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网络控制的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75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网络控制的充电桩,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客户抓握充电插头进行充电操作时,可能会走向远离其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外,因监控中心内的工作人员无法观看到具体操作,致使客户可能因其错误或其它不良操作,导致充电头受损等问题的发生的问题。一种基于智能网络控制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辅助机构、监控中心,所述矩形块顶端面边缘部位设置有矩形框状遮挡块;所述矩形框状凹槽内凹端底侧面前方中间部位设置有一块矩形凸起。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充电桩应用时,客户可能会抓握充电头走向远离其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外,因负责人员无法观看到具体操作,客户可能因其错误或其它不良操作,导致充电头受损等问题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网络控制的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属于充电桩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网络控制的充电桩。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为自助设备,一般设置有与其配套的监控设备,经由监控中心内的工作人员远程监控观察客户的操作有无错误,但因充电桩充电插头电缆线长,且某些客户可能停车位置过偏或过远,导致客户抓握充电插头进行充电操作时,可能会走向远离其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外,因监控中心内的工作人员无法观看到具体操作,致使客户可能因其错误或其它不良操作,导致充电头受损等问题的发生,而也因监控设备没有实时监控记录,因没有证据,导致充电插头的损坏无法得到赔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网络控制的充电桩,以解决现有充电桩因充电桩充电插头电缆线长,且某些客户可能停车位置过偏或过远,导致客户抓握充电插头进行充电操作时,可能会走向远离其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外,因监控中心内的工作人员无法观看到具体操作,致使客户可能因其错误或其它不良操作,导致充电头受损等问题的发生,而也因监控设备没有实时监控记录,因没有证据,导致充电插头的损坏无法得到赔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智能网络控制的充电桩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基于智能网络控制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辅助机构、矩形压板、矩形开孔、复位弹簧、滚珠、铜质导电板、U形导电板、导线A、导线B、支撑圆管、遮罩、摄像头、微控制器、存储模块、5G模块、扬声器、充电桩机构、充电桩主体、矩形块、矩形框状凹槽、矩形框状遮挡块、矩形凸起、铜质导电块A、铜质导电块B、市政供电导线、监控中心,所述充电桩机构经由充电桩主体、矩形块、矩形框状凹槽、矩形框状遮挡块、矩形凸起、铜质导电块A、铜质导电块B、市政供电导线共同组成;所述矩形块顶端面开设有一处矩形框状凹槽,且矩形块顶端面中心部位设置有充电桩主体;所述矩形块顶端面边缘部位设置有矩形框状遮挡块;所述矩形框状凹槽内凹端底侧面前方中间部位设置有一块矩形凸起;所述充电桩辅助机构经由矩形压板、矩形开孔、复位弹簧、滚珠、铜质导电板、U形导电板、导线A、导线B、支撑圆管、遮罩、摄像头、微控制器、存储模块、5G模块共同组成;所述矩形压板顶端面中心部位开设有一处矩形开孔,且矩形压板四处外侧端面及矩形开孔四处内侧端面各两处边缘夹角部位均内嵌转动安装有一颗滚珠;所述矩形压板底端面四处边缘夹角部位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复位弹簧;所述矩形压板底端面前侧方中间部位内嵌安装有一块U形导电板,且U形导电板底端面中间部位设置有U形导电板;所述矩形压板正上方设置有遮罩,且遮罩底端面四处边缘夹角部位与矩形压板顶端面四处边缘夹角部位均通过一根支撑圆管固定相连接;所述遮罩内部安装有微控制器及与其电性相连接的存储模块、5G模块、扬声器,且遮罩底端面前侧方中间部位安装有与微控制器电性相连接的摄像头;所述5G模块与监控中心网络传输连接;设置有一根所述导线A,且导线A一端与铜质导电板固定连接,而另一端贯穿矩形压板沿一根支撑圆管内端与遮罩内部所安装的微控制器及与其电性相连接的存储模块、5G模