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勇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防止病毒交叉感染效果的私用公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2726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止病毒交叉感染效果的私用公筷,包括筷基和与其固定且为管状的筷头,所述筷头远离筷基的一端倒有圆角,所述筷基上固定有一个扭簧,所述筷头内壁滑动连接有一个滑板,所述扭簧和滑板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环形的弹性膜,所述筷头内壁固定连接有一个槽块;所述槽块与滑板共同连接有一个复位弹簧,所述槽块包括前板与后板。优点在于:使用本申请的筷子在餐桌中央取用食物时,而软囊感受到磁场时会无法产生形变,即辐板无法转动,经进液孔进入柱形槽的液体凹槽并逐渐增多从而挤压活塞板运动,从而拉动弹性膜向筷头内部滑动,从而使在夹取餐桌上食物时,使用者的唾液不会沾染到食物上,避免对餐桌上的食物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止病毒交叉感染效果的私用公筷
本专利技术涉及餐具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止病毒交叉感染效果的私用公筷。
技术介绍
筷子是中国人以及东亚大中华文化圈普遍使用的餐具,在中国有记载的历史就有3000多年,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移民增加,也随即把这一中国传统餐饮习俗传播到世界各地。只是根据筷子的用餐习惯,在实际使用时,不论人多少都是同一筷子在一个盘子碗中夹菜,这样细菌、病毒跟随唾液的传播很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不仅不卫生而且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聚餐时使用公筷已然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但使用公筷需要频繁换下私筷与公筷,导致用餐较为繁琐,故而公筷意识在实际实行中存在较大的阻力,为此提出一种无须更换筷子又能起到公筷效果的餐具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公筷需要频繁换下私筷与公筷,导致用餐较为繁琐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止病毒交叉感染效果的私用公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止病毒交叉感染效果的私用公筷,包括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止病毒交叉感染效果的私用公筷,包括筷基(1)和与其固定且为管状的筷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筷头(2)远离筷基(1)的一端倒有圆角,所述筷基(1)上固定有一个扭簧(4),所述筷头(2)内壁滑动连接有一个滑板(5),所述扭簧(4)和滑板(5)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环形的弹性膜(3),所述筷头(2)内壁固定连接有一个槽块(6);/n所述槽块(6)与滑板(5)共同连接有一个复位弹簧(7),所述槽块(6)包括前板与后板,所述前板上开设有一个凹槽,所述后板开设有一个储物腔,所述凹槽内密封滑动连接有一个活塞板(14),所述活塞板(14)上固定有一个硬质的拉杆(8);所述拉杆(8)与滑板(5)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止病毒交叉感染效果的私用公筷,包括筷基(1)和与其固定且为管状的筷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筷头(2)远离筷基(1)的一端倒有圆角,所述筷基(1)上固定有一个扭簧(4),所述筷头(2)内壁滑动连接有一个滑板(5),所述扭簧(4)和滑板(5)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环形的弹性膜(3),所述筷头(2)内壁固定连接有一个槽块(6);
所述槽块(6)与滑板(5)共同连接有一个复位弹簧(7),所述槽块(6)包括前板与后板,所述前板上开设有一个凹槽,所述后板开设有一个储物腔,所述凹槽内密封滑动连接有一个活塞板(14),所述活塞板(14)上固定有一个硬质的拉杆(8);所述拉杆(8)与滑板(5)固定连接。
所述凹槽内开设有一个柱形槽(9),所述柱形槽(9)的轴线与拉杆(8)所在平面垂直,所述柱形槽(9)内设置有阻力组件;所述储物腔内设置有动力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止病毒交叉感染效果的私用公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组件包括一个软囊(11),所述软囊(11)内灌有磁流变液且固定在柱形槽(9)远离活塞板(14)的一侧,所述柱形槽(9)内转动连接有一个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辐板(10),所述辐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勇
申请(专利权)人:郭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