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门门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19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门门框结构,包括顶框以及固定在顶框两端的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分别通过连接件与顶框相连接,第一侧边框内侧固定有固定门卡条,第二侧边框用于对固定门进行安装连接,固定门卡条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侧边框内侧的固定板以及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折弯条和第二折弯条,第一折弯条和第二折弯条的横截面均为“L”型结构且对称固定在固定板与第一侧边框连接相对的一侧,第一折弯条和第二折弯条与固定板之间形成与固定门侧边相匹配的固定门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自动门安装移动时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固定门的安装便捷性以及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门门框结构
本技术涉及自动门安装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门门框结构。
技术介绍
自动门是指:可以将人接近门的动作(或将某种入门授权)识别为开门信号的控制单元,通过驱动系统将门开启,在人离开后再将门自动关闭,并对开启和关闭的过程实现控制的系统。现有的技术中,采用上承重式的自动门通过吊轮组件挂置在顶框的导轨上,顶框的导轨处通常设置较大的空间以方便吊轮安装,吊轮仅仅是底部与导轨相连接,虽然自动门顶部会设置有与驱动机构相连的连接件,但是吊轮组件是自动门承重的部件,这种吊轮挂置结构对于吊轮的限定不够稳固,在受到晃动时容易脱轨。同时现有的自动门中的固定门在连接侧边框时通常通过螺栓直接连接,由于固定门具备一定的重量,通过螺栓连接会使安装时不够便捷,同时安装后对固定门连接处造成的压力也较大,容易使连接部位遭到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门门框结构,能够提高自动门安装移动时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固定门的安装便捷性以及稳固性,以解决现有的自动门在安装移动时不够稳固以及固定门安装不够便捷和稳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门门框结构,包括顶框以及固定在顶框两端的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所述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分别通过连接件与顶框相连接,所述第一侧边框内侧固定有固定门卡条,所述第二侧边框用于对固定门进行安装连接;所述固定门卡条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侧边框内侧的固定板以及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折弯条和第二折弯条,所述第一折弯条和第二折弯条的横截面均为“L”型结构且对称固定在固定板与第一侧边框连接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弯条和第二折弯条与固定板之间形成与固定门侧边相匹配的固定门卡槽;所述顶框包括第一拼装框以及与第一拼装框相卡接的第二拼装框,所述第一拼装框底部开设有与固定门顶边相匹配的固定门连接槽,所述第二拼装框底部固定有导轨连接部,所述导轨连接部底部连接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导轨连接部底部位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正上方分别开设有限位轨卡槽,所述限位轨卡槽内部卡接有“T”型限位轨。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连接槽内卡接有顶框防护罩,所述顶框防护罩宽度与顶框宽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顶框底部固定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结构能够在自动门关闭时与自动门顶部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拼装框位于导轨连接部的上方设置有驱动室。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门连接槽与固定门顶部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门与第一侧边框连接的一侧设置有与固定门卡条相匹配的卡接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上方设置限位轨卡槽,能够方便“T”型限位轨的拆装连接,从而方便在自动门的吊轮安装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后,再行安装“T”型限位轨,从而在不妨碍吊轮安装的同时实现对吊轮顶部的限位,实现从上下两侧对吊轮进行限位固定,有助于提高自动门移动时的平稳性。本技术通过在第一侧边框上设置固定门卡条,固定门卡条的固定板通过螺栓与第一侧边框固定,方便前期的安装,同时固定门卡条中的第一折弯条和第二折弯条与固定板之间形成固定门卡槽,能够方便固定门与第一侧边框的卡接,有助于提高固定门安装的便捷性和稳固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图3为第一侧边框和固定门连接的断面结构图;图4为顶框的断面结构图;图5为图4中B的放大图;图6为顶框与连接件的连接结构图;图7为顶框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框、2-顶框防护罩、3-第一侧边框、4-第二侧边框、5-固定门卡条、6-固定门、7-连接件、8-吊轮、11-第一拼装框、12-第二拼装框、13-“T”型限位轨、14-限位轨卡槽、15-密封板、111-固定门连接槽、121-防护罩连接槽、122-驱动室、123-导轨连接部、124-第一导轨、125-第二导轨、51-固定板、52-固定门卡槽、53-第一折弯条、54-第二折弯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自动门门框结构,包括顶框1以及固定在顶框1两端的第一侧边框3和第二侧边框4,第一侧边框3和第二侧边框4分别通过连接件7与顶框1相连接,第一侧边框3内侧固定有固定门卡条5,第二侧边框4用于对固定门6进行安装连接,防护罩连接槽121内卡接有顶框防护罩2,顶框防护罩2宽度与顶框1宽度相同。