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116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属于电路连接技术领域。它包括柜体,所述的柜体上连有导线,所述的导线包括柜体导线和外接导线,所述的柜体导线一端与柜体相连,另一端与外接导线之间连有导线连接件。软启动柜与电子元件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件内的端子与端子口的接入代替传统的接线方式,确保不会因为接线造成接触不良或者短路等各种因为接线而会出现的故障,在更换与软启动柜相连的电子元件时,先将原电子元件与软启动柜之间的端子口与端子拆开,在准备电子元件时就将端子或者端子口与电子元件相连,等到更换时将该端子或者端子口与同软启动柜相连的相应的端子或者端子口插入即可,从而节省出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
本技术属于电路连接
,涉及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
技术介绍
软启动柜,主要用于各类大功率电动机启动,利用软启动取代传统的启动方式,实现平滑启动,降低启动电流,减少电机启动时,较大电流对电机的机械冲击,及对电网的冲击,改善用电质量,节约能源。利用堵转保护和快速保护避免机械故障或堵转阻塞造成电动机过热而烧毁,减少因较大电流造成的压降,影响其它用电器,减少磨损,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节约机械的维修费用。每个电子元器件与软启动柜之间通过导线装上或卸下时,接线和拆线都是必要的,拆线和接线的速度影响了机器的开机速度,现有技术中在拆线时,紧固导线的螺丝可能因为元器件的使用时间太长而生锈导致难以拧出,从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其次,在接线时,因为看不到接线孔内情况,接线时可能存在接线不成功、接触不良,或者与旁路接接触出现短路等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在接线上浪费大量时间。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软启动柜的电路接线装置[申请号:201520394293.6],包括黄缘板,接线柱,接线,固定架和固定螺栓。所述一种软启动柜的电路接线装置的结构具体而言,是在软启动柜的机箱内两侧设置有所述固定架,所述黄缘板两端上设置有螺孔,并配有所述的固定螺栓将所述的黄缘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黄缘板上设置有所述接线柱,所述接线柱和所述接线一一对应相接一起。该方案所述接线柱的位置可以在所述黄缘板轻松获取,能够使得软启动柜的电路接线装置适应高温地区的工作,使得软启动柜扩大软启动柜的适用地区,提升其性能,方便使用人员的作业,减少和降低维修的过程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上述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包括柜体,所述的柜体上连有导线,所述的导线包括柜体导线和外接导线,所述的柜体导线一端与柜体相连,另一端与外接导线之间连有导线连接件,所述的导线连接件内还设有使柜体导线和外接导线电性连通的导电件且导线连接件由非导电材质制成,导线连接件包括端子口以及与端子口活动连接的端子。在上述的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中,所述的端子口和端子可拆卸设置。在上述的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中,所述的端子口和端子通过螺栓连接。在上述的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中,所述的端子口和端子紧配连接。在上述的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中,所述的端子口和端子通过磁条磁力连接。在上述的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中,所述的端子口的截面呈凹字形,且端子的截面形状为与端子口相配适的凸字形,所述的端子口的凹槽底部的上下侧各设有一块磁条,所述的磁条的截面呈矩形,所述的端子的凸块上下侧各设有一块与磁条形状、大小相同且可与磁条相互吸引的金属条或磁条。在上述的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中,所述的柜体导线远离柜体一端与端子口或端子相连,所述的外接导线与端子口或端子相连;当柜体导线远离柜体一端与端子口相连时,外接导线与端子相连;当柜体导线远离柜体一端与端子相连时,所述的外接导线与端子口相连。在上述的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中,所述的端子口上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端子口的端子口连接孔,端子上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端子的端子连接孔,所述的导电件包括分别设置在端子口连接孔和端子连接孔内的端子口接线柱和端子接线柱,当端子口与端子相连时,端子口接线柱和端子接线柱相接触。在上述的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中,所述的端子口设有多个端子口连接孔,且多个端子口连接孔平行且间隔均匀设置,所述的端子上设有与端子口上的端子口连接孔数量相等的端子连接孔,且多个端子连接孔平行且间隔均匀设置。在上述的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中,所述的端子口接线柱和端子接线柱上均设有外螺纹,且端子口接线柱和端子接线柱上还螺纹配合连接有夹紧螺母。