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9082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用于控制加热棒的控制器以及用于连接控制器和加热棒的连接端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插针、嵌件、螺帽和电气线对插件;插针固定设置在加热棒的连接端,且加热棒的连接端设置有外螺纹;嵌件与控制器的外壳固定连接且至少一部分位于外壳之外而形成其外端,螺帽滑动套设在嵌件的外端之外,电气线对插件与嵌件固定连接,电气线对插件上开设有与插针相配合的插孔;当加热棒与控制器相连接时,插针对应插入插孔中,且加热棒的连接端通过外螺纹与螺帽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其加热棒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安全可靠,拆装操作灵活简便,还能够提高器件、电气线等损坏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采用加热棒与控制器的加热装置中,加热棒与可能告知其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加热棒和控制器通过内六角螺钉锁固而实现连接。该连接方式存在内六角螺钉易出现滑丝,致使连接不可靠的问题;方式2:加热棒通过外螺纹与控制器上与其接触结构件实现螺纹锁紧,即轴向压紧,控制器内部与加热棒之间的电气连接采用飞线。这种连接方式存在操作繁琐、不简便的问题;方式3:加热棒通过外螺纹与控制器上与其接触结构件实现螺纹锁紧,即轴向压紧,并在加热棒和控制器之间增加对插件和卡箍来紧固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容易出现加热棒螺纹锁紧时,控制器内部线束余量不足、旋转过大而导致线束损坏,连接不可靠的问题。由此可见,加热装置中现有的几种加热棒与控制器的连接方式存在连接不可靠、操作不简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棒与控制器之间连接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加热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用于控制所述加热棒的控制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加热棒的连接端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插针、嵌件、螺帽和电气线对插件;所述插针固定设置在所述加热棒的连接端,且所述加热棒的连接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嵌件与所述控制器的外壳固定连接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外壳之外而形成其外端,所述螺帽滑动套设在所述嵌件的外端之外,所述电气线对插件与所述嵌件固定连接,所述电气线对插件上开设有与所述插针相配合的插孔;当所述加热棒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时,所述插针对应插入所述插孔中,且所述加热棒的连接端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螺帽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嵌件和所述螺帽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螺帽滑动范围的限位件。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嵌件的外端并沿其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一凸缘、设置于述螺帽上并沿其径向向内突出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所形成的内孔径大于所述嵌件外端的外径且小于所述第一凸缘所形成的外径。优选的,所述嵌件具有通孔,所述电气线对插件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嵌件的通孔中。优选的,所述嵌件与所述外壳通过包裹层连接为一体。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安装孔,所述嵌件的一部分连接于所述安装孔中而形成其内端,所述嵌件的内端设置有若干内凹的定位槽,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设置若干与所述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条,当所述嵌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中时,所述定位条嵌入所述定位槽中。优选的,所述定位条、所述定位槽均为环状或弧状。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具有口部的后盖、用于覆盖所述口部的前盖,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卡扣连接。优选的,所述螺帽为六角螺帽。优选的,所述外壳的材质为塑料,所述嵌件的材质为铜。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加热装置,其加热棒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安全可靠,拆装操作灵活简便,还能够提高器件、电气线等损坏的几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加热装置装配前的主视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加热装置装配后的主视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加热装置中控制器及与其连接部件的立体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加热装置中控制器及与其连接部件的分解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的加热装置中控制器及与其连接部件的剖视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的加热装置中加热棒的立体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电气线对插件;2、嵌件;3、螺帽;4、后盖;5、加热棒;6、插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5和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加热棒5,因此控制器与加热棒5相连接(包括物理连接和电气连接)。