂例如包括对位于皮肤的神经的受体活化通道(TRPM8)进行作用的冷感剂、吸收气化热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的冷感剂。通过使穿着者穿着吸收性物品,从而能够使从吸收性物品挥发出的冷感剂与穿着者的肌肤相接触。由此,穿着者能够感到清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4-5280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设想如下情形,吸收性物品包括:主体部,其从前侧区域延伸到后侧区域;以及一对翼部,其在中央区域处从主体部的两侧沿着宽度方向延伸,一对翼部在宽度方向上彼此分开,在一对翼部之间设置有宽度方向上的间隙。在使用吸收性物品之前的状态下,一般来说,将一对翼部向主体部的肌肤面侧折回,主体部和翼部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因此,在中央区域处冷感剂不容易从主体部挥发。然而,存在如下问题:在一对翼部间的间隙处,主体部和翼部没有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冷感剂容易从该间隙挥发。若冷感剂从间隙挥发,则在使用吸收性物品时,中央区域处的冷感剂的量减少,因此,穿着者感到清凉的时间有可能较短。因此,期望的是一种具有冷感剂的吸收性物品,且是冷感剂不容易从一对翼部间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隙挥发的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厚度方向;前侧区域、后侧区域、以及配置于所述前侧区域与所述后侧区域之间的中央区域;吸收性物品主体,其具有主体部和一对翼部,该主体部从所述前侧区域延伸到所述后侧区域,该一对翼部在所述中央区域处从所述主体部的两侧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剥离片,其在所述一对翼部向所述主体部的肌肤面侧折回的翼部折回状态下覆盖粘合部,该粘合部设置于所述一对翼部的非肌肤面侧。所述主体部至少在所述中央区域处具有冷感层,该冷感层含有冷感剂。在所述翼部折回状态下,在所述一对翼部之间设置有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间隙。所述一对翼部包括作为一个翼部的第1翼部和作为另一个翼部的第2翼部。所述剥离片包括:第1剥离片,其对设置于所述第1翼部的所述粘合部进行覆盖;以及第2剥离片,其对设置于所述第2翼部的所述粘合部进行覆盖。在所述翼部折回状态下,在所述间隙的至少局部处,所述第1剥离片和所述第2剥离片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优选的是,在所述翼部折回状态下,所述第1剥离片和所述第2剥离片以在所述前后方向上错开的状态沿着所述厚度方向重叠。优选的是,所述主体部具有:吸收芯;以及顶片,该顶片具有与穿着者的肌肤相对的肌肤相对面,所述冷感层配置于所述吸收芯与所述顶片之间,在所述顶片形成有至少在所述中央区域处贯通所述顶片的开孔,在所述翼部折回状态下,所述开孔在所述间隙处与所述第1剥离片和所述第2剥离片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的重叠区域重叠。优选的是,在所述翼部折回状态下,所述第1剥离片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被夹在所述第2翼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优选的是,所述主体部具有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1折痕,所述第1折痕最靠近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一个端缘,在所述翼部折回状态下,以所述第1折痕为基点将所述主体部折回,所述主体部的以所述第1折痕为基点折回后的部分即第1折回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间隙的至少局部重叠。优选的是,所述主体部具有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2折痕,所述第2折痕最靠近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个端缘,在所述翼部折回状态下,以所述第2折痕为基点将所述主体部折回,所述主体部的以所述第2折痕为基点折回后的部分即第2折回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间隙的至少局部重叠。优选的是,所述一对翼部配置于比所述第1折痕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且配置于比所述第2折痕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优选的是,在所述翼部折回状态下,所述第1剥离片位于比所述第2剥离片靠所述主体部侧的位置,所述第1剥离片具有有机硅层。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具有吸收性物品和独立地包装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厚度方向;前侧区域、后侧区域、以及配置于所述前侧区域与所述后侧区域之间的中央区域;吸收性物品主体,其具有主体部和一对翼部,该主体部从所述前侧区域延伸到所述后侧区域,该一对翼部在所述中央区域处从所述主体部的两侧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剥离片,其在所述一对翼部向所述主体部的肌肤面侧折回的翼部折回状态下覆盖粘合部,该粘合部设置于所述一对翼部的非肌肤面侧,所述主体部至少在所述中央区域处具有冷感层,该冷感层含有冷感剂,在所述翼部折回状态下,在所述一对翼部之间设置有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间隙,所述一对翼部包括作为一个翼部的第1翼部和作为另一个翼部的第2翼部,所述剥离片包括:第1剥离片,其对设置于所述第1翼部的所述粘合部进行覆盖;以及第2剥离片,其对设置于所述第2翼部的所述粘合部进行覆盖,在所述翼部折回状态下,在所述间隙的至少局部处,所述第1剥离片和所述第2剥离片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技术的效果采用本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冷感剂的吸收性物品,且是冷感剂不容易从一对翼部间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隙挥发的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附图说明图1是从肌肤面侧观察一个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而观察到的示意俯视图。