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9407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用材料及载体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由重量百分比为硼替佐米2‑15 %、促释剂15‑70 %、缓释剂25‑70 %、助流剂0.5‑2.4 %和润滑剂0.5‑4.2 %制备而成;促释剂为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缓释剂为羟丙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助流剂为二氧化硅、滑石粉中的一种或组合;润滑剂为硬脂酸镁、硬脂富马酸钠的一种或组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缓释片利用缓释骨架材料可缓慢均匀的释放棚体药物,胃环境中能快速起漂而呈现漂浮状态,达到降低释放速度,提高胃部滞留时长,因而提高生物利用度;该缓释片尺寸适中,患者无吞咽困难、顺应性高,缓释片稳定性得到大大提高,有效的降低其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用材料及载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硼替佐米胶囊口服后在胃肠道中快速的吸收,半衰期约3.5h,给药剂量在10~40mg时,最大血浆浓度(Cmax)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均可随剂量的增加而成比例的增加,但是其血药浓度波动较大,毒副作用明细,时血浆中血小板的数量明显减小而对患者造成了另外的伤害。现今常用的手段是通过添加胃滞留缓释剂以延长药物成分在胃部的停留时间,以期获得好的药物质量效果,但由于受胃排空和肠道转运的影响,一般的缓释剂在人体上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较短,部分药物尚未从片剂中释放出来或完全吸收就已被转运至下消化道,错失较佳的吸收部位,导致AUC下降,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现有的胃滞留缓释剂主要分为生物粘附型、尺寸排斥型、飘浮型三大类;生物粘附型胃滞留缓释剂因其粘附的无选择性,可粘附于胃内容物而受胃蠕动作用排除胃部;尺寸排斥型胃滞留缓释剂因其尺寸大不利于患者的吞服,同时有阻塞胃幽门的风险影响胃部蠕动的正常工作;飘浮型胃滞留缓释制剂由轻质的蜡质材料(助漂剂)或能产生气体的碳酸盐(发泡剂)组成,常见的助漂剂有十八醇、硬脂酸、白蜡等,这类物质稳定性较差不利于制剂的稳定与生产,常见的发泡剂为偏碱性的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对药物的酸碱性要求较高,不适用于对碱不稳定的药物成分。为此,获得硼替佐米在胃部吸收利用度率高,患者顺应性好,稳定性高,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胃滞留缓释药剂是具有重大医学实践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及制备方法,经过科学配伍,配方合理,本专利技术缓释片利用缓释骨架材料可缓慢均匀的释放药物,胃环境中能快速起漂而呈现漂浮状态,达到降低释放速度,提高胃部滞留时长,因而提高生物利用度;该缓释片尺寸适中,患者无吞咽困难、顺应性高,缓释片稳定性得到大大提高,有效的降低其毒副作用。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所述的缓释片由重量百分比为硼替佐米2-15%、促释剂15-70%、缓释剂25-70%、助流剂0.5-2.4%和润滑剂0.5-4.2%制备而成;所述的促释剂为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所述的缓释剂为羟丙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所述的助流剂为二氧化硅、滑石粉中的一种或组合;所述的润滑剂为硬脂酸镁、硬脂富马酸钠的一种或组合;所述的缓释片硬度为2.5~9.5kg/cm2;所述的缓释片的密度为0.765~0.995g/cm3。所述的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所述的缓释片由重量百分比为硼替佐米2-15%、促释剂35-70%、缓释剂25-45%、助流剂0.5-2.4%和润滑剂0.5-4.2%制备而成。所述的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该促释剂具有低的松密度,其松密度为0.22-0.5g/cm3。所述的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所述的促释剂为微晶纤维素和交联聚维酮中之一或组合。述的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所述的缓释剂具有低的松密度,其松密度为0.30-0.51g/cm3。所述的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所述缓释剂为羟丙甲基纤维素。所述的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所述的助流剂为二氧化硅。所述的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所述的润滑剂为硬脂酸镁。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得配比量的各组分原料药,分别进行粉碎至40~120目制得原料药粉末备用;步骤2:取得步骤1配比量的硼替佐米、促释剂、缓释剂、助流剂在混料炉中混合均匀,搅拌速度250-450r/min,混料时间30-90min,得到中间共混物待用;步骤3:将配比量的润滑剂粉末加入步骤2得到的中间共混物在混料炉中继续混合;搅拌速度250-450r/min,混料时间30-60min,得到成分均匀的最终总混物;步骤4:将步骤3中得到的最终总混物压制成片剂。