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背板、显示设备以及拼接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856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背板。显示背板包括背板、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插接电路板、若干信号线。若干信号线电连接于插接电路板。背板包括正面和与正面相背的背面。设置有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且位于正面的发光区,位于发光区相对两侧的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以及位于发光区一侧且在相对两侧之间的第三走线区。若干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第一信号线从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走线并通过第三走线区与插接电路板电连接,第二信号线自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沿着背面绕设于第三走线区,且从第三走线区进行走线并与插接电路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以及拼接显示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背板、显示设备以及拼接显示设备
本技术涉及显示器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背板、显示设备以及拼接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LED显示器背板上包括了若干像素区域,像素区域内的每个像素点包括有红色LED、蓝色LED和绿色LED。该RGB像素区域为显示区域,显示区域以外的两侧区域为边界区域,由于LED驱动是每一颗LED单独电流驱动且数据线多达成千上万根,所以边界区域宽度较宽,从而导致显示器的边界会很大。当要做显示屏拼接时,显示器的边界会影响拼接效果,从而进一步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背板、显示设备以及拼接显示设备,可以减小显示设备边界,使得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更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背板。该显示背板包括背板、设置于所述背板且呈矩阵排列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背板一端的插接电路板、与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电性连接的若干信号线,所述若干信号线电连接于所述插接电路板,所述背板包括正面和与所述正面相背的背面;设置有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且位于所述正面的发光区;位于所述发光区相对两侧的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以及位于所述发光区一侧且在所述相对两侧之间的第三走线区,所述第三走线区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区和所述第二走线区之间;所述若干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一走线区和所述第二走线区走线并通过所述第三走线区与所述插接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自所述第一走线区和所述第二走线区沿着所述背面绕设于所述第三走线区,且从所述第三走线区进行走线并与所述插接电路板电连接。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上述显示背板。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拼接显示设备,所述拼接显示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多个上述显示背板,所述多个显示背板拼接在一起。上述显示背板、显示设备以及拼接显示设备,由于第一信号线从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走线并与所述插接电路板电连接,第二信号线自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沿着背面绕设于所述第三走线区。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中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背板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背板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背板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背板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背板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第六实施例的显示背板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第一实施例应用该显示背板的显示设备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第一实施例应用显示设备的拼接显示设备示意图。具体实施例为使得对本技术的内容有更清楚及更准确的理解,现将结合幅图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示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示例,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可以理解的是,说明书附图示出的比例并非本技术实际实施的比例,其仅为示意说明为目的,并非依照原尺寸作图。请参看图1,其为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背板6示意图。显示背板6包括背板1、设置于背板1的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111、位于背板1一端的插接电路板2、以及与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111一一对应电性连接的若干信号线3。背板1包括正面88和与正面88相背的背面(图未示)。正面88包括供若干发光二极管安装的发光区11、位于发光区11相对两侧的区域分别为第一走线区12和第二走线区13、位于发光区11一侧且位于相对两侧之间的区域为第三走线区14。其中,第三走线区14位于第一走线区12和第二走线区13之间。