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合金铸件铸造设备及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577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铜合金铸件铸造设备,包括铸造设备主体,和注砂装置;铸造设备主体包括模头,承载模头的模头座,以及承装砂子的砂箱;砂箱包括围框,以及与围框相配合构成砂箱的底盖;还包括覆软化膜装置、喷涂装置、翻转装置和打孔装置;其具有自动化生产的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铜合金铸件铸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对塑料膜进行加热软化;将软化塑料膜覆盖在模头上;对模头抽真空,软化塑料膜紧贴在模头上;在软化塑料膜表面喷涂防粘砂涂料;注砂,制成砂模;将模头从砂模中拔出形成型腔;打孔装置对成型腔内的软化塑料膜进行打孔;往成型腔浇筑铜水;冷却成型。其具有防止铜水与砂子粘合在一起,提升铜合金铸件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合金铸件铸造设备及其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合金铸造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铜合金铸件铸造设备及其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关于铜金属合金的铸造一般采用砂模铸造工艺,正如名称所示,就是用砂子制造铸模。砂模铸造需要在砂子中放入成品零件模型或木制模型(模头),然后在模样周围填满砂子,开箱取出模样以后砂子形成铸模。现有砂模铸造工艺中,需在模样周围装满砂子然后进行人工压实,人工压实时后还是会存在部分砂子之间没压实好,留有空隙导致浇筑时砂子坍塌,铸造件与模头不符,且浇筑时容易粘砂。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合金铸件铸造设备,其具有自动化生产的功能,且能够抽空浇筑时铜水内气泡提升产品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其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合金铸件铸造工艺,其具有防止铜水与砂子粘合在一起,提升铜合金铸件质量。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铜合金铸件铸造设备,包括铸造设备主体,和注砂装置;所述铸造设备主体包括模头,承载模头的模头座,以及承装砂子的砂箱;所述砂箱包括围框,以及与围框相配合构成砂箱的底盖;还包括对模头进行覆设软化膜的覆软化膜装置,对软化膜进行喷涂防粘砂涂料的喷涂装置,对砂箱和模头进行翻转的翻转装置,以及对软化膜进行打孔的打孔装置;所述覆软化膜装置包括对塑料薄膜进行承载的薄膜承载装置,对塑料薄膜进行加热软化的加热装置。进一步,所述薄膜承载装置包括承载塑料薄膜的薄膜承载架,以及形成于薄膜承载架上供软化薄膜露出的覆膜窗口。进一步,所述薄膜承载架包括形成所述覆膜窗口的覆膜框,和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的连接部件。进一步,所述覆膜框水平设置。进一步,所述覆膜框包括四个首尾依次连接在一起的边框。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处于所述覆膜承载装置的上方。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处于所述覆膜窗口上方的发热部件,和承载发热部件的发热承载装置。进一步,所述发热部件包括水平均匀分布的发热线。进一步,所述发热承载装置包括多个水平设置承载所述发热线的承载杆,和承载承载杆的发热承载架。进一步,多个所述承载杆相互平行排列。进一步,所述发热线缠绕在所述承载杆上。进一步,所述发热承载架包括罩在所述发热线上的罩体。进一步,所述罩体包括连接在各所述承载杆端部的罩框,和连接在罩框上端的罩顶。进一步,所述连接部件与罩框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所述覆软化膜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薄膜承载装置移动进行覆膜的覆膜驱动装置。进一步,所述覆膜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所述薄膜承载装置升降的升降驱动部件。进一步,所述升降驱动部件连接在所述加热装置上端。进一步,所述升降驱动部件包括输出端朝下与所述加热装置上端连接的流体压缸。进一步,所述覆软化膜装置还包括支撑所述薄膜承载装置和加热装置的支撑装置。进一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升降驱动部件连接的支撑连接部件。进一步,所述喷涂装置包括喷涂部件和承载喷涂部件的喷涂承载架。进一步,所述喷涂部件包括多个朝下设置的喷头。进一步,多个所述喷头水平排列设置,且排列方向与铸造设备主体的移动方向相垂直。进一步,所述喷涂部件还包括对各所述喷头进行供料的供料管。进一步,所述喷涂承载架包括供铸造设备主体穿过的龙门架。进一步,所述龙门架包括连接于所述供料管上方的横梁,和两个支撑于横梁两端的支撑柱。进一步,所述翻转装置包括处于轨道一侧的第一翻转机构,和处于轨道另一侧的第二翻转机构;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包括与铸造设备主体上的第一翻转连接部相配合连接的第一翻转连接头,承载第一翻转连接头的第一翻转承载架,驱动第一翻转连接头转动的第一转动电机,驱动第一翻转承载架进行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一翻转承载架靠近或远离轨道的第一水平移动装置;所述第二翻转机构包括与铸造设备主体上的第二翻转连接部相配合连接的第二翻转连接头,承载第二翻转连接头的第二翻转承载架,驱动第二翻转连接头转动的第二转动电机,驱动第二翻转承载架进行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翻转承载架靠近或远离轨道的第二水平移动装置。进一步,所述第一翻转连接头包括与铸造设备主体上的第一翻转连接部相配合连接的第一卡头,和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翻转连接头包括与铸造设备主体上的第二翻转连接部相配合连接的第二卡头,和与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二传动轴。