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昊冉专利>正文

一种小提琴琴头低矫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86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提琴琴头低矫正器,包括竖滑槽,其特征是:所述竖滑槽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所述竖滑槽内设置有竖滑板,所述竖滑板的上端一侧固定有万向节的壳体,所述万向节的球体固定连接圆杆的一端,所述圆杆插入圆筒内,所述圆筒的端部固定连接弧形限位杆的一侧,所述弧形限位杆的内侧固定有一组均匀排布的感应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小提琴练习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小提琴琴头低矫正器。本装置能够实现小提琴琴头底的提醒,以便练习者矫正姿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提琴琴头低矫正器
本技术涉及小提琴练习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小提琴琴头低矫正器。
技术介绍
小提琴是一件美妙动听、抒情性较强的乐器。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音乐作用更深层的认识,学习小提琴人数与日俱增,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大多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演奏姿势不够规范,如:琴头低,持琴角度不正确,手腕姿势不规范,站姿不正确,身体与谱台距离太近,这样不仅影响到演奏技术的掌握,而且还影响演奏者视力的发展(由于学习者离谱台较近,长时间近距离的读谱视力会逐渐减退)。现有的谱台架没有对小提琴练习者的身体位置和姿势给予任何限制,不能对练习者得不正确姿势加以矫正。目前对琴头低矫正的机构还不常见,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提琴琴头低矫正器,方便小提琴练习时琴头低的矫正。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小提琴琴头低矫正器,包括竖滑槽,其特征是:所述竖滑槽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所述竖滑槽内设置有竖滑板,所述竖滑板的上端一侧固定有万向节的壳体,所述万向节的球体固定连接圆杆的一端,所述圆杆插入圆筒内,所述圆筒的端部固定连接弧形限位杆的一侧,所述弧形限位杆的内侧固定有一组均匀排布的感应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弧形限位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横滑槽,对称的所述横滑槽内分别嵌入限位杆的短杆一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竖滑板的另一侧固定有齿条、挡板和棘齿条,所述齿条啮合齿轮,所述齿轮设置在凹槽内,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竖滑槽的上部,所述齿轮的中心轴对应铰接在圆块上,所述圆块固定在所述凹槽内一侧的所述竖滑槽上,所述齿轮的另一侧固定连接转轮的中心轴,所述转轮的中心轴对应穿过所述凹槽的另一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竖滑槽对应所述棘齿条的一侧上部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通过弹簧固定连接L形手柄的拐角处,所述L形手柄的一端圆轴铰接穿过对应的所述竖滑槽且端部固定连接棘齿,所述棘齿匹配所述棘齿条。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万向节的壳体上对应所述万向节的球体螺纹连接顶丝一。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圆筒的开口端对应所述圆杆螺纹连接顶丝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使用时,首先转动转轮,转轮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向上移动,齿条带动竖滑板和棘齿条在竖滑槽内上移,竖滑板带动万向节上移万向节带动圆杆、圆筒和弧形限位杆上移,调节好弧形限位杆的高度,停止转动转轮,棘齿条在上移的过程中,棘齿条上的齿与棘齿接触分离的过程中使棘齿不断的往复摆动,棘齿带动L形手柄往复摆动,L形手柄使弹簧不断的被压缩后回弹,当棘齿条不再上移,棘齿卡住棘齿条的齿,限制棘齿条下移,从而使齿条以及竖滑板高度不再改变,然后拧松顶丝二,推动弧形限位杆,使圆筒沿圆杆滑动,最终调节弧形限位杆的位置,调节完毕,拧紧顶丝二,拧松顶丝一,使万向节的球体在壳体内转动,最终带动弧形限位杆的角度,调节完毕,拧紧顶丝一,然后移动两个限位杆,使两个限位杆在横滑槽内滑动,调节两个限位杆之间的距离,调节好后,让练习者的小提琴琴头穿过弧形限位杆和两个限位杆之间,当患者练习时,小提琴的琴头触碰到限位杆以及弧形限位杆,感应器均报警响铃,练习完成后,压下L形手柄,压缩弹簧,在L形手柄的作用下,棘齿脱离棘齿条,另一手反向转动转轮,转轮反转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向下移动,齿条带动竖滑板和棘齿条在竖滑槽内下移,竖滑板带动万向节下移万向节带动圆杆、圆筒和弧形限位杆下移,本装置回位。