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111呈矩阵排列。其中微型发光二极管111的数量可以是根据微型发光二极管111的尺寸以及背板1的尺寸来决定。举例来说,假设单个微型发光二极管111的尺寸为20微米,相邻俩微型发光二极管111之间的间距为20微米,正面88的发光区11的长度为50厘米,宽度为32厘米,发光区11的面积为1600平方厘米。则发光区11内的微型发光二极管111有4千万个。每个微型发光二极管111设有两根信号线3,则信号线3有8千万根。应理解,上述仅为示例而非限定。可选地,插接电路板2位于第三走线区14远离发光区11一端,插接电路板2与微型发光二极管111的信号线3电性连接。插接电路板2远离发光区11一端连接有驱动电路板100。驱动电路板100用于控制微型发光二极管111。可选地,插接电路板2为柔性电路板,用于将显示背板6与驱动电路板100插接在一起。若干信号线3包括第一信号线31和第二信号线32,第一信号线31从第一走线区12和第二走线区13走线并与插接电路板2电连接。第二信号线32自第一走线区12和第二走线区13沿着背面绕设于第三走线区14,且从第三走线区14进行走线并与插接电路板2电连接。可选地,信号线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可选地,第一走线区12和第二走线区13的面积相同。举例来说,假设第一走线区12和第二走线区13的长度为32厘米,宽度为2厘米。则第一走线区12和第二走线区13的面积均为64平方厘米。应理解,上述举例仅为示例而非限定。可选地,第一走线区12包括第一子区域121和第二子区域122,第一子区域121靠近插接电路板2一侧,第二子区域122远离插接电路板2一侧,且第一子区域121和第二子区域122相连接。第二走线区13包括第三子区域131和第四子区域132,第三子区域131靠近插接电路板2一侧,第四子区域132远离插接电路板2一侧,且第三子区域131和第四子区域132相连接。具体地,第一信号线31分布至第一子区域121和第三子区域131。第二信号线32布设于第二子区域122和第四子区域132,并自第二子区域122和第四子区域132绕至背面。第二子区域122和第四子区域132内均设置有第一触点4,第二子区域122内的第一触点4和第四子区域132中的第一触点4分别位于远离第二子区域122和第四子区域132远离发光区11的一侧。第二信号线32从第一触点4转线至背面。第一子区域121和第三子区域131内均设置有第二触点5,且第二触点5靠近插接电路板2一侧。第二信号线32经过第二触点5从背面饶设于正面8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点4为粘接层41,第二子区域122和第四子区域132中的第二信号线32制作成金手指,且金手指与粘接层41相连接。第二信号线32通过粘接层41翻转至背面且与背面相贴合。第二信号线32对应的从第一子区域121和第三子区域131远离第二子区域122和第四子区域132一端绕设于正面88,且走线至第三走线区14与插接电路板2电性连接。第一信号线31分别走线至第一子区域121和第三子区域131。第一子区域121和第三子区域1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背板,包括背板、设置于所述背板且呈矩阵排列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背板一端的插接电路板、与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电性连接的若干信号线,所述若干信号线电连接于所述插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正面和与所述正面相背的背面;设置有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且位于所述正面的发光区;位于所述发光区相对两侧的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以及位于所述发光区一侧且在所述相对两侧之间的第三走线区,所述第三走线区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区和所述第二走线区之间;所述若干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一走线区和所述第二走线区走线并通过所述第三走线区与所述插接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自所述第一走线区和所述第二走线区沿着所述背面绕设于所述第三走线区,且从所述第三走线区进行走线并与所述插接电路板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背板,包括背板、设置于所述背板且呈矩阵排列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背板一端的插接电路板、与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电性连接的若干信号线,所述若干信号线电连接于所述插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正面和与所述正面相背的背面;设置有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且位于所述正面的发光区;位于所述发光区相对两侧的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以及位于所述发光区一侧且在所述相对两侧之间的第三走线区,所述第三走线区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区和所述第二走线区之间;所述若干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一走线区和所述第二走线区走线并通过所述第三走线区与所述插接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自所述第一走线区和所述第二走线区沿着所述背面绕设于所述第三走线区,且从所述第三走线区进行走线并与所述插接电路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区划分为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区靠近所述插接电路板一侧,所述第二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区远离所述插接电路板一侧;所述第二走线区划分为第三子区域和第四子区域,所述第三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区靠近所述插接电路板一侧;所述第四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区远离所述插接电路板一侧,所述第二信号线布设于所述第二子区域和所述第四子区域,并绕至所述背面;所述第一信号线自所述第一子区域和所述第三子区域走线并通过所述第三走线区与所述插接电路板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区域和所述第四子区域均设置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琪陈柏辅曹江刘政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