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收集装置及摩擦学实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589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23
一种液体收集装置及摩擦学实验系统。所述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排液口;所述壳体上具有贯穿所述壳体的通孔;所述液体收集装置通过所述通孔贴合在所述第一结构表面上;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沟槽;所述沟槽自所述通孔第一端向所述排液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结构表面上的液体,自所述通孔的第一端进入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结构之间的缝隙内,由所述两个以上沟槽引流至所述排液口。采用上述方案,可以避免液体流淌到地面。面。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收集装置及摩擦学实验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液体收集装置及摩擦学实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摩擦学试验机,用于对特定部件之间的接触进行摩擦学实验,得到相应的摩擦系数。
[0003]利用摩擦学试验机进行摩擦学实验时,通常将摩擦学试验机固定在台架上。在低温下进行摩擦学测试后,摩擦学试验机及台架回到室温下,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冷凝水沿着台架的立柱流淌到地面上,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避免液体流淌到地面?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收集装置,用于对第一结构表面上的液体进行收集;
[0006]所述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排液口;所述壳体上具有贯穿所述壳体的通孔;所述液体收集装置通过所述通孔贴合在所述第一结构表面上;
[0007]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沟槽;所述沟槽自所述通孔第一端向所述排液口的方向延伸;
[0008]所述第一结构表面上的液体,自所述通孔的第一端进入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结构之间的缝隙内,由所述两个以上沟槽引流至所述排液口。
[0009]可选地,所述沟槽具有向所述通孔中心方向突出于所述壳体内表面的侧壁,所述侧壁自由端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结构的表面相贴合。
[0010]可选地,所述侧壁自由端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结构的表面过盈配合。
[0011]可选地,所述沟槽的侧壁与所述第一结构的表面之间还设置有液体吸收部件,所述液体吸收部件被所述沟槽的侧壁压在所述第一结构的表面。
[0012]可选地,所述液体吸收部件为海绵。
[0013]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相配合,形成所述通孔。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上均设置有所述沟槽。
[0015]可选地,所述排液口包括:第一排液口及第二排液口;所述第一排液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沟槽将液体引流至所述第一排液口;所述第二排液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沟槽将液体引流至所述第二排液口。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固定部,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将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结构的形状相同。
[001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摩擦学实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19]台架;
[0020]摩擦学实验装置,固定在所述台架上;
[0021]上述任一种所述的液体收集装置,固定在所述台架的立柱上,用于对所述立柱表面的液体进行收集。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3]应用本技术的方案,由于壳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沟槽,沟槽自通孔第一端向所述排液口的方向延伸,第一结构表面上的液体,可以自所述通孔的第一端进入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结构之间的缝隙内,由两个以上沟槽引流至所述排液口,从而可以避免液体流淌到地面,也就可以避免因液体流淌到地面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液体收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第二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摩擦学实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利用摩擦学试验机进行摩擦学实验时,通常将摩擦学试验机固定在台架上。在低温下进行摩擦学测试后,摩擦学试验机及台架回到室温下,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冷凝水沿着台架的立柱流淌到地面上,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
[0029]针对该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收集装置,所述液体收集装置壳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沟槽,沟槽自通孔第一端向所述排液口的方向延伸,第一结构表面上的液体,可以自所述通孔的第一端进入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结构之间的缝隙内,由两个以上沟槽引流至所述排液口,从而可以避免液体流淌到地面,也就可以避免因液体流淌到地面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003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地说明。
[00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收集装置,所述液体收集装置用于对第一结构表面上的液体进行收集。
[00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液体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述液体收集装置包括:
[0033]所述装置包括:壳体11,以及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排液口12;所述壳体11上具有贯穿所述壳体11的通孔111;所述液体收集装置通过所述通孔111贴合在所述第一结构表面上;
[0034]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沟槽112;所述沟槽112自所述通孔111第一端向所述排液口12的方向延伸;
[0035]所述第一结构表面上的液体,自所述通孔111的第一端进入所述通孔111与所述第一结构之间的缝隙内,由所述两个以上沟槽112引流至所述排液口12。
[0036]由于沟槽112自所述通孔111第一端向排液口12的方向延伸,故流入通孔111与第
一结构之间的缝隙内的液体,可以在沟槽112的引流下,流至排液口12排出或者被收集,避免液体流至地面,引发安全事故。
[0037]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结构可以为用于支撑摩擦学试验机的台架的立柱,也可以为其它结构,此处不作限制,只要该结构上流动有液体即可。所述液体可以为水,也可以为其它液体,只要能够在第一结构上流动即可。第一结构的截面形状可以为规则多边形,也可以为不规则多边形。其中,所述规则多边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0038]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通孔111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结构的形状可以相同。这样,可以更好地贴合与第一结构的表面。比如,当所述第一结构的为圆柱形时,所述通孔111也可以为圆柱形。所述第一结构为长方体时,所述通孔111也可以为长方体。
[0039]基于通孔111,所述液体收集装置可以套设在第一结构上。所述通孔11第一端的开口,可以大于第二端的开口,这样,所述通孔11的第二端与第一结构之间的缝隙更小,避免当存在没有被引流至排液口12的液体流向地面。所述通孔1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
[0040]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通孔11的第二端可以具有凸台,所述凸台向靠近所述第一结构的方向突出于壳体的内表面,所述凸台可以具有一定的斜度,便于流至所述凸台上的液体流入排液口12。
[0041]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密封剂将所述通孔第二端与第一结构之间的缝隙填充,防止液体泄漏至地面。
[0042]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通孔111的第一端可以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在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第一结构表面上的液体进行收集;所述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排液口;所述壳体上具有贯穿所述壳体的通孔;所述液体收集装置通过所述通孔贴合在所述第一结构表面上;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沟槽;所述沟槽自所述通孔第一端向所述排液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结构表面上的液体,自所述通孔的第一端进入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结构之间的缝隙内,由所述两个以上沟槽引流至所述排液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具有向所述通孔中心方向突出于所述壳体内表面的侧壁,所述侧壁自由端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结构的表面相贴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自由端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结构的表面过盈配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侧壁与所述第一结构的表面之间还设置有液体吸收部件,所述液体吸收部件被所述沟槽的侧壁压在所述第一结构的表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吸收部件为海绵。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锐陈函张凤珍
申请(专利权)人:克鲁勃润滑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