加热棒5的轴向的一端为其连接控制器的连接端,则该加热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控制器和加热棒5的连接端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插针6、嵌件2、螺帽3和电气线对插件1。插针6为多枚,其固定连接在加热棒5的连接端。插针6的轴向与加热棒5的轴向同方向设置,且多枚插针6均匀环状分布,且插针6的端部未伸出到加热棒5之外。此外,加热棒5的连接端还设置有外螺纹。嵌件2、螺帽3和电气线对插件1设置在控制器侧。具体的,控制器包括塑料材质的外壳,外壳包括具有口部的后盖4、用于覆盖口部的前盖,前盖和后盖4卡扣连接。从而在前盖和后盖4之间,即外壳内形成用来容纳电子器件的空间。而加热棒5则连接在外壳的一侧。铜质的嵌件2与控制器的外壳固定连接,且嵌件2其至少一部分位于外壳外而形成其外端。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上,即后盖4上嵌件2还设置有位于外壳内,即后盖4内的安装孔,则嵌件2的一部分连接于安装孔中而形成其内端。嵌件2与外壳之间还通过包裹层(如注塑塑料层)连接为一体。嵌件2的内端的外表面上设置若干向其轴线内凹的定位槽,而安装孔的内壁上则设置若干与定位槽相匹配的向内凸起的定位条,则当嵌件2的内端安装到安装孔中时,定位条即嵌入定位槽中。由于嵌件2的外形大致呈圆柱状,故定位条、定位槽均为环状或弧状。螺帽3为六角螺帽,其滑动套设在嵌件2的外端之外,即螺帽3的螺纹孔的孔径大于嵌件2外端的外径,使得螺帽3可以沿嵌件2的轴向移动。嵌件2和螺帽3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螺帽3滑动范围的限位件。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包括设置于嵌件2的外端并沿其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一凸缘、设置于述螺帽3上并沿其径向向内突出的第二凸缘,第二凸缘一般设置在螺帽3的靠近控制器的一端,第二凸缘所形成的内孔径大于嵌件2外端的外径且小于第一凸缘所形成的外径。则当螺帽3向远离控制器的方向滑动时,第二凸缘被第一凸缘限位,从而实现螺帽3滑动位置的限位,螺帽3达到滑动的极限位置。电气线对插件1与嵌件2固定连接,嵌件2上具有沿其轴向开设的通孔,电气线对插件1通过螺纹连接于嵌件2的通孔中。即电气线对插件1上设置外螺纹,嵌件2的通孔内壁设置内螺纹,从而电气线对插件1插入嵌件2内并旋紧。控制器的外壳内的电子器件与电气线对插件1相电气连接。电气线对插件1上开设有与插针6相配合的若干个插孔。安装上述电热棒和控制器时,将加热棒5与控制器对接,使加热棒5上的插针6沿其轴向对应插入电气线对插件1上的插孔中,再滑动螺帽3至加热棒5的连接端,旋转螺帽3使加热棒5的连接端通过外螺纹与螺帽3相连接。在螺纹锁紧固定时,加热棒5可以相对控制器轴向移动,而它们相对的径向位置则保持不变。经过改进的上述结构的加热装置,安装操作简便,零件之间固定可靠,并能够减少器件和电气线损坏的几率,在不打开控制器外壳的情况下接口直接对插连接加热棒5。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用于控制所述加热棒的控制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加热棒的连接端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插针、嵌件、螺帽和电气线对插件;所述插针固定设置在所述加热棒的连接端,且所述加热棒的连接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嵌件与所述控制器的外壳固定连接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外壳之外而形成其外端,所述螺帽滑动套设在所述嵌件的外端之外,所述电气线对插件与所述嵌件固定连接,所述电气线对插件上开设有与所述插针相配合的插孔;当所述加热棒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时,所述插针对应插入所述插孔中,且所述加热棒的连接端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螺帽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用于控制所述加热棒的控制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加热棒的连接端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插针、嵌件、螺帽和电气线对插件;所述插针固定设置在所述加热棒的连接端,且所述加热棒的连接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嵌件与所述控制器的外壳固定连接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外壳之外而形成其外端,所述螺帽滑动套设在所述嵌件的外端之外,所述电气线对插件与所述嵌件固定连接,所述电气线对插件上开设有与所述插针相配合的插孔;当所述加热棒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时,所述插针对应插入所述插孔中,且所述加热棒的连接端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螺帽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和所述螺帽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螺帽滑动范围的限位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嵌件的外端并沿其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一凸缘、设置于述螺帽上并沿其径向向内突出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所形成的内孔径大于所述嵌件外端的外径且小于所述第一凸缘所形成的外径。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苗刘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绩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佐帕斯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