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8681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0
一种烟雾检测系统,包括:加热装置、烟雾稀释装置以及烟雾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烟雾稀释装置耦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有烟雾出口,所述加热装置适于对放入的待检测对象进行加热,以使得待检测对象挥发或氧化,得到待检测气体,所述待检测气体从所述烟雾出口扩散至所述烟雾稀释装置;所述烟雾稀释装置,适于对输入的所述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进行稀释;所述烟雾检测装置,与所述烟雾稀释装置耦接,适于检测稀释后的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上述方案,能够在产生的烟雾颗粒浓度较高时,也能够检测到烟雾颗粒浓度,并可以提高烟雾颗粒浓度的检测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雾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润滑油、润滑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雾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基于国家对厂区的气体排放标准要求,排放的气体中的烟雾颗粒的浓度需要满足一定的排放标准。在一些业务场景中,需要采用润滑油或润滑脂进行润滑,当温度较高时,润滑油或润滑脂可能会产生烟雾。相应地,润滑油或润滑脂产生的烟雾浓度也需要满足对应的排放标准。因此,在润滑油或润滑脂的研发过程中,需要检测润滑油或润滑脂产生的烟雾颗粒浓度,以确定润滑油或润滑脂产生的烟雾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以及职业健康卫生。然而,当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较高时,无法检测到烟雾颗粒的实际浓度,导致烟雾颗粒浓度检测的准确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烟雾颗粒浓度较高时,无法检测到烟雾颗粒的实际浓度,导致烟雾颗粒浓度检测的准确度较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烟雾检测系统,包括:加热装置、烟雾稀释装置以及烟雾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烟雾稀释装置耦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有烟雾出口,所述加热装置适于对放入的待检测对象进行加热,以使得所述待检测对象挥发或氧化,得到待检测气体,所述待检测气体从所述烟雾出口扩散至所述烟雾稀释装置;所述烟雾稀释装置,适于对输入的所述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进行稀释;所述烟雾检测装置,与所述烟雾稀释装置耦接,适于检测稀释后的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可选的,所述烟雾出口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的顶部。可选的,所述烟雾出口连接有预设高度的烟囱,所述烟囱与所述烟雾稀释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可选的,所述烟雾稀释装置的稀释倍数N的范围为0<N≤100。可选的,所述烟雾稀释装置包括第一进口及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用于输入所述待检测气体,所述第二进口用于输入稀释气体,所述稀释气体的体积是所述待检测气体的体积的N-1倍。可选的,所述烟雾检测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烟雾检测装置耦接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显示所述待检测气体的烟雾颗粒浓度。可选的,所述烟雾检测装置包括发光装置、光感应器及处理器,其中,所述发光装置,适于发射激光束;所述光感应器,适于获取激光束经烟雾颗粒散射后的散射分布;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光感应器耦接,适于得到烟雾颗粒浓度,所述烟雾颗粒浓度基于激光束经烟雾颗粒散射后的散射分布得到。可选的,所述烟雾检测装置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烟雾检测装置的气体排放口之前,适于过滤所述稀释后的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可选的,所述烟雾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气体排放口之间的抽气泵。可选的,所述烟雾检测装置检测的烟雾颗粒包括以下至少一种:PM1、PM2.5、PM4、PM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加热装置可以对其内放入的待检测对象进行加热得到待检测气体,待检测气体经加热装置上的烟雾出口扩散进入烟雾稀释装置,烟雾稀释装置对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进行稀释,烟雾检测装置对稀释后的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进行检测,在得到稀释后的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之后,根据稀释倍数得到稀释前的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是可以预期的,从而提高烟雾颗粒浓度的检测准确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烟雾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润滑油或润滑脂的研发过程中,需要检测润滑油或润滑脂产生的烟雾颗粒浓度,以确定润滑油或润滑脂产生的烟雾是否符合排放标准。目前,当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较高时,超出烟雾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从而无法检测到烟雾颗粒的实际浓度。