块、扬声器、摄像头电性相连接;所述铜质导电板底端面还固定连接有一根导线B,且导线B穿过矩形块与充电桩主体电性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矩形凸起顶端面左侧方及右侧方部位分别设置有铜质导电块A和铜质导电块B,且铜质导电块A和铜质导电块B之间互不接触,所述矩形块前侧方内部内嵌有市政供电导线,且市政供电导线的正负极端分别与铜质导电块A和铜质导电块B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桩辅助机构安装状态下,所述矩形压板位于矩形框状凹槽内,且矩形压板外端面及矩形开孔内端面均不与矩形框状凹槽内凹端的侧端面相接触,而所述矩形压板四处外侧端面及矩形开孔四处内侧端面各两处边缘夹角部位各所内嵌转动安装的滚珠与矩形框状凹槽内凹端的侧端面滑动相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桩辅助机构安装状态下,所述复位弹簧与矩形框状凹槽内凹端底侧面固定相连接,且复位弹簧普通伸展状态下,所述矩形压板顶端面与矩形块顶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簧普通伸展状态下,所述U形导电板与铜质导电块A和铜质导电块B之间的间隔部位相对应,且U形导电板不与铜质导电块A和铜质导电块B相接触,当复位弹簧压缩状态下,所述U形导电板插接入铜质导电块A和铜质导电块B之间的间隔部位内,分别与铜质导电块A和铜质导电块B相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充电桩辅助机构与充电桩机构的结构配合,当客户需要使用本专利技术充电桩时,需一直站在矩形压板上,才能一直保持电源的接通,故保证客户在使用本专利技术充电桩时,其会一直处于摄像头的监控范围,并可经由监控中心内工作负责人员实时观察,使得监控中心内工作负责人员可通过扬声器第一时间提醒或警示当前客户,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充电桩应用时,客户可能会抓握充电头走向远离其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外,因负责人员无法观看到具体操作,客户可能因其错误或其它不良操作,导致充电头受损等问题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充电桩辅助机构与充电桩机构安装状态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充电桩辅助机构轴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矩形压板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充电桩机构轴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充电桩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充电桩机构底端轴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充电桩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充电桩辅助机构与充电桩机构安装状态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0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充电桩辅助机构与充电桩机构安装状态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充电桩辅助机构;101、矩形压板;102、矩形开孔;103、复位弹簧;104、滚珠;105、铜质导电板;106、U形导电板;107、导线A;108、导线B;109、支撑圆管;1010、遮罩;1011、摄像头;1012、微控制器;1013、存储模块;1014、5G模块;1015、扬声器;2、充电桩机构;201、充电桩主体;202、矩形块;203、矩形框状凹槽;204、矩形框状遮挡块;205、矩形凸起;206、铜质导电块A;207、铜质导电块B;208、市政供电导线;3、监控中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智能网络控制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辅助机构(1)、矩形压板(101)、矩形开孔(102)、复位弹簧(103)、滚珠(104)、铜质导电板(105)、U形导电板(106)、导线A(107)、导线B(108)、支撑圆管(109)、遮罩(1010)、摄像头(1011)、微控制器(1012)、存储模块(1013)、5G模块(1014)、扬声器(1015)、充电桩机构(2)、充电桩主体(201)、矩形块(202)、矩形框状凹槽(203)、矩形框状遮挡块(204)、矩形凸起(205)、铜质导电块A(206)、铜质导电块B(207)、市政供电导线(208)、监控中心(3),所述充电桩机构(2)经由充电桩主体(201)、矩形块(202)、矩形框状凹槽(203