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型抛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10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涉及抛光器技术领域,具体为指环型抛光器,包括手持部、连接在手持部一端的连接头、连接在连接头末端的颈部和连接在颈部末端的头部;手持部、连接头和颈部均为空心管状结构,且颈部通过连接头与手持部连通,头部为剖切面呈圆管状的环形结构,头部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且头部与颈部连通,头部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头部内部的环形凹槽;手持部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的末端延伸至手持部的外部,且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有可拆卸的推动块;活塞杆远离推动块的一端连接有活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手持部、颈部和头部设置成空心状,向外抽出活塞杆,使上皮细胞和残余皮质在负压作用下抽出至手持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指环型抛光器
本技术涉及抛光器
,具体为指环型抛光器。
技术介绍
白内障指眼球内的晶状体发生混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视力,早期混浊轻微或范围较小时不影响视力,而后逐渐加重至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失明。目前,超声乳化术以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先进的白内障治疗方法,在进行手术时分两步,第一步摘除混浊的晶体,第二步植入人工晶体。第一步时首先在眼睛上做一个1.8mm-3mm的切口,通过这个小切口,医生插入一个超声乳化针头,将混浊、变硬的晶状体分成小块,使之变成乳糜状液体,再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将这些小块吸出,然后在前房注入粘弹剂,将囊袋充盈,再将传统抛光器由侧切口伸入囊袋,刮除前囊膜上的上皮细胞,在后囊膜表面采用机械性摩擦方法,对后囊膜进行抛光,最后再通过主切口将I/A注吸器针头伸入囊袋,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将抛光掉的上皮细胞和残余皮质吸出或直接用I/A注吸器针头在吸除残余皮质后直接进行前囊下的抛光,但这样会导致主切口水肿,造成散光增大。现有的抛光器只能进行抛光,无法将抛光掉的上皮细胞和残余皮质吸出。为此,我们提出了指环型抛光器以良好的解决上述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指环型抛光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指环型抛光器,包括手持部、连接在手持部一端的连接头、连接在连接头末端的颈部和连接在颈部末端的头部;所述手持部、连接头和颈部均为空心管状结构,且颈部通过连接头与手持部连通,所述头部为剖切面呈圆管状的环形结构,所述头部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且头部通过通孔与颈部连通,所述头部的底部开设有环形凹槽,且环形凹槽贯穿头部的内部;所述手持部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末端延伸至手持部的外部,且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有可拆卸的推动块;所述活塞杆远离推动块的一端连接有活塞,且活塞与手持部的内壁接触。优选的,所述颈部呈弯折状,且弯折角度为钝角。优选的,所述头部的内外两侧向头部的内部延伸有弯曲部,且头部的两侧与弯曲部之间形成凹槽。优选的,所述活塞杆的外部套设有环形板,且环形板的外径小于手持部的内径。优选的,所述手持部远离连接头的一端盖合有环形封盖,环形板与环形封盖之间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与环形板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环形封盖侧壁接触。优选的,所述头部的表面光滑均匀,无毛刺棱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手持部、颈部和头部设置成空心状,向外抽出活塞杆,使上皮细胞和残余皮质在负压作用下抽出至手持部;2.通过在活塞杆与手持部之间设置弹簧,缓冲施加在推动块上的力,使上皮细胞抽出更加平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头部的切面示意图。图中:1、手持部;2、连接头;3、颈部;4、头部;41、通孔;42、环形凹槽;43、弯曲部;5、活塞杆;51、推动块;52、环形板;6、活塞;7、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指环型抛光器,包括手持部1、连接在手持部1一端的连接头2、连接在连接头2末端的颈部3和连接在颈部3末端的头部4;手持部1为一端呈收口状的空心管状结构,且连接头2与手持部1的收口端螺接固定,颈部3呈弯折状,且弯折角度为钝角,颈部3为空心管状结构,且颈部3通过连接头2与手持部1连通;手持部1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活塞杆5,活塞杆5的末端延伸至手持部1的外部,且活塞杆5的一端连接有可拆卸的推动块51;活塞杆5远离推动块51的一端连接有活塞6,且活塞6与手持部1的内壁接触;活塞杆5的外部套设有环形板52,手持部1远离连接头2的一端盖合有环形封盖,环形板52与环形封盖之间设置有弹簧7,且弹簧7的一端与环形板52连接,弹簧7的另一端与环形封盖侧壁接触。参阅图3,头部4为剖切面呈圆管状的环形结构,且头部4表面光滑均匀,无毛刺棱角,头部4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41,且头部4通过通孔41与颈部3连通,头部4的底部开设有环形凹槽42,且环形凹槽42贯穿头部4的内部,头部4的内外两侧向头部4的内部延伸有弯曲部43,且头部4的两侧与弯曲部43之间形成凹槽。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移动手持部1使其带动头部4在移动,刮除前囊膜上的上皮细胞,在后囊膜表面采用机械性摩擦方法,对后囊膜进行抛光;向外抽出推动块51,使其带动活塞杆5向外抽出,活塞6随之移动,刮下的上皮细胞和残余皮质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环形凹槽42进入头部4与弯曲部43形成的凹槽中,并通过通孔41、经颈部3和连接头2进入手持部1内,使抛光器既可以抛光,还可以吸取皮质,弹簧7的设置可以缓冲施加在推动块51上的推动力,使吸取过程更加平缓。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指环型抛光器,包括手持部(1)、连接在手持部(1)一端的连接头(2)、连接在连接头(2)末端的颈部(3)和连接在颈部(3)末端的头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1)、连接头(2)和颈部(3)均为空心管状结构,且颈部(3)通过连接头(2)与手持部(1)连通,所述头部(4)为剖切面呈圆管状的环形结构,所述头部(4)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41),且头部(4)通过通孔(41)与颈部(3)连通,所述头部(4)的底部开设有环形凹槽(42),且环形凹槽(42)贯穿头部(4)的内部;所述手持部(1)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活塞杆(5),所述活塞杆(5)的末端延伸至手持部(1)的外部,且活塞杆(5)的一端连接有可拆卸的推动块(51);所述活塞杆(5)远离推动块(51)的一端连接有活塞(6),且活塞(6)与手持部(1)的内壁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指环型抛光器,包括手持部(1)、连接在手持部(1)一端的连接头(2)、连接在连接头(2)末端的颈部(3)和连接在颈部(3)末端的头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1)、连接头(2)和颈部(3)均为空心管状结构,且颈部(3)通过连接头(2)与手持部(1)连通,所述头部(4)为剖切面呈圆管状的环形结构,所述头部(4)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41),且头部(4)通过通孔(41)与颈部(3)连通,所述头部(4)的底部开设有环形凹槽(42),且环形凹槽(42)贯穿头部(4)的内部;所述手持部(1)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活塞杆(5),所述活塞杆(5)的末端延伸至手持部(1)的外部,且活塞杆(5)的一端连接有可拆卸的推动块(51);所述活塞杆(5)远离推动块(51)的一端连接有活塞(6),且活塞(6)与手持部(1)的内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环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军刘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依必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