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化工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8556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冷却技术领域的一种煤化工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仅靠喷淋头对冷却塔内部或冷媒进行降温,导致制冷效果较小,不利于整体温控的缺陷,本技术方案包括冷却塔本体和储水箱,冷却塔的竖向中轴线处带有竖向的冷媒输送管,所述冷媒输送管的顶部带有循环泵,冷媒输送管的周向缠绕有水冷管道,水冷管道的两端都连通于储水箱,储水箱内置有蜗形扇叶,蜗形扇叶的转动行程中包括进水行程和泵水行程,所述进水行程的转动方向正对储水箱的进水处,所述泵水行程的转动方向正对储水箱的出水处。相对于采用单冷媒制冷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使用水冷管道包裹冷媒输送管道,加速冷媒的降温,提升了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化工冷却装置
本技术属于冷却
,具体是一种煤化工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制品的过程,随着世界石油资源不断减少,煤化工有着广阔的前景,针对煤化工、焦化煤制气、煤气发生炉生产煤气企业,或煤制气生产过程进行转化利用企业,往往在煤气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煤气进行安全冷却。但是煤化工产品易燃易爆的特性,使得煤化工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冷却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煤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循环水,循环水在换热后温度会升高至40-42℃,需要设置独立的循环水冷却系统使循环水降至30-32℃后,再返回循环水系统中作换热介质,现有冷却设备中对循环水冷却速度较慢,换热效果较差,水冷降温时,水资源消耗较多,不利于节能环保,且内部件更换较为不便,操作人员劳动量较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公告号为CN209355730U的方案公开了一种煤化工快速冷却设备,这种技术方案利用喷淋头的可拆卸更换,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量,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仅仅靠喷淋头对冷却塔内部或冷媒进行降温,效果较小,不利于整体温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冷媒进行层层冷却以提高制冷性能的煤化工冷却装置以便于整体温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煤化工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本体和储水箱,冷却塔的竖向中轴线处带有竖向的冷媒输送管,所述冷媒输送管的顶部带有循环泵,冷媒输送管的周向缠绕有水冷管道,水冷管道的两端都连通于储水箱,储水箱内置有蜗形扇叶,蜗形扇叶连接有驱动电机,蜗形扇叶与驱动电机之间卡合有防水垫,防水垫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处带有皮碗,蜗形扇叶的转动行程中包括进水行程和泵水行程,所述进水行程的转动方向正对储水箱的进水处,所述泵水行程的转动方向正对储水箱的出水处。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1、相对于采用单冷媒制冷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使用水冷管道包裹冷媒输送管道,加速冷媒的降温,提升了冷却效果。2、相对于加速冷却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利用蜗形扇叶进行水流循环,加快了水流的流动,便于水循环传递热能。3、相对于带有蜗形扇叶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蜗形扇叶的动力来源有两组,第一组是作为主要驱动的驱动电机,第二组作为次要驱动的水流,便于节省驱动电机的功率消耗。4、相对于节省功率消耗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采用防水垫进行防水操作,避免驱动电机进水。进一步,所述储水箱与水冷管道形成连通器结构,储水箱的进水口位于重力势能低处,储水箱的出水口位于重力势能高处,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都与水冷管道之间连通有横截面为“L”形的管道。有益效果:便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同时连通器内压强相等的情况节省输出功率。