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软启动柜与电子元件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件内的端子与端子口的接入代替传统的接线方式,确保不会因为接线造成接触不良或者短路等各种因为接线而会出现的故障,在更换与软启动柜相连的电子元件时,先将原电子元件与软启动柜之间的端子口与端子拆开,在准备电子元件时就将端子或者端子口与电子元件相连,等到更换时将该端子或者端子口与同软启动柜相连的相应的端子或者端子口插入即可,从而节省出大量的时间。2、端子口和端子可通过螺栓、紧配或磁力等多种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螺栓连接较为稳固,但拆卸较为困难,紧配连接则方便拆卸,但在多次使用后容易被磨损,从而导致连接不够稳定,磁力连接相较于上述两者,其稳定性较低于螺栓连接,但利用磁力连接方便拆卸,且不会因为使用导致连接的稳定性变差,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连接方式。3、端子口接线柱和端子接线柱均为金属导体,端子口接线柱和端子接线柱分别位于端子口连接孔和端子连接孔内部分可用于连接导线,将柜体导线和外接导线分别缠绕在端子口接线柱和端子接线柱上,并将端子上的凸块卡入至端子口的凹槽内就能使端子口接线柱和端子接线柱相接触,端子口接线柱和端子接线柱接触后能将柜体导线和外接导线连通。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端子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端子口接线柱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端子接线柱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柜体1、导线2、导线连接件3、端子口连接孔4、端子连接孔5、端子口接线柱6、柜体导线7、外接导线8、端子接线柱9、端子口10、端子11、磁条12、导电件13、夹紧螺母1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包括柜体1,所述的柜体1上连有导线2,所述的导线2包括柜体导线7和外接导线8,所述的柜体导线7一端与柜体1相连,另一端与外接导线8之间连有导线连接件3,所述的导线连接件3内还设有使柜体导线7和外接导线8电性连通的导电件13且导线连接件3由非导电材质制成,导线连接件3包括端子口10以及与端子口10活动连接的端子11。本实施例中,柜体1与电子元件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件3内的端子11与端子口10的接入代替传统的接线方式,节省出大量的时间,保证不会因为接线造成接触不良或者短路等各种因为接线而会出现的故障,在更换与柜体1相连的电子元件时,先将原电子元件与柜体1之间的端子口10与端子11拆开,在准备电子元件时就将端子或者端子口与电子元件相连,等到更换时将该端子或者端子口与同柜体1相连的相应的端子或者端子口插入即可,从而节省出大量的时间。柜体1与电子元件的连接方式,将与柜体1相连的柜体导线7另一端连接到端子口10或端子11上的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包括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柜体(1)上连有导线(2),所述的导线(2)包括柜体导线(7)和外接导线(8),所述的柜体导线(7)一端与柜体(1)相连,另一端与外接导线(8)之间连有导线连接件(3),所述的导线连接件(3)内还设有使柜体导线(7)和外接导线(8)电性连通的导电件(13)且导线连接件(3)由非导电材质制成,导线连接件(3)包括端子口(10)以及与端子口(10)活动连接的端子(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包括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柜体(1)上连有导线(2),所述的导线(2)包括柜体导线(7)和外接导线(8),所述的柜体导线(7)一端与柜体(1)相连,另一端与外接导线(8)之间连有导线连接件(3),所述的导线连接件(3)内还设有使柜体导线(7)和外接导线(8)电性连通的导电件(13)且导线连接件(3)由非导电材质制成,导线连接件(3)包括端子口(10)以及与端子口(10)活动连接的端子(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口(10)和端子(11)可拆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口(10)和端子(11)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口(10)和端子(11)紧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口(10)和端子(11)通过磁条(12)磁力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软启动柜控制线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口(10)的截面呈凹字形,且端子(11)的截面形状为与端子口(10)相配适的凸字形,所述的端子口(10)的凹槽底部的上下侧各设有一块磁条(12),所述的磁条(12)的截面呈矩形,所述的端子(11)的凸块上下侧各设有一块与磁条(12)形状、大小相同且可与磁条(12)相互吸引的金属条或磁条(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俸理航王炳伟李峰平姜艳春王智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山鹰纸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