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新型结构光缆或电缆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759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线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造新型结构光缆或电缆的模具,具有模套和模芯,模套套在模芯外,模套套与模芯之间形成第二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套由第一模套和第二模套构成,第一模套套在第二模套外,第一模套和第二模套之间形成第一流道,第一模套主体上形成外护套挤出口,所述第二模套左侧设有第一承径,第一承径内形成第一支撑部件挤出口,第一支撑部件挤出口多个连接部件挤出口和一个第一保护层挤出口;模芯主体内部形成模口,模芯主体左侧设有第二承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具具有结果简单、使用方便、可同时挤塑双层护套、挤塑的护层对传输部件的保护效果好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造新型结构光缆或电缆的模具
本技术属于线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造新型结构光缆。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通信及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模具是电缆或光缆制作成功的关键,现有技术中,如CN206475413U公开的电缆模具的内模芯和电缆模具,内模主体,所述内模主体设置有用于供电缆芯线通过的内孔,所述内孔贯通于所述内模主体的前后两端,所述内模主体包括位于前端的圆台部,所述圆台部前端的直径小于后端的直径,所述圆台部具有用于供电缆塑胶表皮流过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包括向所述圆台部中心凹陷的弧形面。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模具,挤塑出来的护套层只能单独包覆于缆芯外的单独的护层,无法在外护套内部再挤塑一层第二保护层加强对电缆或光缆传输部件的保护,且如果需要同时挤塑两层不相粘结的护套的话,需要设计两个独立的流道,同时还需要设计连接部件的挤塑口用于挤塑两个护套的连接部件,存在较大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制造新型结构光缆或电缆的模具及制造方法,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制造新型结构光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造新型结构光缆或电缆的模具,具有模套和模芯(3),模套套在模芯(3)外,模套套与模芯(3)之间形成第二流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套由第一模套(11)和第二模套(12)构成,第一模套(11)套在第二模套(12)外,第一模套(11)和第二模套(12)之间形成第一流道(13),所述第一模套(11)由第一模套主体(111)构成,第一模套主体(111)上形成外护套挤出口(112),所述第二模套(12)左侧设有第一承径(121),第一承径(121)内形成上下贯通的第一支撑部件挤出口(124),第一支撑部件挤出口(124)左右两侧形成多个与第一支撑部件挤出口(124)连通的连接部件挤出口(1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造新型结构光缆或电缆的模具,具有模套和模芯(3),模套套在模芯(3)外,模套套与模芯(3)之间形成第二流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套由第一模套(11)和第二模套(12)构成,第一模套(11)套在第二模套(12)外,第一模套(11)和第二模套(12)之间形成第一流道(13),所述第一模套(11)由第一模套主体(111)构成,第一模套主体(111)上形成外护套挤出口(112),所述第二模套(12)左侧设有第一承径(121),第一承径(121)内形成上下贯通的第一支撑部件挤出口(124),第一支撑部件挤出口(124)左右两侧形成多个与第一支撑部件挤出口(124)连通的连接部件挤出口(123),每个连接部件挤出口(123)的另一端形成一个与连接部件挤出口(123)连通的第一保护层挤出口(122);所述模芯(3)由模芯主体(33)构成,模芯主体(33)内部形成模口(31),模芯主体(33)左侧设有多个与第一保护层挤出口(122)配合的第二承径(32)。


2.一种制造新型结构光缆或电缆的模具,具有模套和模芯(3),模套套在模芯(3)外,模套(1)套与模芯(3)之间形成第二流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套由第二模套(12)构成,所述第二模套(12)形成第一支撑部件挤出口(124),第一支撑部件挤出口(124)上下两侧形成两个与第一支撑部件挤出口(124)连通的限位部件挤出口(125),第一支撑部件挤出口(124)左右两侧形成多个与第一支撑部件挤出口(124)连通的连接部件挤出口(123),每个连接部件挤出口(123)另一端形成一个与连接部件挤出口(123)连通的第一保护层挤出口(122),与第一支撑部件挤出口(1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尹红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玉蝶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