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式对流电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46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束式对流电暖炉,涉及热能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电暖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集束式对流电暖炉,包括:所述上壳体的侧壁均布有多个出气孔,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均布有多个进气孔;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导热介质,所述导热管组件由多个直线管和多个弧形管交替连接而成,所述导热管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引流导热介质,多个所述直线管水平集束式排列于所述下壳体内,每一个所述X形翅片组件沿其中一个所述直线管的轴向延伸;多个所述弧形板依次排列于所述上壳体内,用于形成多个弧形流道,每一个所述弧形流道的一端面向所述下壳体,另一端对应于其中一个所述出气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束式对流电暖炉
本技术涉及热能
,尤其涉及一种集束式对流电暖炉。
技术介绍
在我国东北、西北地区野外作业时,需要临时搭建野营帐篷、野营房、彩板房等临时建筑。早些年,在上述临时建筑中取暖多使用土煤炉或煤油炉等高污染的取暖设备;现在开始使用电暖器、热风机等高耗电、高耗能的取暖设备保持室内温度。在没有完善电力电网的野外环境下以上设备无法使用,煤气中毒、电暖气短路起火每年给国家及民众带来大量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具有低耗电、安全无排放、高热能、移动搬迁便利、结构简单的取暖设备,以及能够满足无供暖管网建筑冬季取暖要求的一体化小型取暖设备应运而生。而且现有的电暖器是将电发热组件放置于均布镂空孔的金属框架内。在较狭小的彩板房内使用这样的电暖器,电暖器的一侧面难免贴近彩板房的墙体,电暖器长时间使用,容易烤坏墙体,甚至引起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束式对流电暖炉,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电暖炉。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束式对流电暖炉,该装置包括:壳体、产热部和弧形板;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一侧壁均布有多个出气孔,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均布有多个进气孔;产热部包括加热组件、导热管组件和多个X形翅片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导热介质,所述导热管组件由多个直线管和多个弧形管交替连接而成,所述导热管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引流导热介质,多个所述直线管水平集束式排列于所述下壳体内,每一个所述X形翅片组件沿其中一个所述直线管的轴向延伸;所述弧形板的一侧边缘贴合于所述上壳体的顶壁,所述弧形板的另一侧边缘贴合于所述上壳体的另一侧壁,所述弧形板的凹面和多个所述出气孔相对。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可选的,每一个所述X形翅片组件包括四个翅片,四个所述翅片均布于所述直线管的轴侧,每一个所述翅片的表面均布有多个百叶窗通风孔。可选的,多个所述百叶窗通风孔沿所述直线管的轴向依次排列。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X形翅片组件的所述翅片交错排列。可选的,所述产热部还包括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的进口连接于所述加热组件的出口,所述输送组件的出口连接于所述导热管组件的一端,所述导热管组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加热组件的进口。可选的,所述输送组件的出口连接于排气管的一端,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排气阀。可选的,所述加热组件连接于缓冲管的一端,所述缓冲管的另一端连接于缓冲罐。可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安装有温度控制器和触摸显示屏,所述温度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触摸显示屏,所述温度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输送组件。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底壁连接于多个万向轮,所述壳体的侧壁连接于手柄。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加热组件加热的导热介质在导热管组件内流动,加热下壳体内的空气,下壳体内的热空气逐渐升腾至弧形流道内,并经出气孔排出上壳体。因为下壳体内的热空气向上升腾,下壳体中的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进气孔补充至下壳体中,从而形成连续的待加热的流动气流。多个所述直线管集束式排列于所述下壳体内,节省了导热管组件所占的体积,但是因为X形翅片组件的表面积较直线管大,增加了直线管和空气的导热面积。同时,X形翅片和直线管均沿水平方向延伸,X形翅片阻滞了下壳体中空气的直线上升过程,空气只能依次沿多个X形翅片的表面呈折线上升,间接延长了空气受热时的流动行程,延长了空气的受热时间。其次,因为弧形流道的曲率半径较大,空气所受到的阻尼系数较小,所以下壳体中的热空气到达出气孔时,热空气的流动能损失较小,所以经出气孔排出的热空气可以沿水平方向喷出一定距离,满足本电暖炉旁人员取暖的需求。