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网络工程仪器壳体,包括主壳体和设于主壳体下方的风扇,所述主壳体的四个侧壁均为半导体制冷片,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的一侧朝向主壳体的内侧,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的一侧朝向主壳体的外侧;所述主壳体内设有水平放置的仪器安装板,所述仪器安装板呈网孔结构,所述仪器安装板的底部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主壳体的一外侧壁的顶部连接有呈“L”形的连接耳,所述连接耳的横部与其纵部相对的一端与主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耳的纵部的顶端高于主壳体,且连接耳的纵部高于主壳体的部分设有螺纹孔;所述主壳体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固定风扇的支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络工程仪器壳体
本技术涉及网络工程设备
,特别是一种网络工程仪器壳体。
技术介绍
网络工程是指按计划进行的以工程化的思想、方式、方法,设计、研发和解决网络系统问题的工程。网络工程分为:硬件工程和布线工程。硬件工程是指计算机网络所使用的设备,如交换机、防火墙、内核、硬件内存、cpu、服务器等。布线工程也称综合布线,它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正常通讯而使用光缆、铜缆将网络设备进行连接。工程包括线缆路由的选择、桥架设计、线缆及接插件的选型等。为了使得网络能够适应基于网络的多种多样服务在带宽,可扩缩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网络工程必须解决好网络的设计,实施和维护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其中硬件的良好运行是基础因素。传统的网络工程仪器在使用时存在散热不好的因素,会影响仪器的正常运行,导致网络工程仪器运行效率低,不能发挥其最优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网络工程仪器壳体。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网络工程仪器壳体,包括主壳体和设于主壳体下方的风扇,所述主壳体的四个侧壁均为半导体制冷片,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的一侧朝向主壳体的内侧,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的一侧朝向主壳体的外侧;所述主壳体内设有水平放置的仪器安装板,所述仪器安装板呈网孔结构,所述仪器安装板的底部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主壳体的一外侧壁的顶部连接有呈“L”形的连接耳,所述连接耳的横部与其纵部相对的一端与主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耳的纵部的顶端高于主壳体,且连接耳的纵部高于主壳体的部分设有螺纹孔;所述主壳体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固定风扇的支架。优选的,所述主壳体及支架与连接耳相对的一侧和与连接耳相邻的两侧分别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仪器壳体的安装墙面围成一封闭区域,所述防护板与主壳体之间形成风扇的吹风风道。优选的,所述连接耳至少设置有两个,且连接耳的数量为偶数,所述连接耳以所在的主壳体的外侧壁的竖直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支架与连接耳对应的一侧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支架的端面与连接耳的纵部远离主壳体的端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旋转杆、两个螺母和两连接杆,所述旋转杆上以其中点为中心对称设置有旋转方向相反的两螺纹,两所述螺母分别与两螺纹连接,且两所述螺母以旋转杆的中点为中心对称设置,两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两螺母铰接,两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仪器安装板的底部铰接,所述仪器安装板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滑块,所述主壳体的两内侧壁上分别连接有与滑块配合的滑轨,所述旋转杆的两端分别与主壳体的两内侧壁可旋转的连接,所述主壳体与旋转杆平行的其中一侧壁为可开闭壳体的门。优选的,所述旋转杆的中点套设有与该旋转杆固定连接的防滑橡胶圈,所述防滑橡胶圈的外围设有防滑波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主壳体的半导体制冷片的侧壁吸收主壳体内的热量,在外部通过风扇对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面进行加强散热,在保证良好散热的条件下,使主壳体基本处于封闭状态,还实现了主壳体良好的防水防尘功能;2、通过升降装置可调节仪器安装板的高度,使调节仪器安装板上的仪器保持在主壳体的中心位置,可获得更均衡更高效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主壳体,11、半导体制冷片,12、仪器安装板,13、连接耳,14、螺纹孔,15、旋转杆,16、螺母,17、连接杆,18、螺纹,20、支架,21、风扇,22、支撑柱,30、防护板,40、滑块,41、滑轨,50、防滑橡胶圈,51、防滑波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网络工程仪器壳体,包括主壳体10和设于主壳体10下方的风扇21,所述主壳体10的四个侧壁均为半导体制冷片11,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吸热的一侧朝向主壳体10的内侧,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散热的一侧朝向主壳体10的外侧;所述主壳体10内设有水平放置的仪器安装板12,所述仪器安装板12呈网孔结构,所述仪器安装板12的底部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主壳体10的一外侧壁的顶部连接有呈“L”形的连接耳13,所述连接耳13的横部与其纵部相对的一端与主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耳13的纵部的顶端高于主壳体10,且连接耳13的纵部高于主壳体10的部分设有螺纹18孔14;所述主壳体10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固定风扇21的支架20。