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术后保护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07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胸外科术后保护气囊,包括第一保护垫、第二保护垫、连接管、充气口和绑缚带,所述第一保护垫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保护垫,所述第一保护垫和第二保护垫之间设置有若干组软质连接管,所述第一保护垫和第二保护垫的顶部外侧边上设置有缝制层,另一组所述第一保护垫的外侧边上以及绑缚带上设置有魔术贴,所述第一保护垫和第二保护垫的外侧边上设置有凸条,所述第一保护垫顶部设置有一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锁气结构,所述出气口处安装有导通管,所述导通管远离出气口的一端设置有充气球。该胸外科术后保护气囊,设计合理,能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伤口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避免伤口出现损伤,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胸外科术后保护气囊
本技术属于胸外科护理
,具体涉及胸外科术后保护气囊。
技术介绍
目前,胸外科手术后病人伤口较长,且伤口位置较深,临床上我们通常是在病人伤口敷料上放置一无菌治疗巾,再予胸带加压包扎固定。该方法存在的不足是:压力不够,伤口处易出血、伤口敷料易渗血;固定度不够,随着病人的身体活动,胸带的松紧度会发生改变,不能较好地起到固定作用。故而需要一种在胸外科手术后对伤口进行保护压紧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胸外科术后保护气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胸外科术后保护气囊,包括第一保护垫、第二保护垫、连接管、充气口和绑缚带,所述第一保护垫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保护垫,所述第一保护垫和第二保护垫之间设置有若干组软质连接管,所述第一保护垫和第二保护垫的顶部外侧边上设置有缝制层,所述第一保护垫的外侧边上对称设置有三组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保护垫的顶部外侧边上对称设置有三组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保护垫和第二保护垫上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连接处均设置有调节扣,一组第一保护垫的外侧边缝制有绑缚带,另一组所述第一保护垫的外侧边上以及绑缚带上设置有魔术贴,所述第一保护垫和第二保护垫的外侧边上设置有凸条,所述第一保护垫顶部设置有一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锁气结构,所述出气口处安装有导通管,所述导通管远离出气口的一端设置有充气球。优选的,所述锁气结构包括阻隔板、滑动板和丝杆,所述阻隔板设置有两组,且固定在出气口,两组阻隔板之间滑动设置有一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和阻隔板上交错钻设有通气口,所述滑动板的一侧转动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另一端穿过出气口伸出,且伸出端设置有转动环。优选的,所述凸条在第一保护垫和第二保护垫上均设置有若干组,且若干组凸条呈网状交错设置,所述凸条内部的充气腔与第一保护垫和第二保护垫内部的气腔连通。优选的,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导通管远离充气球的一端设置有扭紧座,所述扭紧座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出气口与扭紧座之间螺纹配合。优选的,所述魔术贴由魔术子帖和魔术母帖组成,所述绑缚带远离第二保护垫缝制部的一端设置有魔术子帖,另一组所述第二保护垫的外侧边上设置有魔术母帖。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胸外科术后保护气囊,通过设置的第一保护垫和第二保护垫以及连接带和绑缚带之间的配合,可以对第一保护垫和第二保护垫之间的距离进行有效的调节,且通过第一保护垫和第二保护垫可以对患者伤口部位进行均匀压力的压覆,同时对患者伤口以及身体两侧进行保护。该胸外科术后保护气囊,设计合理,能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伤口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避免伤口出现损伤,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出气口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展开后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展开后的仰视图。图中:1第一保护垫、2第二保护垫、3第一连接带、4第二连接带、5调节扣、6连接管、7凸条、8充气口、9锁气结构、10阻隔板、11滑动板、12丝杆、13转动环、14导通管、141扭紧座、15充气球、16绑缚带、17魔术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胸外科术后保护气囊,包括第一保护垫1、第二保护垫2、连接管6、充气口8和绑缚带16,所述第一保护垫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保护垫2,所述第一保护垫1和第二保护垫2之间设置有若干组软质连接管6,所述第一保护垫1和第二保护垫2的顶部外侧边上设置有缝制层,所述第一保护垫1的外侧边上对称设置有三组第二连接带4,所述第一保护垫1的顶部外侧边上对称设置有三组第一连接带3,所述第一保护垫1和第二保护垫2上的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连接处均设置有调节扣5,一组第一保护垫1的外侧边缝制有绑缚带16,另一组所述第一保护垫1的外侧边上以及绑缚带16上设置有魔术贴17,所述第一保护垫1和第二保护垫2的外侧边上设置有凸条7,所述第一保护垫1顶部设置有一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锁气结构9,所述出气口处安装有导通管14,所述导通管14远离出气口的一端设置有充气球15。