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9560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教室墙面上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控制盒和多个手机收纳盒,控制盒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上集成的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器模块和为所述控制电路中各用电模块供电的电源电路模块,以及与微控制器模块相接的无线通信模块;微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接有多个红外检测电路模块和多个压力检测电路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功能完备,能够应用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有效安全地管理学生手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
本技术属于教学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论是学生还是成人,每个人都随身携带手机,手机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一些手机限制使用的场合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例如,在课堂上,随处都能见到学生低头玩手机,手机已经影响到了课堂老师的正常教学环节,同时手机产生的不良效应更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的自身的学习状况,因此,教室需要一个存放手机的收纳装置,实现人机分离,以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现有的课堂手机收纳装置大多采用软质材料,例如布料等,而当手机装在布袋里,取出与存放的时候都会出现摇晃现象,当手机存放数量过多时,布袋容易出现变形,手机之间容易发生碰撞,损伤手机;其次,现有的教室手机收纳装置也不具备远程监督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功能完备,能够应用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有效安全地管理学生手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教室墙面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控制盒和多个手机收纳盒,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集成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器模块和为所述控制电路中各用电模块供电的电源电路模块,以及与微控制器模块相接的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微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接有多个红外检测电路模块和多个压力检测电路模块。上述的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每个所述手机收纳盒的形状均为长方体形,所述手机收纳盒包括相对设置的背板和顶板,所述背板与顶板之间连接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所述背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支撑板上。上述的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所述背板、顶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的材料均为PVC材料,所述背板、顶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靠近手机的侧面均设置有绒布贴面。上述的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所述微控制器模块包括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非极性电容C3和非极性电容C5,以及与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相接的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所述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6引脚、第11引脚、第28引脚、第50引脚、第75引脚和第100引脚均与电源电路模块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20引脚与电源电路模块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且通过非极性电容C3接地,所述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22引脚与电源电路模块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且通过非极性电容C5接地,所述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10引脚、第19引脚、第21引脚、第27引脚、第49引脚、第74引脚、第94引脚和第99引脚均接地;所述晶振电路包括晶振Y1、非极性电容C1和非极性电容C2,所述晶振Y1的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1的一端均与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12引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2的一端均与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13引脚连接,所述非极性电容C1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复位电路包括非极性电容C4和电阻R10,所述非极性电容C4的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均与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14引脚连接,所述非极性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模块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上述的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GSM无线通信模块SIM900A,所述GSM无线通信模块SIM900A的VCC引脚与电源电路模块的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GSM无线通信模块SIM900A的GND引脚接地,所述GSM无线通信模块SIM900A的RXD引脚与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47引脚连接,所述GSM无线通信模块SIM900A的TXD引脚与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48引脚连接。上述的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所述红外检测电路模块包括设置在背板中间位置处的红外发射管、设置在顶板上的且与红外发射管位置对应的红外接收管、滑动变阻器RW1、极性电容C1、非极性电容C2、非极性电容C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以及型号均为LM358的放大器芯片VR1和放大器芯片VR2;所述红外发射管为红外发射管D1,所述红外发射管D1的阳极通过电阻R1与电源电路模块的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红外发射管D1的阴极接地;所述红外接收管为红外接收管D2,所述红外接收管D2的阳极接地,所述红外接收管D2的阴极通过电阻R2与电源电路模块的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红外接收管D2的阴极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连接,所述放大器芯片VR1的第3引脚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连接,且通过电阻R3接地,所述放大器芯片VR1的第8引脚与电源电路模块的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器芯片VR1的第4引脚接地,所述放大器芯片VR1的第2引脚与滑动变阻器RW1的滑动端和一个固定端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RW1的另一个固定端接地,所述放大器芯片VR1的第2引脚通过电阻R4与放大器芯片VR1的第1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两端并联有非极性电容C2,所述放大器芯片VR2的第5引脚通过非极性电容C3与放大器芯片VR1的第1引脚连接,所述放大器芯片VR2的第6引脚通过电阻R6与电源电路模块的5V电压输出端连接,且通过电阻R5接地,所述放大器芯片VR2的第8引脚与电源电路模块的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器芯片VR2的第4引脚接地,所述放大器芯片VR2的第7引脚与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81引脚连接,且通过电阻R7接地。