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46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央电暖炉,涉及热能技术领域,弥补了现有锅炉热力管网采暖系统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中央电暖炉,该装置包括:炉体和加热部;炉体包括一体连通的上炉体和下炉体,上炉体的侧壁均布有散热孔,下炉体的侧壁均布有进气孔;加热部包括加热机构、输送机构、排风机构和加热管,加热机构、输送机构和排风机构分别安装于下炉体内,加热机构用于加热导热介质,排风机构用于驱使炉体内部空气向上流动,加热管安装于上炉体内,加热管的管壁外侧排布有多个翅片,输送机构的进口连接于加热机构的出口,输送机构的出口连接于加热管的一端,加热管的另一端连接于加热机构的进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央电暖炉
本技术涉及热能
,尤其涉及一种中央电暖炉。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一般采用锅炉热力管网采暖。但是对于大型场馆、汇报厅、大型野营帐篷等热力管网供暖系统无法覆盖或者无法满足的室内环境,需要一种可以高效供暖的设备,以满足上述环境中人员取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央电暖炉,主要目的是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央电暖炉,该装置包括:炉体和加热部;所述炉体包括一体连通的上炉体和下炉体,所述上炉体的侧壁均布有散热孔,所述下炉体的侧壁均布有进气孔;所述加热部包括加热机构、输送机构、排风机构和加热管,所述加热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排风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下炉体内,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加热导热介质,所述排风机构用于驱使所述炉体内部空气向上流动,所述加热管安装于所述上炉体内,所述加热管的管壁外侧排布有多个翅片,所述输送机构的进口连接于所述加热机构的出口,所述输送机构的出口连接于所述加热管的一端,所述加热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加热机构的进口。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可选的,所述加热管包括多根直线管和多根弧形管,所述直线管和所述弧形管交替连接,多根所述直线管沿所述上炉体的轴向呈集束式排列,多个所述翅片排列于所述直线管的管壁外侧。可选的,每一个所述散热孔连接于散热管的一端,所述散热管的另一端向下倾斜。可选的,所述上炉体的顶壁内表面连接于倒锥体,所述倒锥体的中心线和所述上炉体的中心线重合。可选的,所述输送机构的出口连接于排气管的一端,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排气阀。可选的,所述加热机构的进口连接于缓冲管的一端,所述缓冲管的另一端连接于缓冲罐。可选的,所述下炉体的下端面连接于多个万向轮。可选的,所述下炉体的侧壁安装有温度控制器和触摸显示屏,所述温度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触摸显示屏,所述温度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加热机构和所述输送机构。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平常使用本装置时,由于输送机构的驱动,导热介质往复循环于加热机构和加热管之间,导热介质将加热机构产生的热量携带至加热管。在排风机构引流作用下,外界空气经进气孔进入炉体并上升,导热介质和炉体内的空气相互传热,上炉体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后,并经散热孔排出。因为加热管的管壁外侧排布有多个翅片,增加了加热管和空气的接触表面积,提高了加热管内导热介质的散热速率,提高了炉体经散热孔向外散发热空气的效率。相对于传统的锅炉加热供暖方式,本装置更加小巧、易于挪动、能量转换的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央采暖炉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央采暖炉的侧视剖面图。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炉体1、下炉体2、散热孔3、进气孔4、加热机构5、输送机构6、排风机构7、加热管8、罐体9、加热器10、倒锥体11、排气管12、排气阀13、缓冲管14、缓冲罐15、万向轮16、温度控制器17、显示屏18、漏电保护开关19、翅片20。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央电暖炉,其包括:炉体和加热部;炉体包括一体连通的上炉体1和下炉体2,上炉体1的侧壁均布有散热孔3,下炉体2的侧壁均布有进气孔4;加热部包括加热机构5、输送机构6、排风机构7和加热管8,加热机构5、输送机构6和排风机构7分别安装于下炉体2内,加热机构5用于加热导热介质,排风机构7用于驱使炉体内部空气向上流动,加热管8安装于上炉体1内,加热管8的管壁外侧排布有多个翅片20,输送机构6的进口连接于加热机构5的出口,输送机构6的出口连接于加热管8的一端,加热管8的另一端连接于加热机构5的进口。中央电暖炉的工作过程如下:平常使用本装置时,由于输送机构6的驱动,导热介质往复循环于加热机构5和加热管8之间,导热介质将加热机构5产生的热量携带至加热管8。在排风机构7引流作用下,外界空气经进气孔4进入炉体并上升,导热介质和炉体内的空气相互传热,上炉体1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后,并经散热孔3排出。