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147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通过设置操作平台本体、竖向支撑架、斜向支撑架以及卡口结构,操作平台本体分别与位于操作平台本体下方的竖向支撑架以及横向支撑架固定连接,形成一个三角结构,所述卡口结构设置于所述竖向支撑架的下端,所述卡口结构能够卡设于下层电梯井门洞处的楼板上。使用时,在外部组装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组装,然后利用塔吊将其吊入电梯井内,将卡口结构卡设于电梯井门洞处的楼板上,就完成了安装,随后施工人员可以在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上进行施工作业。需要进行下一层结构施工时,利用塔吊将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上吊一层即可。该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使电梯井内的施工更加便利,节省了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层建筑成为了建设的优先选择,电梯也随之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梯井操作平台的搭设就对高层建筑的施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电梯井操作平台的搭设是利用钢管脚手架搭设,从底部开始往上搭设,操作平台设置在脚手架上。随着结构的施工,脚手架也越搭越高,达到限高后,采取搁置工字钢的形式,搭设悬挑脚手架。这种传统的脚手架操作平台使用了很多钢管、扣件等,而且传统的脚手架操作平台不能完全封闭井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随后电梯井道需要脚手架完全拆除后,才能进行电梯的后续作业。这种传统形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脚手架的安拆,提高了施工成本。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省时省力、可以随着楼层的增高而提升的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已成为建筑施工界需进一步完善优化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结构简单、支撑可靠、省时省力、可以随着楼层的增高而提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设置于电梯井内,包括操作平台本体、竖向支撑架、斜向支撑架以及卡口结构,操作平台本体与电梯井的腔的横截面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所述操作平台本体分别与位于操作平台本体下方的竖向支撑架以及横向支撑架固定连接,形成一个三角结构,所述卡口结构设置于所述竖向支撑架的下端,所述卡口结构能够卡设于下层电梯井门洞处的楼板上。优选的,在上述的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中,所述竖向支撑架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竖向杆,以及间隔设置于两根竖向杆之间的第一水平连接杆。优选的,在上述的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中,所述斜向支撑架包括一对平行设置斜向杆,以及间隔设置于两根斜向杆之间的第二水平连接杆。优选的,在上述的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中,所述操作平台上设有若干用于吊装的吊环。优选的,在上述的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中,所述吊环设置于操作平台的两侧,且每侧设置一对吊环。优选的,在上述的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中,所述操作平台包括由四根槽钢组成的矩形框架、间隔设置于矩形框架上的若干方钢管,间隔铺设于方钢管上的若干木方,所述木方与所述方钢管相垂直,以及铺设于所述木方上方的多层板。优选的,在上述的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中,所述操作平台还包括四块钢板,所述钢板分别设置于相邻槽钢的连接处。优选的,在上述的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中,所述四根槽钢的一对相平行的槽钢上分别设置一对吊环。优选的,在上述的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中,所述操作平台本体分别与位于操作平台本体下方的竖向支撑架以及横向支撑架通过焊接连接或者螺纹连接。优选的,在上述的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中,所述卡口结构为一水平支撑杆与竖向杆的下部连接组成的直角结构,所述水平支撑杆搁置于下层电梯井门洞处的楼板的上表面,所述竖向杆的下部位于所述下层电梯井门洞处的楼板的侧面的外侧。优选的,在上述的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中,所述竖向杆的位于水平支撑杆的上方的部分与水平支撑杆之间设有加强板。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通过设置操作平台本体、竖向支撑架、斜向支撑架以及卡口结构,所述操作平台本体分别与位于操作平台本体下方的竖向支撑架以及横向支撑架固定连接,形成一个三角结构,所述卡口结构设置于所述竖向支撑架的下端,所述卡口结构能够卡设于下层电梯井门洞处的楼板上。使用时,在外部组装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组装,然后利用塔吊将其吊入电梯井内,将卡口结构卡设于电梯井门洞处的楼板上,就完成了安装,随后施工人员可以在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上进行施工作业。需要进行下一层结构施工时,利用塔吊将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上吊一层即可。该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使电梯井内的施工更加便利,节省了大量材料,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的平面图(未画出多层板)。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的侧视图。其中:1-电梯井、2-竖向支撑架、21-竖向杆、22-第一水平连接杆、3-斜向支撑架、31-斜向杆、32-第二水平连接杆、4-楼板、5-槽钢、6-方钢管、7-钢板、8-吊环、9-水平支撑杆、10-加强板、11-木方、12-多层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设置于电梯井1内,包括操作平台本体、竖向支撑架2、斜向支撑架3以及卡口结构,操作平台本体与电梯井1的腔的横截面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所述操作平台本体分别与位于操作平台本体下方的竖向支撑架2以及横向支撑架固定连接,形成一个三角结构,所述卡口结构设置于所述竖向支撑架2的下端,所述卡口结构能够卡设于下层电梯井1门洞处的楼板4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通过设置操作平台本体、竖向支撑架2、斜向支撑架3以及卡口结构,所述操作平台本体分别与位于操作平台本体下方的竖向支撑架2以及横向支撑架固定连接,形成一个三角结构,所述卡口结构设置于所述竖向支撑架2的下端侧面,所述卡口结构能够卡设于下层电梯井1门洞处的楼板4上。使用时,在外部组装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组装,然后利用塔吊将其吊入电梯井1内,将卡口结构卡设于电梯井1门洞处的楼板4上,就完成了安装,此时,通过卡口结构将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搁置于下层电梯井1门洞处的楼板4上,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的上部另一侧靠在电梯井1的侧壁上,随后施工人员可以在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上进行施工作业。需要进行下一层结构施工时,利用塔吊将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上吊一层即可。该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使电梯井1内的施工更加便利,节省了大量材料,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经济效益。优选的,在上述的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中,所述竖向支撑架2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竖向杆21,以及间隔设置于两根竖向杆21之间的第一水平连接杆22。所述斜向支撑架3包括一对平行设置斜向杆31,以及间隔设置于两根斜向杆31之间的第二水平连接杆32。为了提高操作平台本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该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的整体稳定性,优选的,在上述的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中,所述操作平台包括由四根槽钢5组成的矩形框架、间隔设置于矩形框架上的若干方钢管6,间隔铺设于方钢管6上的若干木方11,所述木方11与所述方钢管6相垂直,以及铺设于所述木方11上方的多层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电梯井内,包括操作平台本体、竖向支撑架、斜向支撑架以及卡口结构,操作平台本体与电梯井的腔的横截面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所述操作平台本体分别与位于操作平台本体下方的竖向支撑架以及横向支撑架固定连接,形成一个三角结构,所述卡口结构设置于所述竖向支撑架的下端,所述卡口结构能够卡设于下层电梯井门洞处的楼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电梯井内,包括操作平台本体、竖向支撑架、斜向支撑架以及卡口结构,操作平台本体与电梯井的腔的横截面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所述操作平台本体分别与位于操作平台本体下方的竖向支撑架以及横向支撑架固定连接,形成一个三角结构,所述卡口结构设置于所述竖向支撑架的下端,所述卡口结构能够卡设于下层电梯井门洞处的楼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架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竖向杆,以及间隔设置于两根竖向杆之间的第一水平连接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支撑架包括一对平行设置斜向杆,以及间隔设置于两根斜向杆之间的第二水平连接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上设有若干用于吊装的吊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设置于操作平台的两侧,且每侧设置一对吊环。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洋方思倩杨帅林作胜周吉周述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