第一侧边框3用于固定安装固定门6,防护罩从顶框1前侧进行覆盖,能够防止灰尘进入驱动室122内。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图3为第一侧边框和固定门连接的断面结构图。固定门卡条5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侧边框3内侧的固定板51以及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折弯条53和第二折弯条54,第一折弯条53和第二折弯条54的横截面均为“L”型结构且对称固定在固定板51与第一侧边框3连接相对的一侧,第一折弯条53和第二折弯条54与固定板51之间形成与固定门侧边相匹配的固定门卡槽52。固定门6与第一侧边框3连接的一侧设置有与固定门卡条5相匹配的卡接口,卡接口与第一折弯条53和第二折弯条54相卡接。固定门6在安装时通过卡接口插入第一折弯条53和第二折弯条54内侧的固定门卡槽52内,实现对固定门6的便捷安装,同时在预先安装固定门卡条5的操作也较简单,有助于整体安装效率的提高。请参阅图4、图5和图6,图4为顶框的断面结构图;图5为图4中B的放大图;图6为顶框与连接件的连接结构图。顶框1包括第一拼装框11以及与第一拼装框11相卡接的第二拼装框12,第一拼装框11底部开设有与固定门顶边相匹配的固定门连接槽111,第二拼装框12顶部开设有防护罩连接槽121,第二拼装框12底部固定有导轨连接部123,导轨连接部123底部连接有第一导轨124和第二导轨125,导轨连接部123底部位于第一导轨124和第二导轨125的正上方分别开设有限位轨卡槽14,限位轨卡槽14内部卡接有“T”型限位轨13。第二拼装框12位于导轨连接部123的上方设置有驱动室122。自动门安装过程中,将吊轮8组件挂置在第一导轨124和第二导轨125上,挂置后,可将“T”型限位轨13插入限位轨卡槽14内,能够对吊轮8顶部进行限定,保证自动门移动时的稳固性。请参阅图7,图7为顶框的底部结构示意图。顶框1底部固定有密封板15,固定门连接槽111与固定门6顶部相匹配,密封板15结构能够在自动门关闭时与自动门顶部相贴合,同时固定门6与固定门连接槽111相匹配,能够保证自动门整体关闭时的密封效果。工作原理:自动门在安装时,将吊轮8挂置在第一导轨124和第二导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门门框结构,包括顶框(1)以及固定在顶框(1)两端的第一侧边框(3)和第二侧边框(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框(3)和第二侧边框(4)分别通过连接件(7)与顶框(1)相连接,所述第一侧边框(3)内侧固定有固定门卡条(5),所述第二侧边框(4)用于对固定门(6)进行安装连接;/n所述固定门卡条(5)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侧边框(3)内侧的固定板(51)以及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折弯条(53)和第二折弯条(54),所述第一折弯条(53)和第二折弯条(54)的横截面均为“L”型结构且对称固定在固定板(51)与第一侧边框(3)连接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弯条(53)和第二折弯条(54)与固定板(51)之间形成与固定门(6)侧边相匹配的固定门卡槽(52);/n所述顶框(1)包括第一拼装框(11)以及与第一拼装框(11)相卡接的第二拼装框(12),所述第一拼装框(11)底部开设有与固定门顶边相匹配的固定门连接槽(111),所述第二拼装框(12)底部固定有导轨连接部(123),所述导轨连接部(123)底部连接有第一导轨(124)和第二导轨(125),所述导轨连接部(123)底部位于第一导轨(124)和第二导轨(125)的正上方分别开设有限位轨卡槽(14),所述限位轨卡槽(14)内部卡接有“T”型限位轨(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门门框结构,包括顶框(1)以及固定在顶框(1)两端的第一侧边框(3)和第二侧边框(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框(3)和第二侧边框(4)分别通过连接件(7)与顶框(1)相连接,所述第一侧边框(3)内侧固定有固定门卡条(5),所述第二侧边框(4)用于对固定门(6)进行安装连接;
所述固定门卡条(5)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侧边框(3)内侧的固定板(51)以及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折弯条(53)和第二折弯条(54),所述第一折弯条(53)和第二折弯条(54)的横截面均为“L”型结构且对称固定在固定板(51)与第一侧边框(3)连接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弯条(53)和第二折弯条(54)与固定板(51)之间形成与固定门(6)侧边相匹配的固定门卡槽(52);
所述顶框(1)包括第一拼装框(11)以及与第一拼装框(11)相卡接的第二拼装框(12),所述第一拼装框(11)底部开设有与固定门顶边相匹配的固定门连接槽(111),所述第二拼装框(12)底部固定有导轨连接部(123),所述导轨连接部(123)底部连接有第一导轨(124)和第二导轨(1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敦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孚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