因为加热管8的管壁外侧排布有多个翅片20,增加了加热管8和空气的接触表面积,提高了加热管8内导热介质的散热速率,提高了炉体经散热孔3向外散发热空气的效率。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相对于传统的锅炉加热供暖方式,本装置更加小巧、易于挪动、能量转换的效率更高。具体的,导热介质为导热油,输送机构6为导热油泵,加热机构5为电加热炉,电加热炉包括罐体9和安装于罐体9上端口的加热器10,加热器10设有内装电阻丝的金属管,金属管伸入罐体9内,罐体9内装有导热油。加热机构5的出口位于罐体9的上端侧,加热机构5的进口位于罐体9的下端侧,导热油泵的进口通过管道自罐体9的上端侧伸入罐体9,抽取导热油。如果导热油自罐体9上端侧回流至罐体9,刚进入罐体9中的导热油自由下落至其液面,液面处容易激荡,并产生气泡。在实施方式中,经加热管8的另一端回流的导热油经罐体9的下端侧进入罐体9,不易产生气泡,减少气体对导热介质流动的阻滞,有利于导热油泵抽取导热油时的流量稳定。具体的,排风机构7采用排风扇,排风机构7位于进气孔4的上方,以使外界空气刚经进气孔4进入下炉体2,就向上流动。排风机构7安装于加热机构5和输送机构6的上方,刚进入炉体中的冷空气对加热器10的电器元件和导热油泵的电机也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有利于电器元件和导热油泵的持久运行。具体的,上炉体1的顶壁呈伞形,伞形的顶壁的内表面呈曲面,该曲面中心高、边缘低。炉体内空气上升自顶壁并向四周扩散时,相对于平面顶壁的边缘,该曲面顶壁的边缘的曲率半径较大,空气流动的阻力系数较小,有利于充分换热后的空气向四周扩散。如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加热管8包括多根直线管和多根弧形管,直线管和弧形管交替连接,多根直线管沿上炉体1的轴向呈集束式排列,多个翅片20排列于直线管的管壁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直线管和弧形管交替连接,形成导热介质的通道;直线管程集束式排列,缩小了加热管8所占的整体体积;在上述基础上,多个翅片20排列于直线管的管壁外侧,就保证了加热管8的管壁外侧面的换热面积不减小,保证了经散热孔3扩散出去的空气具有一定的温度,使本装置周围的空气升温,满足人们的室温需求。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一个散热孔3连接于散热管的一端,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央电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n炉体,所述炉体包括一体连通的上炉体和下炉体,所述上炉体的侧壁均布有散热孔,所述下炉体的侧壁均布有进气孔;/n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包括加热机构、输送机构、排风机构和加热管,所述加热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排风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下炉体内,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加热导热介质,所述排风机构用于驱使所述炉体内部空气向上流动,所述加热管安装于所述上炉体内,所述加热管的管壁外侧排布有多个翅片,所述输送机构的进口连接于所述加热机构的出口,所述输送机构的出口连接于所述加热管的一端,所述加热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加热机构的进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央电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体,所述炉体包括一体连通的上炉体和下炉体,所述上炉体的侧壁均布有散热孔,所述下炉体的侧壁均布有进气孔;
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包括加热机构、输送机构、排风机构和加热管,所述加热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排风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下炉体内,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加热导热介质,所述排风机构用于驱使所述炉体内部空气向上流动,所述加热管安装于所述上炉体内,所述加热管的管壁外侧排布有多个翅片,所述输送机构的进口连接于所述加热机构的出口,所述输送机构的出口连接于所述加热管的一端,所述加热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加热机构的进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电暖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管包括多根直线管和多根弧形管,所述直线管和所述弧形管交替连接,多根所述直线管沿所述上炉体的轴向呈集束式排列,多个所述翅片排列于所述直线管的管壁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电暖炉,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王澳王建国王钰发许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克拉玛依君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新疆君威成鑫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