具体的,所述锁气结构9包括阻隔板10、滑动板11和丝杆12,所述锁气结构9可以控制气体流通,所述阻隔板10设置有两组,且固定在出气口,两组阻隔板10之间滑动设置有一组滑动板11,所述滑动板11和阻隔板10上交错钻设有通气口,所述滑动板11和阻隔板10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滑动板11的一侧转动设置有丝杆12,所述丝杆12的另一端穿过出气口伸出,且伸出端设置有转动环13。具体的,所述凸条7在第一保护垫1和第二保护垫2上均设置有若干组,且若干组凸条7呈网状交错设置,所述凸条7内部的充气腔与第一保护垫1和第二保护垫2内部的气腔连通。具体的,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导通管14远离充气球15的一端设置有扭紧座141,所述扭紧座141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出气口与扭紧座141之间螺纹配合。具体的,所述魔术贴17由魔术子帖和魔术母帖组成,所述魔术子帖为细小柔软的纤维圆毛,所述魔术母帖为较硬带钩的刺毛,所述绑缚带16远离第二保护垫2缝制部的一端设置有魔术子帖,另一组所述第二保护垫2的外侧边上设置有魔术母帖。具体的,该胸外科术后保护气囊,工作时,根据患者的体型通过调节扣5对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长度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通过绑缚带16对气垫进行固定绑缚,固定完成后,通过扭紧座141将导通管14与充气口8连通,扭松锁气结构9,按动充气球15,通过充气球15对第一保护垫1和第二保护2以及凸条7进行均匀的充气,充气完成后扭紧锁气结构9,进而使阻隔板10以及滑动板11上的通气口交错开,扭下扭紧座141。该胸外科术后保护气囊,设计合理,能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伤口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避免伤口出现损伤,适合推广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胸外科术后保护气囊,包括第一保护垫(1)、第二保护垫(2)、连接管(6)、充气口(8)和绑缚带(1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垫(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保护垫(2),所述第一保护垫(1)和第二保护垫(2)之间设置有若干组软质连接管(6),所述第一保护垫(1)和第二保护垫(2)的顶部外侧边上设置有缝制层,所述第一保护垫(1)的外侧边上对称设置有三组第二连接带(4),所述第一保护垫(1)的顶部外侧边上对称设置有三组第一连接带(3),所述第一保护垫(1)和第二保护垫(2)上的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连接处均设置有调节扣(5),一组第一保护垫(1)的外侧边缝制有绑缚带(16),另一组所述第一保护垫(1)的外侧边上以及绑缚带(16)上设置有魔术贴(17),所述第一保护垫(1)和第二保护垫(2)的外侧边上设置有凸条(7),所述第一保护垫(1)顶部设置有一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锁气结构(9),所述出气口处安装有导通管(14),所述导通管(14)远离出气口的一端设置有充气球(15)。/n

【技术特征摘要】
1.胸外科术后保护气囊,包括第一保护垫(1)、第二保护垫(2)、连接管(6)、充气口(8)和绑缚带(1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垫(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保护垫(2),所述第一保护垫(1)和第二保护垫(2)之间设置有若干组软质连接管(6),所述第一保护垫(1)和第二保护垫(2)的顶部外侧边上设置有缝制层,所述第一保护垫(1)的外侧边上对称设置有三组第二连接带(4),所述第一保护垫(1)的顶部外侧边上对称设置有三组第一连接带(3),所述第一保护垫(1)和第二保护垫(2)上的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连接处均设置有调节扣(5),一组第一保护垫(1)的外侧边缝制有绑缚带(16),另一组所述第一保护垫(1)的外侧边上以及绑缚带(16)上设置有魔术贴(17),所述第一保护垫(1)和第二保护垫(2)的外侧边上设置有凸条(7),所述第一保护垫(1)顶部设置有一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锁气结构(9),所述出气口处安装有导通管(14),所述导通管(14)远离出气口的一端设置有充气球(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外科术后保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气结构(9)包括阻隔板(10)、滑动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伟袁慧敏常树峰
申请(专利权)人:鹤壁市人民医院鹤壁市肿瘤医院鹤壁市肿瘤研究所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