进一步,所述储水箱的横向中轴线处设有横向的放置的喷流管道,喷流管道表面加工有通孔,通孔处设置有喷头,喷头的出水方向朝向冷媒输送管道。有益效果:利用喷头对冷却塔内部和冷媒输送管道降温。进一步,所述冷却塔的底部还设有蓄水池,蓄水池与喷流管道连通。有益效果:蓄水池便于喷流管道的水流下坠收集。进一步,所述水冷管道的横截面从上往下依次缩小。有益效果:结合冷媒的热传递功率,水冷管道横截面逐渐缩小的情况下渐渐靠近冷媒输送管,避免在冷媒输送最热的情况下水冷管道破裂。进一步,所述冷媒的具体成分为冷却液。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驱动电机和蜗形扇叶的连接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冷却塔1、储水箱2、冷媒输送管3、循环泵4、蜗形扇叶5、驱动电机6、水冷管道7、喷流管道8、喷头9、蓄水池10、液压泵11、防水垫12、皮碗13。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煤化工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1本体和储水箱2,冷却塔1的竖向中轴线处带有竖向的冷媒输送管3,冷媒的具体成分为冷却液。冷媒输送管3的顶部带有型号为SGL65-125型号的循环泵4,冷媒输送管3的周向缠绕有水冷管道7,水冷管道7的横截面从上往下依次缩小。请参考图2,水冷管道7的两端都连通于储水箱2,储水箱2内置有蜗形扇叶5,蜗形扇叶5连接有NMRV型号的驱动电机6,蜗形扇叶5与驱动电机6之间卡合有防水垫12,防水垫12与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处带有皮碗13,蜗形扇叶5的转动行程中包括进水行程和泵水行程,所述进水行程的转动方向正对储水箱2的进水处,所述泵水行程的转动方向正对储水箱2的出水处。储水箱2与水冷管道7形成连通器结构,储水箱2的进水口位于重力势能低处,储水箱2的出水口位于重力势能高处,进水口与出水口都与水冷管道7之间连通有横截面为“L”形的管道。储水箱2的横向中轴线处固定有横向的放置的喷流管道8,喷流管道8表面加工有通孔,通孔处设置有型号为SK508喷头9,喷头9的出水方向朝向冷媒输送管3道。冷却塔1的底部还安装有蓄水池10,蓄水池10与喷流管道8连通,且蓄水池10与喷流管道8的连通处带有型号为A16-F-R型号的液压泵11。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操作人员对煤化工反应器进行冷却时,操作人员将冷媒通过循环泵4带出冷却,当冷媒通过循环泵4回流至冷却塔1时,冷却塔1的工作状态如下。此时蜗形扇叶5在驱动电机6的带动下转动,此时储水箱2内的水流在蜗形扇叶5的带动下进入水冷管道7,由于水冷管道7包裹冷媒输送管3道,在蜗形扇叶5的带动下水冷管道7内的冷却水沿水冷管道7内部形成由上到下的水流,水流对冷媒进行冷却。随后液压泵11将蓄水池10的水流带入喷流管道8中,此时喷头9将水流朝向冷媒输送管3道喷出,在重力的作用下喷头9喷出的水流返回蓄水池10中,进行循环利用。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技术所属
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化工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本体和储水箱,其特征在于:冷却塔的竖向中轴线处带有竖向的冷媒输送管,所述冷媒输送管的顶部带有循环泵,冷媒输送管的周向缠绕有水冷管道,水冷管道的两端都连通于储水箱,储水箱内置有蜗形扇叶,蜗形扇叶连接有驱动电机,蜗形扇叶与驱动电机之间卡合有防水垫,防水垫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处带有皮碗,蜗形扇叶的转动行程中包括进水行程和泵水行程,所述进水行程的转动方向正对储水箱的进水处,所述泵水行程的转动方向正对储水箱的出水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化工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本体和储水箱,其特征在于:冷却塔的竖向中轴线处带有竖向的冷媒输送管,所述冷媒输送管的顶部带有循环泵,冷媒输送管的周向缠绕有水冷管道,水冷管道的两端都连通于储水箱,储水箱内置有蜗形扇叶,蜗形扇叶连接有驱动电机,蜗形扇叶与驱动电机之间卡合有防水垫,防水垫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处带有皮碗,蜗形扇叶的转动行程中包括进水行程和泵水行程,所述进水行程的转动方向正对储水箱的进水处,所述泵水行程的转动方向正对储水箱的出水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化工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与水冷管道形成连通器结构,储水箱的进水口位于重力势能低处,储水箱的出水口位于重力势能高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苗苗陶明文张巨才秦敏建王琨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汪苗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