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速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05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机转速控制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可相对下壳体上下位移,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弹簧,所述容纳空间内还包括调节电阻,所述调节电阻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的滑杆,所述滑杆靠近所述调节电阻的一端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二滑槽侧壁还固定有与所述第一触点相配的第二触点,所述调节电阻和滑杆还分别连接有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容纳空间内还包括使滑杆沿着调节组件上的第二滑槽上下位移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转速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电机控制
,尤其涉及电机转速控制器。
技术介绍
在电动车辆中,电机转速控制器的功能是根据档位、油门、刹车等指令,将动力电池所存储的电能转化为驱动电机所需的电能,来控制电动车辆的启动运行、进退速度、爬坡力度等行驶状态,或者将帮助电动车辆刹车,并将部分刹车能量存储到动力电池中。对于现有的电机转速控制器来说,存在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电机转速控制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根据本技术提出的电机转速控制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一端与所述下壳体铰接,所述上壳体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卡接,所述上壳体可相对下壳体上下位移,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上壳体的顶壁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的底壁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容纳空间内还包括调节电阻,所述调节电阻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的滑杆,所述滑杆靠近所述调节电阻的一端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二滑槽侧壁还固定有与所述第一触点相配的第二触点,所述调节电阻和滑杆还分别连接有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触点连接,所述第一引线另一端从所述下壳体底部的引线槽中穿出,所述第二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触点连接,所述第二引线另一端从所述下壳体底部的引线槽中穿出,所述容纳空间内还包括使滑杆沿着调节组件上的第二滑槽上下位移的驱动组件。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与容纳空间内的推杆和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包括空心腔和贯穿所述空心腔的第一滑槽,所述空心腔内还包括推块,所述空心腔内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空心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推块下方固定连接;所述推杆一端与所述上壳体下方铰接,所述推杆另一端转动设有球体,所述球体卡接在所述限位柱的容纳空间内,所述滑杆远离所述调节电阻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滑槽、空心腔,并从对角的第二滑槽中穿出,所述滑杆位于所述球体与所述推块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槽的宽度小于空心腔的内径,所述球体的外径介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宽度和空心腔的内径之间。优选地,所述电机转速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包括速度控制模块、电流控制模块、电压变换模块、PWM逆变器、霍尔传感器、电流变换模块和转速计算模块,所述速度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PWM逆变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WM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霍尔传感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转速计算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转速计算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速度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WM逆变器的输出端还与电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优选地,所述PWM逆变器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本技术中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上壳体带动推杆在限位柱的空心腔内滑动,从而实现对滑杆在调节电阻上位置的调节,达到电机转速调节的目的,该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推杆位于限位柱内的一端包括与其转动连接的球体,在推杆沿着第一滑槽在限位柱上滑动时,球体绕其中心点转动,降低了球体与空心腔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且球体的外径介于第一滑槽的宽度和空心腔内径之间,在安装时,直接从限位柱上端将球体放入空心腔,推杆的杆柄从第一滑槽处引出,避免了球体的随意跑动,从而提高了电机转速调节的精确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电机转速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限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限位柱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调节电阻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电机转速控制器的电机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电机转速控制器的电机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图中:1-上壳体、2-推杆、3-调节电阻、4-限位柱、5-第一引线、6-第二引线、7-引线槽、8-下壳体、9-第一弹簧、10-容纳空间、11-推块、12-空心腔、13-球体、14-滑杆、15-第二弹簧、16-第一滑槽、17-第一触点、18-第二触点、19-第二滑槽、20-速度控制模块、21-电流控制模块、22-电压变换模块、23-PWM逆变器、24-霍尔传感器、25-电流变换模块、26-转速计算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6,本申请提出的电机转速控制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8,所述上壳体1一端与所述下壳体8铰接,所述上壳体1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8卡接,所述上壳体1可相对下壳体8上下位移,且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8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10,所述容纳空间10包括第一弹簧9,所述第一弹簧9一端与所述上壳体1的顶壁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9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8的底壁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容纳空间10内还包括调节电阻3,所述调节电阻3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19,所述第二滑槽19内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19滑动连接的滑杆14,所述滑杆14靠近所述调节电阻3的一端设有第一触点17,所述第二滑槽19侧壁还固定有与所述第一触点17相配的第二触点18,所述调节电阻3和滑杆14还分别连接有第一引线5和第二引线6,所述第一引线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触点17连接,所述第一引线5另一端从所述下壳体8底部的引线槽7中穿出,所述第二引线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触点18连接,所述第二引线6另一端从所述下壳体8底部的引线槽7中穿出,所述容纳空间10内还包括使滑杆14沿着调节组件上的第二滑槽19上下位移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与容纳空间10内的推杆2和限位柱4,所述限位柱4包括空心腔12和贯穿所述空心腔12的第一滑槽16,所述空心腔12内还包括推块11,所述空心腔12内还包括第二弹簧15,所述第二弹簧15一端与所述空心腔1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5另一端与所述推块11下方固定连接;所述推杆2一端与所述上壳体1下方铰接,所述推杆2另一端转动设有球体13,所述球体13卡接在所述限位柱4的容纳空间10内,所述滑杆14远离所述调节电阻3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滑槽19、空心腔12,并从对角的第二滑槽19中穿出,所述滑杆14位于所述球体13与所述推块11之间。第一滑槽16的宽度小于空心腔12的内径,所述球体13的外径介于所述第一滑槽16的宽度和空心腔12的内径之间。电机转速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包括速度控制模块20、电流控制模块21、电压变换模块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机转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一端与所述下壳体铰接,所述上壳体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卡接,所述上壳体可相对下壳体上下位移,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上壳体的顶壁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的底壁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容纳空间内还包括调节电阻,所述调节电阻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的滑杆,所述滑杆靠近所述调节电阻的一端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二滑槽侧壁还固定有与所述第一触点相配的第二触点,所述调节电阻和滑杆还分别连接有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触点连接,所述第一引线另一端从所述下壳体底部的引线槽中穿出,所述第二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触点连接,所述第二引线另一端从所述下壳体底部的引线槽中穿出,所述容纳空间内还包括使滑杆沿着调节组件上的第二滑槽上下位移的驱动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转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一端与所述下壳体铰接,所述上壳体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卡接,所述上壳体可相对下壳体上下位移,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上壳体的顶壁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的底壁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容纳空间内还包括调节电阻,所述调节电阻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的滑杆,所述滑杆靠近所述调节电阻的一端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二滑槽侧壁还固定有与所述第一触点相配的第二触点,所述调节电阻和滑杆还分别连接有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触点连接,所述第一引线另一端从所述下壳体底部的引线槽中穿出,所述第二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触点连接,所述第二引线另一端从所述下壳体底部的引线槽中穿出,所述容纳空间内还包括使滑杆沿着调节组件上的第二滑槽上下位移的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的推杆和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包括空心腔和贯穿所述空心腔的第一滑槽,所述空心腔内还包括推块,所述空心腔内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空心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推块下方固定连接;所述推杆一端与所述上壳体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霆锐范仁军王乐成孙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安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