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磁继电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90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磁继电器壳体,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基座和顶端开口的外壳,所述基座设于外壳内,所述外壳顶端设有上盖,所述外壳内部下端设有凹腔,所述凹腔上端设有卡位构件,所述卡位构件内设有基座,所述基座内设有条形加强筋,所述外壳两侧设有散热栏,所述外壳上端部设有若干接线端孔,所述接线端孔内设有压铆螺母,所述外壳上端设有螺纹孔,并与上盖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简单,设计合理,散热良好,稳定性强,不易受外部撞击或者其它的外力的影响,提高电磁继电器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目前电磁继电器工作时外壳发烫,绝缘性差,有异响,从而导致电磁继电器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磁继电器壳体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具体为一种新型电磁继电器壳体。
技术介绍
电磁继电器同时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它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通常情况下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工作原理为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模式,因此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现有的电磁继电器外壳内部结构对衔铁运动范围的保护不是非常完善,继电器工作的过程中,衔铁头部长时间做规律的上下运动,尤其当继电器工作的环境震动幅度很大时,衔铁很可能会向左或向右大幅摆动,容易导致继电器不导通,当外部剧烈震动时会导致衔铁脱离使继电器电气性能失效,无法正常工作,同时现有的电磁继电器使用环境复杂,当外部的液体、灰尘和碎屑进入继电器内部时,容易损坏继电器,或者继电器遭受到外界冲击时,极易损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磁继电器壳体,解决了目前电磁继电器工作时外壳发烫,绝缘性差,有异响,从而导致电磁继电器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电磁继电器壳体,包括基座和顶端开口的外壳,所述基座设于外壳内,所述外壳顶端设有上盖,所述外壳内部下端设有凹腔,所述凹腔上端设有卡位构件,所述卡位构件内设有基座,所述基座内设有条形加强筋,所述外壳两侧设有散热栏,所述外壳上端部设有若干接线端孔,所述接线端孔内设有压铆螺母,所述外壳上端设有螺纹孔,并与上盖螺纹连接。进一步,所述卡位构件包括第一卡位板和第二卡位板,所述第一卡位板和第二卡位板相对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卡位板一侧设有垫条,另一侧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与外壳内侧壁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二卡位板一侧设有垫条,另一侧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与外壳内侧壁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基座包括底座、线圈固定轴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在线圈固定轴上,所述线圈固定轴设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嵌于卡位构件内。进一步,所述安装座上设可移动限位槽,所述可移动限位槽内设有电磁组件。进一步,所述电磁组件设有电磁组件连接线,所述电磁组件连接线一端与电磁组件连接,另一端穿过外壳设于壳外。进一步,所述外壳外的电磁组件连接线端部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设有若干的接线柱或者接线槽。进一步,所述凹腔为容置腔,所述凹腔用于收集电磁继电器工作时产生的粉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磁继电器壳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外壳内部下端设有的凹腔,便于收集电磁继电器工作时产生的氧化物粉尘的收集,避免氧化物粉尘在所述的基座上累积而影响电磁继电器的绝缘性能;通过凹腔上端设置的卡位构件,有效的避免基座与外壳发生碰撞而损坏电磁继电器构件,对基座起到稳固的作用,防止其在工作时左右摆动,影响电磁继电器工作的稳定性;通过外壳两侧设有的散热栏,使空气对流,避免电磁继电器过热损坏,增大电磁继电器工作时的散热功能;通过外壳上端部设有若干接线端孔,便于提高电磁继电器的工作效率,通过接线端孔内设有S型压铆螺母,可有效的避免安装连接时连接端孔内螺纹损坏,从而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本技术制作简单,设计合理,散热良好,稳定性强,不易受外部撞击或者其它的外力的影响,提高电磁继电器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目前电磁继电器工作时外壳发烫,绝缘性差,有异响,从而导致电磁继电器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新型电磁继电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新型电磁继电器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