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类加工
,具体为一种管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工业生产对管件的加工精度等性能要求日渐提高,对管件的形状要求日趋多样。现有的管径加工包括对管道中部进行扩径和缩径、对管口进行扩口和缩口等,然而现有的管径加工装置和方法相对单一,操作较固定,如只能将管件通过某一固定角度插入管径加工装置进行加工、只能对圆形管件某一截面整个圆周进行整体加工,如此降低了管件的加工效率和管径加工装置的使用效率,提高了管件加工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径加工方法,只需更换内模和外模即可实现在一套设备上加工圆形、椭圆形等管件,且可进行某一截面一周整体或局部的加工,可通过切换机构转动定径加工装置,切换操作面的角度,便于多种不同种类的管件插入,方便操作者动作,提高了系统的适用性,操作简便,装置使用灵活。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基于管径加工装置,管径加工装置用于对工件进行扩径、缩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基于管径加工装置,管径加工装置用于对工件(10)进行扩径、缩径加工,管径加工装置连接切换机构,切换机构带动管径加工装置转动,管径加工装置包括多个内模(21)和多个外模(42),所有内模(21)衔接内模油缸(31),每个外模(42)独立的衔接至少一个外模油缸(51);所述加工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n步骤S1:转动管径加工装置至便于操作者动作的位置;步骤S2:将工件(10)放入多个内模(21)和多个外模(42)之间;/n步骤S3:确定与工件(10)的待加工部位衔接的至少一个外模(42),设定与确定的外模(42)衔接的外模油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基于管径加工装置,管径加工装置用于对工件(10)进行扩径、缩径加工,管径加工装置连接切换机构,切换机构带动管径加工装置转动,管径加工装置包括多个内模(21)和多个外模(42),所有内模(21)衔接内模油缸(31),每个外模(42)独立的衔接至少一个外模油缸(51);所述加工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
步骤S1:转动管径加工装置至便于操作者动作的位置;步骤S2:将工件(10)放入多个内模(21)和多个外模(42)之间;
步骤S3:确定与工件(10)的待加工部位衔接的至少一个外模(42),设定与确定的外模(42)衔接的外模油缸(51)驱动轴的移动距离;
步骤S4:同时启动内模油缸(31)和设定的外模油缸(51),使外模油缸(51)带动外模(42)朝内模(21)移动、内模油缸(31)带动所有内模(21)朝外模(42)移动,工件(10)被挤压成型至目标形状;
步骤S5:停止内模油缸(31)、反向开启设定的外模油缸(51),使工件(10)被松开,取出工件(10),加工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通过转动切换机构带动管径加工装置在90°范围内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根据目标加工尺寸设定外模油缸(51)的驱动轴的移动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件(10)的形状、尺寸不同时,更换多个内模(21)和多个外模(42),至工件(10)适配管径加工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外模油缸(51)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控制器设定外模油缸(51)驱动轴的移动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加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峰,曹科,王明旺,梁波,蔡之挺,陈少灵,胡廷芳,龚绍均,杨小亮,刘鹏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首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