通过连接耳13上的螺纹18孔14使用膨胀螺栓将主壳体10安装于墙体上。将网络工程仪器安装于仪器安装板12上,使用升降装置调节网络工程仪器的高度,使其位于主壳体10的中心位置以得到最佳的散热效果。给半导体制冷片11和风扇21通电后启动,半导体制冷片11的吸热侧吸收主壳体10内网络工程仪器工作产生的热量,并通过散热侧将热量向主壳体10外散出,风扇21从主壳体10下方向上吹风将半导体制冷片11散出的热量及时输送走。仪器安装板12上通过设有上下通透的透气孔形成网状结构,便于透气散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10及支架20与连接耳13相对的一侧和与连接耳13相邻的两侧分别设有防护板30,所述防护板30与仪器壳体的安装墙面围成一封闭区域,所述防护板30与主壳体10之间形成风扇21的吹风风道。防护板30不仅可对主壳体10提供保护,还可与仪器壳体的安装墙面形成合围,与主壳体10之间形成风道,使风扇21吹出的上升的风更集中,使散热效率提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耳13至少设置有两个,且连接耳13的数量为偶数,所述连接耳13以所在的主壳体10的外侧壁的竖直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多个连接耳13对称设置,可使主壳体10安装后更稳定,不易晃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0与连接耳13对应的一侧设有支撑柱22,所述支撑柱22远离支架20的端面与连接耳13的纵部远离主壳体10的端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连接耳13在顶部安装固定好主壳体10的顶部后,由支撑柱22与封面抵持,维持网络工程仪器壳体的底部平稳,同时使网络工程仪器壳体整体与墙面保持一定距离,可避免网络工程仪器壳体与墙面接触,防止墙体内部的潮气进入网络工程仪器壳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旋转杆15、两个螺母16和两连接杆17,所述旋转杆15上以其中点为中心对称设置有旋转方向相反的两螺纹18,两所述螺母16分别与两螺纹18连接,且两所述螺母16以旋转杆15的中点为中心对称设置,两连接杆17的一端分别与两螺母16铰接,两连接杆17的另一端分别与仪器安装板12的底部铰接,所述仪器安装板1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滑块40,所述主壳体10的两内侧壁上分别连接有与滑块40配合的滑轨41,所述旋转杆15的两端分别与主壳体10的两内侧壁可旋转的连接,所述主壳体10与旋转杆15平行的其中一侧壁为可开闭壳体的门。通过转动旋转杆15,即可调节仪器安装板12的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络工程仪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10)和设于主壳体(10)下方的风扇(21),所述主壳体(10)的四个侧壁均为半导体制冷片(11),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吸热的一侧朝向主壳体(10)的内侧,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散热的一侧朝向主壳体(10)的外侧;所述主壳体(10)内设有水平放置的仪器安装板(12),所述仪器安装板(12)呈网孔结构,所述仪器安装板(12)的底部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主壳体(10)的一外侧壁的顶部连接有呈“L”形的连接耳(13),所述连接耳(13)的横部与其纵部相对的一端与主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耳(13)的纵部的顶端高于主壳体(10),且连接耳(13)的纵部高于主壳体(10)的部分设有螺纹(18)孔(14);所述主壳体(10)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固定风扇(21)的支架(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络工程仪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10)和设于主壳体(10)下方的风扇(21),所述主壳体(10)的四个侧壁均为半导体制冷片(11),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吸热的一侧朝向主壳体(10)的内侧,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散热的一侧朝向主壳体(10)的外侧;所述主壳体(10)内设有水平放置的仪器安装板(12),所述仪器安装板(12)呈网孔结构,所述仪器安装板(12)的底部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主壳体(10)的一外侧壁的顶部连接有呈“L”形的连接耳(13),所述连接耳(13)的横部与其纵部相对的一端与主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耳(13)的纵部的顶端高于主壳体(10),且连接耳(13)的纵部高于主壳体(10)的部分设有螺纹(18)孔(14);所述主壳体(10)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固定风扇(21)的支架(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工程仪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0)及支架(20)与连接耳(13)相对的一侧和与连接耳(13)相邻的两侧分别设有防护板(30),所述防护板(30)与仪器壳体的安装墙面围成一封闭区域,所述防护板(30)与主壳体(10)之间形成风扇(21)的吹风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工程仪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13)至少设置有两个,且连接耳(13)的数量为偶数,所述连接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婷婷,花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