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宪通专利>正文

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09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井,包括井体、隔板和浮桶,所述井体一侧壁上设置有所述隔板,所述隔板上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下方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下方一侧设置有转杆,所述挡板另一侧设置有转轴,所述转杆下端连接有所述浮桶,所述隔板与所述井体粘接,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隔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挡板与所述转杆插接,所述转杆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浮桶与所述转杆插接。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隔板、挡板、转杆、转轴、限位块和浮桶,能够使分流井内的雨水污水进行分流,使雨水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同时避免污水混进江河,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井
本技术涉及分流井
,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井。
技术介绍
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避免污水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污染,且雨水的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可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目前,现有的雨水分流井在遇到污水管和雨水管时,多数采用混合方式,直接进行排放,使雨水得不到利用,造成水资源流失,甚至有些污水混进江河,造成环境的污染,其次在对雨水和污水分流时,产生大量的泥沙,容易造成分流井内堵塞,排水不通畅,同时由于泥沙长期堆积,清理困难,造成分流井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井,解决了现有的雨水分流井,在遇到污水管和雨水管时,多数采用混合方式,直接进行排放,使雨水得不到利用,造成水资源流失,甚至有些污水混进江河,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井,包括井体、隔板和浮桶,所述井体一侧壁上设置有所述隔板,所述隔板上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下方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下方一侧设置有转杆,所述挡板另一侧设置有转轴,所述转杆下端连接有所述浮桶,所述隔板与所述井体粘接,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隔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挡板与所述转杆插接,所述转杆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浮桶与所述转杆插接。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中部一侧设置有污水管,所述隔板另一侧设置有雨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污水管能够将分流后的污水进行排放。进一步的,所述雨水管一侧设置有爬撑,所述爬撑上方设置有井盖,所述爬撑下方设置有混合进水管,所述混合进水管下方设置有水位控制器,所述井体下端成型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底端中部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中部设置有电磁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沉淀池能够对污水和雨水中含有的泥沙进行沉淀。进一步的,所述污水管与所述井体焊接,所述雨水管与所述井体焊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雨水管能够将分流后的雨水进行排放。进一步的,所述爬撑与所述井体焊接,所述井盖与所述井体通过卡槽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爬撑能够方便到分流井下进行检查。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进水管与所述井体焊接,所述水位控制器与所述井体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水位控制器能够对所述沉淀池内的泥沙量进行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沉淀池焊接,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排污管通过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电磁阀能够根据所述水位控制器设定的水位压力,对所述沉淀池内的泥沙进行自动排放,使分流井内排水更通畅。(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的雨水分流井在遇到污水管和雨水管时,多数采用混合方式,直接进行排放,使雨水得不到利用,造成水资源流失,甚至有些污水混进江河,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隔板、挡板、转杆、转轴、限位块和浮桶,能够使分流井内的雨水污水进行分流,使雨水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同时避免污水混进江河,减少环境污染。2、为解决现有的雨水分流井在对雨水和污水分流时,产生大量的泥沙,容易造成分流井内堵塞,排水不通畅,同时由于泥沙长期堆积,清理困难,造成分流井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沉淀池、水位控制器、排污管和电磁阀,不仅能够避免分流井内的泥沙造成堵塞,使排水通畅,而且还能够对分流井内的泥沙实现自动排放,减少清理工作量,降低了分流井维护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井的主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井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井中隔板、挡板和浮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井体;2、隔板;3、限位块;4、挡板;5、转杆;6、转轴;7、浮桶;8、污水管;9、雨水管;10、爬撑;11、井盖;12、混合进水管;13、水位控制器;14、沉淀池;15、排污管;16、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井,包括井体1、隔板2和浮桶7,井体1一侧壁上设置有隔板2,隔板2上端设置有限位块3,限位块3下方设置有挡板4,挡板4下方一侧设置有转杆5,挡板4另一侧设置有转轴6,转杆5下端连接有浮桶7,隔板2中部一侧设置有污水管8,隔板2另一侧设置有雨水管9,通过污水管8能够将分流后的污水进行排放,雨水管9一侧设置有爬撑10,爬撑10上方设置有井盖11,爬撑10下方设置有混合进水管12,混合进水管12下方设置有水位控制器13,水位控制器13型号为BZ050,是指通过机械式或电子式的方法来进行高低水位的控制,可以控制电磁阀、水泵等部件的自动启停,井体1下端成型有沉淀池14,沉淀池14底端中部设置有排污管15,排污管15中部设置有电磁阀16,通过沉淀池14能够对污水和雨水中含有的泥沙进行沉淀,污水管8与井体1焊接,雨水管9与井体1焊接,通过雨水管9能够将分流后的雨水进行排放,爬撑10与井体1焊接,井盖11与井体1通过卡槽连接,通过爬撑10能够方便到分流井下进行检查。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隔板2与井体1粘接,限位块3与隔板2通过螺钉连接,挡板4与转杆5插接,转杆5与转轴6转动连接,浮桶7与转杆5插接,通过设置隔板2、挡板4、转杆5、转轴6、限位块3和浮桶7,能够使分流井内的雨水污水进行分流,使雨水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同时避免污水混进江河,减少环境污染。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混合进水管12与井体1焊接,水位控制器13与井体1通过螺钉连接,排污管15与沉淀池14焊接,电磁阀16与排污管15通过螺纹连接,不仅能够避免分流井内的泥沙造成堵塞,使排水通畅,而且还能够对分流井内的泥沙实现自动排放,减少清理工作量,降低了分流井维护的成本。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将电磁阀16和水位控制器13接通电源,把雨水污水接入混合进水管12,平时流入的污水,可直接从污水管8进行排放,在遇到下大雨时,分流井内的污水雨水量大,水位将浮桶7托起,转动转杆5带动挡板4将污水管8进行封闭,使得分流井内的雨水进过雨水管9流出,同时分流井内的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落入沉淀池14内,根据水位控制器13设定的水压,同时带动电磁阀16,将沉淀池14内的泥沙通过排污管15,实现自动排放,并收集,该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1)、隔板(2)和浮桶(7),所述井体(1)一侧壁上设置有所述隔板(2),所述隔板(2)上端设置有限位块(3),所述限位块(3)下方设置有挡板(4),所述挡板(4)下方一侧设置有转杆(5),所述挡板(4)另一侧设置有转轴(6),所述转杆(5)下端连接有所述浮桶(7),所述隔板(2)与所述井体(1)粘接,所述限位块(3)与所述隔板(2)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挡板(4)与所述转杆(5)插接,所述转杆(5)与所述转轴(6)转动连接,所述浮桶(7)与所述转杆(5)插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1)、隔板(2)和浮桶(7),所述井体(1)一侧壁上设置有所述隔板(2),所述隔板(2)上端设置有限位块(3),所述限位块(3)下方设置有挡板(4),所述挡板(4)下方一侧设置有转杆(5),所述挡板(4)另一侧设置有转轴(6),所述转杆(5)下端连接有所述浮桶(7),所述隔板(2)与所述井体(1)粘接,所述限位块(3)与所述隔板(2)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挡板(4)与所述转杆(5)插接,所述转杆(5)与所述转轴(6)转动连接,所述浮桶(7)与所述转杆(5)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中部一侧设置有污水管(8),所述隔板(2)另一侧设置有雨水管(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9)一侧设置有爬撑(10),所述爬撑(10)上方设置有井盖(11),所述爬撑(10)下方设置有混合进水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宪通
申请(专利权)人:李宪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