上述的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所述压力检测电路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压力传感器、调零电路和信号放大采样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P1;所述调零电路包括电阻R21、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和滑动变阻器RW2,所述压力传感器P1的电源正极和电阻R21的一端均与电源电路模块的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W2的一个固定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P1的电源负极和电阻R28的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28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W2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P1的信号正极输出端与电阻R23的一端和电阻R25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电阻R2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与电阻R2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与电阻R26的另一端和电阻R27的一端均连接,且为调零电路的第一信号输出端OUT1,所述滑动变阻器RW2的滑动端与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P1的信号负极输出端为调零电路的第二信号输出端OUT2;所述信号放大采样电路包括型号均为AD8072JN的放大器AR1和放大器AR2、电阻R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教室墙面上的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上设置有控制盒(2)和多个手机收纳盒(3),所述控制盒(2)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集成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器模块(4)和为所述控制电路中各用电模块供电的电源电路模块(5),以及与微控制器模块(4)相接的无线通信模块(6);所述微控制器模块(4)的输入端接有多个红外检测电路模块(7)和多个压力检测电路模块(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教室墙面上的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上设置有控制盒(2)和多个手机收纳盒(3),所述控制盒(2)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集成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器模块(4)和为所述控制电路中各用电模块供电的电源电路模块(5),以及与微控制器模块(4)相接的无线通信模块(6);所述微控制器模块(4)的输入端接有多个红外检测电路模块(7)和多个压力检测电路模块(8)。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手机收纳盒(3)的形状均为长方体形,所述手机收纳盒(3)包括相对设置的背板(3-1)和顶板(3-2),所述背板(3-1)与顶板(3-2)之间连接有第一侧板(3-3)、第二侧板(3-4)和底板(3-5),所述背板(3-1)通过螺丝固定在支撑板(1)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3-1)、顶板(3-2)、第一侧板(3-3)、第二侧板(3-4)和底板(3-5)的材料均为PVC材料,所述背板(3-1)、顶板(3-2)、第一侧板(3-3)、第二侧板(3-4)和底板(3-5)靠近手机的侧面均设置有绒布贴面。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4)包括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非极性电容C3和非极性电容C5,以及与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相接的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所述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6引脚、第11引脚、第28引脚、第50引脚、第75引脚和第100引脚均与电源电路模块(5)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20引脚与电源电路模块(5)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且通过非极性电容C3接地,所述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22引脚与电源电路模块(5)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且通过非极性电容C5接地,所述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10引脚、第19引脚、第21引脚、第27引脚、第49引脚、第74引脚、第94引脚和第99引脚均接地;所述晶振电路包括晶振Y1、非极性电容C1和非极性电容C2,所述晶振Y1的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1的一端均与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12引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2的一端均与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13引脚连接,所述非极性电容C1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复位电路包括非极性电容C4和电阻R10,所述非极性电容C4的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均与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14引脚连接,所述非极性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模块(5)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6)包括GSM无线通信模块SIM900A,所述GSM无线通信模块SIM900A的VCC引脚与电源电路模块(5)的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GSM无线通信模块SIM900A的GND引脚接地,所述GSM无线通信模块SIM900A的RXD引脚与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47引脚连接,所述GSM无线通信模块SIM900A的TXD引脚与ARM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的第48引脚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教室用手机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检测电路模块(7)包括设置在背板(3-1)中间位置处的红外发射管(7-1)、设置在顶板(3-2)上的且与红外发射管(7-1)位置对应的红外接收管(7-2)、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刘凡张戈刘昊洋古元芮韦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