)、矩形框状遮挡块(204)、矩形凸起(205)、铜质导电块A(206)、铜质导电块B(207)、市政供电导线(208)共同组成;所述矩形块(202)顶端面开设有一处矩形框状凹槽(203),且矩形块(202)顶端面中心部位设置有充电桩主体(201);所述矩形块(202)顶端面边缘部位设置有矩形框状遮挡块(204);所述矩形框状凹槽(203)内凹端底侧面前方中间部位设置有一块矩形凸起(205);/n所述充电桩辅助机构(1)经由矩形压板(101)、矩形开孔(102)、复位弹簧(103)、滚珠(104)、铜质导电板(105)、U形导电板(106)、导线A(107)、导线B(108)、支撑圆管(109)、遮罩(1010)、摄像头(1011)、微控制器(1012)、存储模块(1013)、5G模块(1014)共同组成;所述矩形压板(101)顶端面中心部位开设有一处矩形开孔(102),且矩形压板(101)四处外侧端面及矩形开孔(102)四处内侧端面各两处边缘夹角部位均内嵌转动安装有一颗滚珠(104);所述矩形压板(101)底端面四处边缘夹角部位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复位弹簧(103);所述矩形压板(101)底端面前侧方中间部位内嵌安装有一块U形导电板(106),且U形导电板(106)底端面中间部位设置有U形导电板(106);所述矩形压板(101)正上方设置有遮罩(1010),且遮罩(1010)底端面四处边缘夹角部位与矩形压板(101)顶端面四处边缘夹角部位均通过一根支撑圆管(109)固定相连接;所述遮罩(1010)内部安装有微控制器(1012)及与其电性相连接的存储模块(1013)、5G模块(1014)、扬声器(1015),且遮罩(1010)底端面前侧方中间部位安装有与微控制器(1012)电性相连接的摄像头(1011);所述5G模块(1014)与监控中心(3)网络传输连接;设置有一根所述导线A(107),且导线A(107)一端与铜质导电板(105)固定连接,而另一端贯穿矩形压板(101)沿一根支撑圆管(109)内端与遮罩(1010)内部所安装的微控制器(1012)及与其电性相连接的存储模块(1013)、5G模块(1014)、扬声器(1015)、摄像头(1011)电性相连接;所述铜质导电板(105)底端面还固定连接有一根导线B(108),且导线B(108)穿过矩形块(202)与充电桩主体(201)电性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网络控制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辅助机构(1)、矩形压板(101)、矩形开孔(102)、复位弹簧(103)、滚珠(104)、铜质导电板(105)、U形导电板(106)、导线A(107)、导线B(108)、支撑圆管(109)、遮罩(1010)、摄像头(1011)、微控制器(1012)、存储模块(1013)、5G模块(1014)、扬声器(1015)、充电桩机构(2)、充电桩主体(201)、矩形块(202)、矩形框状凹槽(203)、矩形框状遮挡块(204)、矩形凸起(205)、铜质导电块A(206)、铜质导电块B(207)、市政供电导线(208)、监控中心(3),所述充电桩机构(2)经由充电桩主体(201)、矩形块(202)、矩形框状凹槽(203)、矩形框状遮挡块(204)、矩形凸起(205)、铜质导电块A(206)、铜质导电块B(207)、市政供电导线(208)共同组成;所述矩形块(202)顶端面开设有一处矩形框状凹槽(203),且矩形块(202)顶端面中心部位设置有充电桩主体(201);所述矩形块(202)顶端面边缘部位设置有矩形框状遮挡块(204);所述矩形框状凹槽(203)内凹端底侧面前方中间部位设置有一块矩形凸起(205);
所述充电桩辅助机构(1)经由矩形压板(101)、矩形开孔(102)、复位弹簧(103)、滚珠(104)、铜质导电板(105)、U形导电板(106)、导线A(107)、导线B(108)、支撑圆管(109)、遮罩(1010)、摄像头(1011)、微控制器(1012)、存储模块(1013)、5G模块(1014)共同组成;所述矩形压板(101)顶端面中心部位开设有一处矩形开孔(102),且矩形压板(101)四处外侧端面及矩形开孔(102)四处内侧端面各两处边缘夹角部位均内嵌转动安装有一颗滚珠(104);所述矩形压板(101)底端面四处边缘夹角部位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复位弹簧(103);所述矩形压板(101)底端面前侧方中间部位内嵌安装有一块U形导电板(106),且U形导电板(106)底端面中间部位设置有U形导电板(106);所述矩形压板(101)正上方设置有遮罩(1010),且遮罩(1010)底端面四处边缘夹角部位与矩形压板(101)顶端面四处边缘夹角部位均通过一根支撑圆管(109)固定相连接;所述遮罩(1010)内部安装有微控制器(1012)及与其电性相连接的存储模块(1013)、5G模块(1014)、扬声器(1015),且遮罩(1010)底端面前侧方中间部位安装有与微控制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冰
申请(专利权)人:宿州青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