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一翻转承载架的上部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翻转承载架的上部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相配合的第一转动连接孔;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二翻转承载架的上部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翻转承载架的上部包括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相配合的第二转动连接孔。进一步,所述第一翻转承载架包括竖向设置并形成所述第一转动连接孔的第一竖向板,以及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一水平板;所述第二翻转承载架包括竖向设置并形成所述第二转动连接孔的第二竖向板,以及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二水平板;所述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均与轨道平行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竖向板和第一水平板的夹角处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竖向板和第二水平板的夹角处设有第二加强筋。进一步,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板和第一水平移动装置之间的第一液压缸,以及对第一翻转承载架的升降进行导向的第一升降导向装置;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水平板和第二水平移动装置之间的第二液压缸,以及对第二翻转承载架的升降进行导向的第二升降导向装置。进一步,所述第一液压缸支撑于所述第一水平板和第一水平移动装置的中部,所述第一升降导向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围绕第一液压缸设置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移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导向柱上端贯穿所述第一水平板,所述第一水平板形成有与各所述第一导向柱相配合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二液压缸支撑于所述第二水平板和第二水平移动装置的中部,所述第二升降导向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围绕第二液压缸设置的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下端与所述第二水平移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导向柱上端贯穿所述第二水平板,所述第一水平板形成有与各所述第二导向柱相配合的第二滑动孔。进一步,所述第一水平移动装置包括承载所述第一翻转承载架的第一移动板,承载第一移动板的第一导向轨,以及驱动第一移动板沿第一导向轨靠近或远离轨道的第一水平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水平移动装置包括承载所述第二翻转承载架的第二移动板,承载第二移动板的第一导向轨,以及驱动第二移动板沿第二导向轨靠近或远离轨道的第二水平驱动装置。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向轨包括处于上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一水平导向板,和连接于第一水平导向板下方的第一竖向导向板;所述第一移动板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水平导向板和第一竖向导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合金铸件铸造设备,包括铸造设备主体,和注砂装置;所述铸造设备主体包括模头,承载模头的模头座,以及承装砂子的砂箱;所述砂箱包括围框,以及与围框相配合构成砂箱的底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模头进行覆设软化膜的覆软化膜装置,对软化膜进行喷涂防粘砂涂料的喷涂装置,对砂箱和模头进行翻转的翻转装置,以及对软化膜进行打孔的打孔装置;所述覆软化膜装置包括对塑料薄膜进行承载的薄膜承载装置,对塑料薄膜进行加热软化的加热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合金铸件铸造设备,包括铸造设备主体,和注砂装置;所述铸造设备主体包括模头,承载模头的模头座,以及承装砂子的砂箱;所述砂箱包括围框,以及与围框相配合构成砂箱的底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模头进行覆设软化膜的覆软化膜装置,对软化膜进行喷涂防粘砂涂料的喷涂装置,对砂箱和模头进行翻转的翻转装置,以及对软化膜进行打孔的打孔装置;所述覆软化膜装置包括对塑料薄膜进行承载的薄膜承载装置,对塑料薄膜进行加热软化的加热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合金铸件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承载装置包括承载塑料薄膜的薄膜承载架,以及形成于薄膜承载架上供软化薄膜露出的覆膜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合金铸件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承载架包括形成所述覆膜窗口的覆膜框,和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的连接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合金铸件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德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