因为热空气是沿出气孔水平喷出,只要出气孔的朝向背离彩板房的墙体,就可以避免墙体受热变形,避免墙体自燃,提高了安全系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束式对流电暖炉的正视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束式对流电暖炉的侧视、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X形翅片组件的侧视、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束式对流电暖炉的侧视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束式对流电暖炉的空气流动示意图。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出气孔3、进气孔4、直线管5、弧形管6、弧形板7、罐体9、加热器10、翅片11、百叶窗通风孔12、输送组件13、排气管14、排气阀15、缓冲管16、缓冲罐17、温度控制器18、触摸显示屏19、万向轮20、手柄21。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束式对流电暖炉,其包括:壳体、产热部和弧形板7;壳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的一侧壁均布有多个出气孔3,下壳体2的底壁均布有多个进气孔4;产热部包括加热组件、导热管组件和多个X形翅片11组件,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导热介质,导热管组件由多个直线管5和多个弧形管6交替连接而成,导热管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加热组件,用于引流导热介质,多个直线管5水平集束式排列于下壳体2内,每一个X形翅片组件沿其中一个直线管5的轴向延伸;弧形板7的一侧边缘贴合于上壳体1的顶壁,弧形板7的另一侧边缘贴合于上壳体1的另一侧壁,弧形板7的凹面和多个出气孔3相对。集束式对流电暖炉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5所示,加热组件加热的导热介质在导热管组件内流动,加热下壳体2内的空气,下壳体2内的热空气逐渐升腾至上壳体1内,并沿弧形板7的凹面流动,最终经出气孔3排出上壳体1。因为下壳体2内的热空气向上升腾,下壳体2中的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进气孔4补充至下壳体2中,从而形成连续的待加热的流动气流。多个直线管5集束式排列于下壳体2内,节省了导热管组件所占的体积,但是因为X形翅片组件的表面积较直线管5管壁表面积大,增加了直线管5和空气的导热面积。同时,X形翅片组件和直线管5均沿水平方向延伸,X形翅片组件阻滞了下壳体2中空气的直线上升过程,空气只能依次沿多个X形翅片组件中的翅片11的表面呈折线上升,间接延长了空气受热时的流动行程,延长了空气的受热时间。其次,因为弧形板7的曲率半径较大,空气所受到的阻尼系数较小,所以下壳体2中的热空气到达出气孔3时,热空气的流动动能损失较小,所以经出气孔3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束式对流电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一侧壁均布有多个出气孔,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均布有多个进气孔;/n产热部,产热部包括加热组件、导热管组件和多个X形翅片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导热介质,所述导热管组件由多个直线管和多个弧形管交替连接而成,所述导热管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引流导热介质,多个所述直线管水平集束式排列于所述下壳体内,每一个所述X形翅片组件沿其中一个所述直线管的轴向延伸;/n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一侧边缘贴合于所述上壳体的顶壁,所述弧形板的另一侧边缘贴合于所述上壳体的另一侧壁,所述弧形板的凹面和多个所述出气孔相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束式对流电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一侧壁均布有多个出气孔,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均布有多个进气孔;
产热部,产热部包括加热组件、导热管组件和多个X形翅片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导热介质,所述导热管组件由多个直线管和多个弧形管交替连接而成,所述导热管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引流导热介质,多个所述直线管水平集束式排列于所述下壳体内,每一个所述X形翅片组件沿其中一个所述直线管的轴向延伸;
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一侧边缘贴合于所述上壳体的顶壁,所述弧形板的另一侧边缘贴合于所述上壳体的另一侧壁,所述弧形板的凹面和多个所述出气孔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式对流电暖炉,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X形翅片组件包括四个翅片,四个所述翅片均布于所述直线管的轴侧,每一个所述翅片的表面均布有多个百叶窗通风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式对流电暖炉,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百叶窗通风孔沿所述直线管的轴向依次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式对流电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王澳王建国王钰发许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克拉玛依君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新疆君威成鑫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