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316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减震器,属于减震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减震器中减震筒和减震杆在相向伸缩复位速度较快,伸缩复位动作较硬,整体减震效果不好的问题。本新型减震器的减震筒和减震杆轴向相对压缩时,主油腔的油液通过外油腔、内油腔经过单向阀流向中油腔;当减震筒和减震杆轴向相对复位时,中油腔内的油液通过回油孔流经内油腔、外油腔流向主油腔,减震筒上设置有能控制回油孔回油量大小使减震筒、减震杆复位阻尼吸能的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控制装置结构设计较为稳定,能有效控制回油孔回油量的大小,无极调节装置使用方便,且调节位置较为精确,能使减震筒、减震杆复位阻尼吸能,减震器整体减震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减震器
本技术属于减震设备
,涉及一种新型减震器。
技术介绍
减震器被用于通过吸收在行驶或停止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来改善行驶舒适性。目前市场上的减震器,尤其是涉及电动车、摩托车上的减震器,都是用弹簧和弹簧杆组成。当在路况不好或者突发情况时,使得减震系统中的弹簧承受加大的压力,易造成弹簧的损伤。为此,人们常在弹簧中安装缓冲橡胶垫,利用缓冲橡胶垫对弹簧起到的支撑及缓冲作用来降低弹簧的损伤,提高弹簧的寿命。为此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减震器,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821172301.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前减震器,其具体结构包括减震筒和减震杆、且该减震杆相对于减震筒轴向弹性伸缩,减震杆为中空结构,减震杆的一端固设有堵头,减震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的减震筒中且该减震杆的另一端和减震筒之间设置有防止减震杆脱离减震筒的定位杆,定位杆的一端穿设在减震杆的另一端中并与减震杆固连,定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减震筒固连,减震杆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弹性抵靠在所述的定位杆上,弹簧的另一端弹性抵靠在所述的堵头上,减震筒的内壁和减震杆的外壁之间设有密封装置使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减震器,包括减震筒(1)和减震杆(2),所述的减震筒(1)内同轴向固设有定位杆(3),所述的定位杆(3)和减震筒(1)径向间隔配合形成主油腔(4),所述的主油腔(4)内设置有压缩减震弹簧(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杆(2)为中空结构且该减震杆(2)内同轴向固设有内阻尼管(6),所述的减震杆(2)和内阻尼管(6)径向间隔配合形成外油腔(7),所述的减震筒(1)的一端套设于减震杆(2)的一端,所述的减震筒(1)的一端固设有与减震杆(2)轴向滑动密封配合的油封(8),当减震筒(1)和减震杆(2)相对连接时且该定位杆(3)的一端穿设于内阻尼管(6)的一端,所述的定位杆(3)的一端固设有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减震器,包括减震筒(1)和减震杆(2),所述的减震筒(1)内同轴向固设有定位杆(3),所述的定位杆(3)和减震筒(1)径向间隔配合形成主油腔(4),所述的主油腔(4)内设置有压缩减震弹簧(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杆(2)为中空结构且该减震杆(2)内同轴向固设有内阻尼管(6),所述的减震杆(2)和内阻尼管(6)径向间隔配合形成外油腔(7),所述的减震筒(1)的一端套设于减震杆(2)的一端,所述的减震筒(1)的一端固设有与减震杆(2)轴向滑动密封配合的油封(8),当减震筒(1)和减震杆(2)相对连接时且该定位杆(3)的一端穿设于内阻尼管(6)的一端,所述的定位杆(3)的一端固设有与内阻尼管(6)轴向滑动密封配合的单向阀且该单向阀使内阻尼管(6)形成内油腔(9),所述的内阻尼管(6)的一端固设有与定位杆(3)轴向滑动密封配合的导向套(10)且该导向套(10)、单向阀轴向间隔配合形成中油腔(11),所述的中油腔(11)内设置有复位缓冲弹簧(12),所述的主油腔(4)和外油腔(7)通过轴向设置于导向套(10)的边孔(13)连通,所述的外油腔(7)和内油腔(9)通过径向设置于内阻尼管(6)管壁上的通油孔(14)连通,所述的内油腔(9)和中油腔(11)通过单向阀连通,所述的单向阀上还设置有使中油腔(11)和内油腔(9)连通的回油孔,当减震筒(1)和减震杆(2)轴向相对压缩时,主油腔(4)的油液通过外油腔(7)、内油腔(9)经过单向阀流向中油腔(11);当减震筒(1)和减震杆(2)轴向相对复位时,中油腔(11)内的油液通过回油孔流经内油腔(9)、外油腔(7)流向主油腔(4),所述的减震筒(1)上设置有能控制回油孔回油量大小使减震筒(1)、减震杆(2)复位阻尼吸能的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包括呈圆筒状的阀座(15)和单向阀片(16),所述的阀座(15)的外端端面上具有同轴向设置有轴向凸柱(17),所述的轴向凸柱(17)通过螺母(18)轴向固连有活塞保持架(19),所述的活塞保持架(19)上具有轴向设置的阀孔(20),所述的单向阀片(16)套设于轴向凸柱(17)上且处于阀座(15)和活塞保持架(19)之间,所述的单向阀片(16)弹性抵靠于活塞保持架(19)并密封作用在活塞保持架(19)的阀孔(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座(15)的直径小于活塞保持架(19)的直径,当单向阀处于内阻尼管(6)内时,且该单向阀的阀座(15)与内阻尼管(6)径向间隔配合,单向阀的活塞保持架(19)与内阻尼管(6)的内壁贴靠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座(15)的内端端面上具有同轴向设置的连接槽,所述的定位杆(3)的一端端部具有同轴向设置的连接柱(21),所述的连接柱(21)和连接槽的大小、形状适配,所述的连接柱(21)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连接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连接柱(21)的外螺纹和阀座(15)的内螺纹螺旋连接使阀座(15)与定位杆(3)的一端轴向固连,所述的活塞保持架(19)的外壁上固定嵌设环形密封圈(22),当单向阀的活塞保持架(19)与内阻尼管(6)滑动配合时,且该环形密封圈(22)密封作用于内阻尼管(6)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油孔包括径向设置于阀座(15)上的回油孔一(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彤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通宝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