本装置能够实现小提琴琴头底的提醒,以便练习者矫正姿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中:1、顶丝一,2、万向节,3、竖滑板,4、转轮,5、竖滑槽,6、底座,7、弧形限位杆,9、横滑槽,10、感应器,12、圆筒,13、顶丝二,14、圆杆,15、挡板,16、齿条,17、齿轮,17a、棘齿条,18、固定块,19、棘齿。20、弹簧,21、L形手柄,22、圆块,23、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竖滑槽5,所述竖滑槽5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6,所述竖滑槽5内设置有竖滑板3,所述竖滑板3的上端一侧固定有万向节2的壳体,所述万向节2的球体固定连接圆杆14的一端,所述圆杆14插入圆筒12内,所述圆筒12的端部固定连接弧形限位杆7的一侧,所述弧形限位杆7的内侧固定有一组均匀排布的感应器10。所述弧形限位杆7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横滑槽9,对称的所述横滑槽9内分别嵌入限位杆11的短杆一端。所述竖滑板3的另一侧固定有齿条16、挡板15和棘齿条17a,所述齿条16啮合齿轮17,所述齿轮17设置在凹槽23内,所述凹槽23设置在所述竖滑槽5的上部,所述齿轮17的中心轴对应铰接在圆块22上,所述圆块22固定在所述凹槽23内一侧的所述竖滑槽5上,所述齿轮1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转轮4的中心轴,所述转轮4的中心轴对应穿过所述凹槽23的另一侧。所述竖滑槽5对应所述棘齿条17a的一侧上部固定有固定块18,所述固定块18的一侧通过弹簧20固定连接L形手柄21的拐角处,所述L形手柄21的一端圆轴铰接穿过对应的所述竖滑槽5且端部固定连接棘齿19,所述棘齿19匹配所述棘齿条17a。所述万向节2的壳体上对应所述万向节2的球体螺纹连接顶丝一1。所述圆筒12的开口端对应所述圆杆14螺纹连接顶丝二13。所述限位杆11上设置有感应器10(图中未示出),所述感应器10为现有产品,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为:使用时,首先转动转轮4,转轮4转动带动齿轮17转动,齿轮17带动齿条16向上移动,齿条16带动竖滑板3和棘齿条17a在竖滑槽5内上移,竖滑板3带动万向节2上移万向节2带动圆杆14、圆筒12和弧形限位杆7上移,调节好弧形限位杆7的高度,停止转动转轮4,棘齿条17a在上移的过程中,棘齿条17a上的齿与棘齿19接触分离的过程中使棘齿19不断的往复摆动,棘齿19带动L形手柄21往复摆动,L形手柄21使弹簧20不断的被压缩后回弹,当棘齿条17a不再上移,棘齿19卡住棘齿条17a的齿,限制棘齿条17a下移,从而使齿条16以及竖滑板3高度不再改变,然后拧松顶丝二13,推动弧形限位杆7,使圆筒12沿圆杆14滑动,最终调节弧形限位杆7的位置,调节完毕,拧紧顶丝二13,拧松顶丝一1,使万向节2的球体在壳体内转动,最终带动弧形限位杆7的角度,调节完毕,拧紧顶丝一1,然后移动两个限位杆11,使两个限位杆11在横滑槽9内滑动,调节两个限位杆11之间的距离,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提琴琴头低矫正器,包括竖滑槽(5),其特征是:所述竖滑槽(5)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6),所述竖滑槽(5)内设置有竖滑板(3),所述竖滑板(3)的上端一侧固定有万向节(2)的壳体,所述万向节(2)的球体固定连接圆杆(14)的一端,所述圆杆(14)插入圆筒(12)内,所述圆筒(12)的端部固定连接弧形限位杆(7)的一侧,所述弧形限位杆(7)的内侧固定有一组均匀排布的感应器(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提琴琴头低矫正器,包括竖滑槽(5),其特征是:所述竖滑槽(5)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6),所述竖滑槽(5)内设置有竖滑板(3),所述竖滑板(3)的上端一侧固定有万向节(2)的壳体,所述万向节(2)的球体固定连接圆杆(14)的一端,所述圆杆(14)插入圆筒(12)内,所述圆筒(12)的端部固定连接弧形限位杆(7)的一侧,所述弧形限位杆(7)的内侧固定有一组均匀排布的感应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提琴琴头低矫正器,其特征是:所述弧形限位杆(7)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横滑槽(9),对称的所述横滑槽(9)内分别嵌入限位杆(11)的短杆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提琴琴头低矫正器,其特征是:所述竖滑板(3)的另一侧固定有齿条(16)、挡板(15)和棘齿条(17a),所述齿条(16)啮合齿轮(17),所述齿轮(17)设置在凹槽(23)内,所述凹槽(23)设置在所述竖滑槽(5)的上部,所述齿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昊冉
申请(专利权)人:于昊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