所述的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的制备方法,步骤4所得到的片剂外附有包衣;所述的包衣为胃溶型欧巴代、硼替佐米和纯净水按一定配比制得的包衣混合液。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经过科学配伍,配方合理,能够在胃环境中能快速起漂而呈现漂浮状态,在胃部滞留时间延长,因而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该缓释片尺寸适中,患者无吞咽困难、顺应性高,缓释片稳定性得到大大提高,有效的降低其毒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以下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实施例中,缓释片由重量百分比为硼替佐米2-15%、促释剂15-70%、缓释剂25-70%、助流剂0.5-2.4%和润滑剂0.5-4.2%制备而成;促释剂为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缓释剂为羟丙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助流剂为二氧化硅、滑石粉中的一种或组合;润滑剂为硬脂酸镁、硬脂富马酸钠的一种或组合;缓释片硬度为2.5~9.5kg/cm2;所述的缓释片的密度为0.765~0.995g/cm3。优选的,所述的缓释片由重量百分比为硼替佐米2-15%、促释剂35-70%、缓释剂25-45%、助流剂0.5-2.4%和润滑剂0.5-4.2%制备而成。进一步的,该促释剂具有低的松密度,其松密度为0.22-0.5g/cm3。进一步的,所述的促释剂为微晶纤维素和交联聚维酮中之一或组合。进一步的,所述的缓释剂具有低的松密度,其松密度为0.30-0.51g/cm3。进一步的,所述缓释剂为羟丙甲基纤维素。进一步的,所述的助流剂为二氧化硅。进一步的,所述的润滑剂为硬脂酸镁。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得配比量的各组分原料药,分别进行粉碎至40~120目制得原料药粉末备用;步骤2:取得步骤1配比量的硼替佐米、促释剂、缓释剂、助流剂在混料炉中混合均匀,搅拌速度250-450r/min,混料时间30-90min,得到中间共混物待用;步骤3:将配比量的润滑剂粉末加入步骤2得到的中间共混物在混料炉中继续混合;搅拌速度250-450r/min,混料时间30-60min,得到成分均匀的最终总混物;步骤4:将步骤3中得到的最终总混物压制成片剂。所述的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的制备方法,步骤4所得到的片剂外附有包衣;所述的包衣为胃溶型欧巴代、硼替佐米和纯净水按一定配比制得的包衣混合液。实施例1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缓释片由重量百分比为硼替佐米15%、促释剂53.4%、缓释剂25%、助流剂2.4%和润滑剂4.2%制备而成;优选的,促释剂为微晶纤维素和交联聚维酮组合物,其中微晶纤维素松密度为0.39g/cm3,交联聚维酮松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释片由重量百分比为硼替佐米2-15 %、促释剂15-70 %、缓释剂25-70 %、助流剂0.5-2.4 %和润滑剂0.5-4.2 %制备而成;所述的促释剂为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所述的缓释剂为羟丙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所述的助流剂为二氧化硅、滑石粉中的一种或组合;所述的润滑剂为硬脂酸镁、硬脂富马酸钠的一种或组合;所述的缓释片硬度为2.5~9.5 kg/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释片由重量百分比为硼替佐米2-15%、促释剂15-70%、缓释剂25-70%、助流剂0.5-2.4%和润滑剂0.5-4.2%制备而成;所述的促释剂为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所述的缓释剂为羟丙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所述的助流剂为二氧化硅、滑石粉中的一种或组合;所述的润滑剂为硬脂酸镁、硬脂富马酸钠的一种或组合;所述的缓释片硬度为2.5~9.5kg/cm2;所述的缓释片的密度为0.765~0.995g/cm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释片由重量百分比为硼替佐米2-15%、促释剂35-70%、缓释剂25-45%、助流剂0.5-2.4%和润滑剂0.5-4.2%制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其特征在于:该促释剂具有低的松密度,其松密度为0.22-0.5g/cm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促释剂为微晶纤维素和交联聚维酮中之一或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硼替佐米胃滞留缓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释剂具有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四辈李成龙董珍许文友徐万飞刘煦旸潘士泉项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清析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