新型电磁继电器壳体的基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新型电磁继电器壳体的接线端孔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新型电磁继电器壳体的卡位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2-外壳,3-上盖,4-凹腔,5-卡位构件,6-条形加强筋,7-散热栏,8-接线端孔,9-压铆螺母,10-第一卡位板,11-第二卡位板,12-底座,13-线圈固定轴,14-安装座,15-电磁组件,16-可移动限位槽,17-电磁组件连接线,18-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电磁继电器壳体,包括基座1和顶端开口的外壳2,所述基座1设于外壳2内,所述外壳2顶端设有上盖3,所述上盖3上开设有方形通孔,便于电磁组件连接线17穿过上盖3,设于外壳2外,所述上盖3采用防水散热材质,增大电磁继电器工作时的散热功能,所述外壳2上端四个角分别设有螺纹孔,所述上盖3通过螺钉与外壳2螺纹连接;所述外壳2内部下端设有凹腔4,所述凹腔4为容置腔,用于收集电磁继电器工作时产生的氧化物粉尘的收集,避免氧化物粉尘在所述的基座1上累积而影响电磁继电器的绝缘性能;所述凹腔4上端设有卡位构件5,避免基座1与外壳2发生碰撞而损坏电磁继电器构件,对基座1起到稳固的作用,防止其在工作时左右摆动,影响电磁继电器工作的稳定性,可实现基座1与外壳2的固定,防止基座1从外壳内轻易的脱落;所述卡位构件5包括第一卡位板10和第二卡位板11,所述第一卡位板10和第二卡位板11相对设置,使基座1安装牢固稳定,所述第一卡位板10一侧设有橡胶垫条,另一侧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与外壳2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位板11一侧设有橡胶垫条,另一侧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与外壳2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位板10和第二卡位板11上设置的橡胶垫条与底座12接触,对底座12起到一个稳固的作用,所述第一卡位板10和第二卡位板11上设置的压缩弹簧,适合多种型号的底座12安装和拆卸,同时防止电磁继电器工作时底座12左右摆动,影响电磁继电器的稳定性;所述卡位构件5内设有基座1,所述基座1包括底座12、线圈固定轴13和安装座14,所述安装座14设在线圈固定轴13上,所述线圈固定轴13通过螺钉与安装座14固定连接,所述线圈固定轴13设在底座12上,所述线圈固定轴13与底座12一体化设置,所述底座12嵌于卡位构件5内;所述基座1内设有条形加强筋6,增加电磁组件15的安装稳固性能,所述外壳2两侧设有散热栏7,使空气对流,避免电磁继电器过热损坏,增大电磁继电器工作时的散热功能,所述外壳2上端部设有若干接线端孔8,便于提高电磁继电器的工作效率,所述接线端孔8内设有S型压铆螺母9,避免安装连接时连接端孔8内螺纹损坏,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压铆螺母9又叫铆螺母,自扣紧螺母,是应用于薄板或钣金上的一种螺母,外形呈圆形,一端带有压花齿及导向槽;其原理是通过压花齿压入钣金的预置孔位,一般而言预置孔的孔径略小于压铆螺母9的压花齿,通过压力使压铆螺母9的花齿挤入板内使预置孔的的周边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磁继电器壳体,包括基座(1)和顶端开口的外壳(2),所述基座(1)设于外壳(2)内,所述外壳(2)顶端设有上盖(3),其特征是:所述外壳(2)内部下端设有凹腔(4),所述凹腔(4)上端设有卡位构件(5),所述卡位构件(5)内设有基座(1),所述基座(1)内设有条形加强筋(6),所述外壳(2)两侧设有散热栏(7),所述外壳(2)上端部设有若干接线端孔(8),所述接线端孔(8)内设有压铆螺母(9),所述外壳(2)上端设有螺纹孔,并与上盖(3)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磁继电器壳体,包括基座(1)和顶端开口的外壳(2),所述基座(1)设于外壳(2)内,所述外壳(2)顶端设有上盖(3),其特征是:所述外壳(2)内部下端设有凹腔(4),所述凹腔(4)上端设有卡位构件(5),所述卡位构件(5)内设有基座(1),所述基座(1)内设有条形加强筋(6),所述外壳(2)两侧设有散热栏(7),所述外壳(2)上端部设有若干接线端孔(8),所述接线端孔(8)内设有压铆螺母(9),所述外壳(2)上端设有螺纹孔,并与上盖(3)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磁继电器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卡位构件(5)包括第一卡位板(10)和第二卡位板(11),所述第一卡位板(10)和第二卡位板(11)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磁继电器壳体,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卡位板(10)一侧设有垫条,另一侧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与外壳(2)内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磁继电器壳体,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卡位板(11)一侧设有垫条,另一侧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与外壳(2)内侧壁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秀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宇万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