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可以对其内放入的待检测对象进行加热得到待检测气体,待检测气体经加热装置上的烟雾出口进入烟雾稀释装置,烟雾稀释装置对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进行稀释,烟雾检测装置对稀释后的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进行检测,在得到稀释后的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之后,根据稀释倍数得到稀释前的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是可以预期的,从而提高烟雾颗粒浓度的检测准确度。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烟雾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对烟雾检测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具体实施中,烟雾检测系统可以包括加热装置10、烟雾稀释装置20以及烟雾检测装置30。在对待检测对象在高温下产生的待检测气体进行检测时,可以选取一定质量的待检测对象作为待检测样本放入至加热装置10内。加热装置10对其内放入的待检测样本进行加热,待检测样本在高温下挥发或氧化得到待检测气体。待检测对象可以包括以下任一种:润滑油、润滑脂。可以理解的是,待检测对象还可以为其他在一定温度下产生烟雾,且需要进行烟雾浓度检测的对象。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0可以采用烘箱、烤箱等具有加热功能的装置。待检测样本的质量可以根据加热装置10的空间进行选择,当加热装置10内的空间较小时,选择的待检测样本的质量较小。在具体实施中,加热装置10上设置有烟雾出口,烟雾出口与烟雾稀释装置20耦接。待检测样本产生的待检测气体经烟雾出口扩散至烟雾稀释装置20。烟雾稀释装置20可以对输入的待检测气体的烟雾颗粒浓度进行稀释,以降低稀释后的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稀释后的待检测气体输入至烟雾检测装置30,烟雾检测装置30对输入的稀释后的待检测气体的烟雾颗粒浓度进行检测,得到每种类型的烟雾颗粒的浓度。在具体实施中,烟雾检测装置30可以包括发光装置、光感应器以及处理器。发光装置可以发射激光束,激光束可以散射于烟雾颗粒上。光感应器可以感应得到经烟雾颗粒散射后的激光束的散射分布,处理器可以基于经烟雾颗粒散射后的激光束的散射分布确定对应的颗粒类型以及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烟雾检测装置30还可以包括过滤装置,过滤装置设置于烟雾检测装置30的气体排放口之前,可以对进行烟雾浓度检测之后的稀释后的待检测气体中进行过滤,以过滤稀释后的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从过滤装置输出的稀释后的待检测气体经气体排放口排放至大气中,可以避免气体排放口排放的稀释后的待检测气体污染空气,过滤装置可以采用具有烟雾颗粒过滤或吸附功能的滤芯等装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烟雾检测装置30还可以包括抽气泵,抽气泵设置于过滤装置与气体排放口之间。抽气泵可以为烟雾检测系统提供动力,以促进烟雾检测系统中的空气流动。此外,抽气泵设置于过滤装置之后,也即经过抽气泵的气体为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气体,因此,可以降低烟雾颗粒对抽气泵的损伤可能性,保护抽气泵。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烟雾检测装置30主要对肉眼可见的可视化烟雾颗粒的浓度进行检测。烟雾检测装置30可以检测的烟雾颗粒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PM1、PM2.5、PM4以及PM10。由上可知,加热装置可以对其内放入的待检测对象进行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雾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烟雾稀释装置以及烟雾检测装置,其中:/n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烟雾稀释装置耦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有烟雾出口,所述加热装置适于对放入的待检测对象进行加热,以使得所述待检测对象挥发或氧化,得到待检测气体,所述待检测气体从所述烟雾出口扩散至所述烟雾稀释装置;/n所述烟雾稀释装置,适于对输入的所述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进行稀释;/n所述烟雾检测装置,与所述烟雾稀释装置耦接,适于检测稀释后的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雾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烟雾稀释装置以及烟雾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烟雾稀释装置耦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有烟雾出口,所述加热装置适于对放入的待检测对象进行加热,以使得所述待检测对象挥发或氧化,得到待检测气体,所述待检测气体从所述烟雾出口扩散至所述烟雾稀释装置;
所述烟雾稀释装置,适于对输入的所述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进行稀释;
所述烟雾检测装置,与所述烟雾稀释装置耦接,适于检测稀释后的待检测气体中的烟雾颗粒浓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出口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的顶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雾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出口连接有预设高度的烟囱,所述烟囱与所述烟雾稀释装置通过管道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稀释装置的稀释倍数N的范围为0<N≤10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雾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稀释装置包括第一进口及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用于输入所述待检测气体,所述第二进口用于输入稀释气体,所述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凤珍李晓慧王炜张福强艾思贤
申请(专利权)人:克鲁勃润滑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