图2是图1的沿着A-A线的示意剖视图。图3是从肌肤面侧观察变更例1的吸收性物品而观察到的示意俯视图。图4是变更例2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剖视图。图5(a)、图5(b)是在吸收性物品1折回后的状态下从肌肤面侧T1观察吸收性物品1而观察到的示意俯视图。图6是吸收性物品1的包装体300的示意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吸收性物品;2、主体部;3、翼部;10、吸收性物品主体;11、顶片;11h、开孔;15、第二片;18、背片;21、第1折回部;22、第2折回部;30、吸收体;31、第1翼部;32、第2翼部;35、吸收芯;36、芯包层片;70、粘合部;71、主体粘合部;72、翼部粘合部;75、主体剥离片;76、翼部剥离片;91、主体固定部;100、冷感层;200、包装片;300、包装体;761、第1剥离片;762、第2剥离片;G、间隙;OR、重叠区域;S1、前侧区域;S2、后侧区域;S3、中央区域。具体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的概要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以下的事项。一个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厚度方向;前侧区域、后侧区域、以及配置于所述前侧区域与所述后侧区域之间的中央区域;吸收性物品主体,其具有主体部和一对翼部,该主体部从所述前侧区域延伸到所述后侧区域,该一对翼部在所述中央区域处从所述主体部的两侧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剥离片,其在所述一对翼部向所述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n前后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厚度方向;/n前侧区域、后侧区域、以及配置于所述前侧区域与所述后侧区域之间的中央区域;/n吸收性物品主体,其具有主体部和一对翼部,该主体部从所述前侧区域延伸到所述后侧区域,该一对翼部在所述中央区域处从所述主体部的两侧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以及/n剥离片,其在所述一对翼部向所述主体部的肌肤面侧折回的翼部折回状态下覆盖粘合部,该粘合部设置于所述一对翼部的非肌肤面侧,/n所述主体部至少在所述中央区域处具有冷感层,该冷感层含有冷感剂,/n在所述翼部折回状态下,在所述一对翼部之间设置有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间隙,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n所述一对翼部包括作为一个翼部的第1翼部和作为另一个翼部的第2翼部,/n所述剥离片包括:第1剥离片,其对设置于所述第1翼部的所述粘合部进行覆盖;以及第2剥离片,其对设置于所述第2翼部的所述粘合部进行覆盖,/n在所述翼部折回状态下,在所述间隙的至少局部处,所述第1剥离片和所述第2剥离片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01 TH 1803002533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
前后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厚度方向;
前侧区域、后侧区域、以及配置于所述前侧区域与所述后侧区域之间的中央区域;
吸收性物品主体,其具有主体部和一对翼部,该主体部从所述前侧区域延伸到所述后侧区域,该一对翼部在所述中央区域处从所述主体部的两侧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以及
剥离片,其在所述一对翼部向所述主体部的肌肤面侧折回的翼部折回状态下覆盖粘合部,该粘合部设置于所述一对翼部的非肌肤面侧,
所述主体部至少在所述中央区域处具有冷感层,该冷感层含有冷感剂,
在所述翼部折回状态下,在所述一对翼部之间设置有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间隙,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翼部包括作为一个翼部的第1翼部和作为另一个翼部的第2翼部,
所述剥离片包括:第1剥离片,其对设置于所述第1翼部的所述粘合部进行覆盖;以及第2剥离片,其对设置于所述第2翼部的所述粘合部进行覆盖,
在所述翼部折回状态下,在所述间隙的至少局部处,所述第1剥离片和所述第2剥离片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翼部折回状态下,所述第1剥离片和所述第2剥离片以在所述前后方向上错开的状态沿着所述厚度方向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吸收芯;以及顶片,该顶片具有与穿着者的肌肤相对的肌肤相对面,
所述冷感层配置于所述吸收芯与所述顶片之间,
在所述顶片形成有至少在所述中央区域处贯通所述顶片的开孔,
在所述翼部折回状态下,所述开孔在所述间隙处与所述第1剥离片和所述第2剥离片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的重叠区域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翼部折回状态下,所述第1剥离片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被夹在所述第2翼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1折痕,
所述第1折痕最靠近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一个端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田隆宏谷尾俊幸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