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主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79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主板结构,包括安装板和主板,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四周均嵌设有安装箱,所述主板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底部贯穿至安装箱的内腔,所述安装箱内腔的内侧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外侧与限位柱的右侧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卡接机构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限位柱进行快速卡接限位,从而对主板进行快速安装,通过移动机构的配合,从而对卡块进行移动,此时卡块离开第一卡槽的内腔并带动固定块对第一弹簧进行挤压,使用者向上提拉主板,即可将主板拆卸,拆卸过程十分快速便捷,只需要按压压块即可,解决了传统计算机主板结构安装和拆卸的过程过于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主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主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主板结构。
技术介绍
计算机主板,又叫主机板,它分为商用主板和工业主板两种,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主板采用了开放式结构,主板上大都有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的控制卡(适配器)插接,通过更换这些插卡,可以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厂家和用户在配置机型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总之,主板在整个微机系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可以说,主板的类型和档次决定着整个微机系统的类型和档次,主板的性能影响着整个微机系统的性能。然而传统计算机主板结构在安装和拆卸时,安装和拆卸的过程过于繁琐,计算机机箱多为狭窄的空间,使用者无法对计算机主板结构进行快速安装和拆卸,十分耽误使用者的工作时间,同时会增加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计算机主板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主板结构,解决了传统计算机主板结构安装和拆卸的过程过于繁琐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计算机主板结构,包括安装板和主板,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四周均嵌设有安装箱,所述主板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底部贯穿至安装箱的内腔,所述安装箱内腔的内侧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外侧与限位柱的右侧卡接,所述安装箱内腔的外侧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内侧与卡接机构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四周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内侧与限位柱外侧的顶部卡接。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移动块、固定块、卡块和第一弹簧,所述安装箱内腔的内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和移动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与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限位柱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卡块的表面与第一卡槽的内腔卡接,所述移动块的顶部与限位柱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移动块的底部与安装箱内腔的底部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柱、移动板、第二弹簧和活动杆,所述安装箱内腔顶部外侧的中心处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移动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与安装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外侧与安装箱内腔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块,且第一安装块的右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第一安装块的一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二安装块,且第二安装块的内侧与移动块的外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柱、活动板、第三弹簧和卡杆,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外侧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固定柱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固定板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内侧与活动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内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移动柱外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卡杆的内侧与第二卡槽的内腔卡接。优选的,所述安装箱内腔底部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从左至右均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贯穿第一滑槽并与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箱内腔的外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内侧贯穿第二滑槽并与移动板的外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顶部贯穿第三滑槽并与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计算机主板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主板结构,1、本技术通过卡接机构的配合,使用者将主板向下按压,此时主板带动限位柱进入安装箱内,同时限位柱对卡块进行挤压,卡块受力带动固定块和移动块同时向内侧移动,并对第一弹簧进行挤压,直至限位柱的底部与移动块的顶部接触,此时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回弹,从而带动卡块进行第一卡槽的内腔,便于使用者对限位柱进行快速卡接限位,从而对主板进行快速安装,增加了主板的稳定性,通过移动机构的配合,使用者需要对主板进行拆卸时,此时使用者按压压块,压块带动移动柱向下移动,并对移动板进行挤压,同时第二弹簧受力向下移动,同时移动板带动第一安装块向下移动,从而对活动杆进行挤压,活动杆受力通过第二安装块对移动块进行移动,从而对卡块进行移动,此时卡块离开第一卡槽的内腔并带动固定块对第一弹簧进行挤压,使用者向上提拉主板,即可将主板拆卸,拆卸过程十分快速便捷,只需要按压压块即可,同时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性回弹,便于使用者对卡块和移动柱进行快速复位,便于使用者对主板进行再次快速安装,解决了传统计算机主板结构安装和拆卸的过程过于繁琐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移动块、固定块、卡块和第一弹簧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限位柱进行快速限位,从而对主板进行快速安装,通过移动柱、移动板、第二弹簧和活动杆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带动卡块离开第一卡槽的内腔,从而对主板进行快速拆卸,通过固定板、固定柱、活动板、第三弹簧和卡杆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移动柱进行快速限位,增加了移动柱的稳定性,通过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移动块进行限位,增加了移动块的稳定性,防止移动块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从而使卡块无法准确的进入第一卡槽的内腔,通过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移动板进行限位,增加了移动板的稳定性,同时增加了移动柱的稳定性,通过第三滑槽和第三滑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活动板进行限位,防止活动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倾斜,同时增加了卡杆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计算机主板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区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B区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安装板;2、主板;3、移动机构;31、移动柱;32、移动板;33、第二弹簧;34、活动杆;4、安装箱;5、第一滑块;6、第一滑槽;7、第二滑块;8、第二滑槽;9、卡接机构;91、移动块;92、固定块;93、卡块;94、第一弹簧;10、限位柱;11、限位机构;111、固定板;112、固定柱;113、活动板;114、第三弹簧;115、卡杆;12、第三滑槽;13、第三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计算机主板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区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B区的结构放大示意图,一种计算机主板结构,包括安装板1和主板2,所述安装板1顶部的四周均嵌设有安装箱4,所述主板2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0,所述限位柱10的底部贯穿至安装箱4的内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主板结构,包括安装板(1)和主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顶部的四周均嵌设有安装箱(4),所述主板(2)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0),所述限位柱(10)的底部贯穿至安装箱(4)的内腔,所述安装箱(4)内腔的内侧设置有卡接机构(9),所述卡接机构(9)外侧与限位柱(10)的右侧卡接,所述安装箱(4)内腔的外侧设置有移动机构(3),所述移动机构(3)的内侧与卡接机构(9)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1)顶部的四周均设置有限位机构(11),所述限位机构(11)的内侧与限位柱(10)外侧的顶部卡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主板结构,包括安装板(1)和主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顶部的四周均嵌设有安装箱(4),所述主板(2)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0),所述限位柱(10)的底部贯穿至安装箱(4)的内腔,所述安装箱(4)内腔的内侧设置有卡接机构(9),所述卡接机构(9)外侧与限位柱(10)的右侧卡接,所述安装箱(4)内腔的外侧设置有移动机构(3),所述移动机构(3)的内侧与卡接机构(9)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1)顶部的四周均设置有限位机构(11),所述限位机构(11)的内侧与限位柱(10)外侧的顶部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主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9)包括移动块(91)、固定块(92)、卡块(93)和第一弹簧(94),所述安装箱(4)内腔的内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94),所述第一弹簧(9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2)和移动块(91),所述固定块(92)的底部与移动块(9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9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块(93),所述限位柱(10)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卡块(93)的表面与第一卡槽的内腔卡接,所述移动块(91)的顶部与限位柱(10)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移动块(91)的底部与安装箱(4)内腔的底部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主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移动柱(31)、移动板(32)、第二弹簧(33)和活动杆(34),所述安装箱(4)内腔顶部外侧的中心处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移动柱(31),所述移动柱(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移动柱(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32),所述移动板(32)的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3),所述第二弹簧(33)的底部与安装箱(4)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32)的外侧与安装箱(4)内腔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32)的内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宇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