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喷焊火花塞金属环的喷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98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喷焊火花塞金属环的喷焊设备,包括:机架,界定出首尾相连的延伸通道;承载座,用于承载所述火花塞的陶瓷体,复数个所述承载座沿着所述延伸通道的延伸方向环绕一周布置,相邻两个所述承载座之间抵接;驱动装置,其驱动所述承载座沿着所述延伸通道移动,所述驱动装置还配置成可驱动所述承载座绕其自身轴线转动;喷焊装置,所述喷焊装置适用于将金属粉末喷涂至所述陶瓷体的环形凹槽上并形成金属环。应用本技术方案可提供喷焊金属环的技术工艺的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喷焊火花塞金属环的喷焊设备
本技术涉及汽车汽油点火的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适用于喷焊火花塞金属环的喷焊设备。
技术介绍
火花塞的主要作用是在汽油机点火系统中将高压电流引入气缸产生电火花,以点燃可燃混合气体的部件。现在市场上一般有两种火花塞,分别是传统单侧极火花塞和多侧极火花塞。传统单侧极火花塞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侧电极盖住了中心电极。当两极间高压放电时,火花间隙处的混合气将吸收火花热量并因电离被激活而形成“火核”。火核形成的场所一般在接近侧电极处,热量将较多地被侧电极吸收,即电极的“消焰作用”,它减少了火花能量,降低了跳火性能。于是,在上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三侧极火花塞。与单侧极相比,多侧极的火花间隙由多个侧电极的断面(冲成圆孔)和中心电极的圆柱面构成,这种旁置式的火花间隙消除了侧电极盖住中心电极的缺点,增加了火花的“可达性”,火花能量较大,较容易深入汽缸内部,有助于改善混合气燃烧状况并减少废气排放。由于多侧极提供了多个跳火通道,因而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点火的可靠性。这里必须指出,放电的瞬间只能是一条通道跳火,不可能多侧极同时跳火。然而,现有多侧极火花塞基本与中国专利号:03249134.4;专利名:多点点火火花塞所公开的技术一致,该技术非常容易在其所述浮动电极和中心电极之间产生积碳,造成发动机不易启动,严重的缩短了火花塞的使用寿命,且在高速时容易发生“缺火”现象。现有技术中由于过渡金属环的特定位置及考虑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常规的金属加工工艺无法实现,通常只能采用电镀和热喷涂这二种工艺来实现,电镀工艺生产效率极低、镀层在沉积过程中由于存在尖端放电现象,镀层外观形成许多犄角,严重影响了后道的金属环成型加工和产品的成品率,同时由于受限于镀液成分的局限性,难于获得同时具备耐高温、耐电火花腐蚀、耐化学介质腐蚀材质要求的金属环。本申请人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510359005.8金属喷焊技术工艺,将喷束中的金属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陶瓷体的凹槽部,再经过高温重熔使之形成冶金结构性质的金属涂层紧紧地嵌合在凹槽上,从而获得完全符合使用要求的金属环,现有的喷焊方式采用人工喷焊,耗时多,且无法保证效果,本申请人在此提供一种适用于喷焊该金属环的技术工艺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喷焊该金属环的技术工艺的设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喷焊火花塞金属环的喷焊设备,包括:机架,界定出首尾相连的延伸通道;多个承载座,用于承载所述火花塞的陶瓷体,所述承载座沿着所述延伸通道的延伸方向环绕一周布置,相邻两个所述承载座之间抵接;驱动装置,其驱动所述承载座沿着所述延伸通道移动,所述驱动装置还配置成可驱动所述承载座绕其自身轴线转动;喷焊装置,所述喷焊装置适用于将金属粉末喷涂至所述陶瓷体的环形凹槽上并形成金属环。优选地,所述延伸通道包括沿着其延伸方向延伸一段距离的喷焊段,所述驱动装置配置成当所述承载座经过所述喷焊段时,所述承载座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优选地,所述承载座经过所述喷焊段时至少绕自身轴线转动三周。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夹抵所述承载座的自转驱动轮和自转皮带,所述自转驱动轮界定出所述喷焊段的内周壁,所述自转皮带界定出所述喷焊段的外周壁,所述自转驱动轮和所述自转皮带的速度不同并迫使所述承载座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优选地,所述延伸通道包括沿着其延伸方向延伸一段距离的驱动段,所述驱动装置配置成当所述承载座经过所述驱动段时,所述承载座沿着所述延伸通道移动。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移动驱动轮,所述机架界定出所述驱动段的外周壁,所述承载座被夹抵在所述移动驱动轮和机架之间,当所述移动驱动轮转动时带动所述承载座沿着所述延伸通道移动。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包绕在所述移动驱动轮外的抵接皮带,所述承载座被夹抵在所述抵接皮带和机架之间。优选地,所述延伸通道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驱动段和喷焊段之间的连接段,所述抵接皮带延伸设置在所述驱动段和连接段上并界定出所述驱动段和连接段的内周壁。优选地,所述驱动段和喷焊段分别设置在所述延伸通道的两侧,具有两个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驱动段和喷焊段。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专用的喷焊设备,省时省力且保证喷焊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喷焊设备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喷焊设备移动驱动轮一侧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喷焊设备移动驱动轮一侧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喷焊设备自转驱动轮一侧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喷焊设备自转驱动轮一侧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承载座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喷焊设备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技术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参阅图1-图7,一种适用于喷焊火花塞金属环的喷焊设备100,包括:机架1,界定出首尾相连的延伸通道11;承载座2,用于承载所述火花塞的陶瓷体200,复数个所述承载座2沿着所述延伸通道11的延伸方向环绕一周布置,相邻两个所述承载座2之间抵接;驱动装置,其驱动所述承载座2沿着所述延伸通道11移动,所述驱动装置还配置成可驱动所述承载座2绕其自身轴线转动;喷焊装置4,所述喷焊装置4适用于将金属粉末喷涂至所述陶瓷体200的环形凹槽210上并形成金属环。所述延伸通道11包括沿着其延伸方向延伸一段距离的喷焊段111,所述驱动装置配置成当所述承载座2经过所述喷焊段111时,所述承载座2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所述延伸通道11还包括沿着其延伸方向延伸一段距离的驱动段112,所述驱动装置配置成当所述承载座2经过所述驱动段112时,所述承载座2沿着所述延伸通道11移动,所述延伸通道11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驱动段112和喷焊段111之间的连接段1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2在经过所述驱动段112后进入所述连接段113,随后进入所述喷焊段111,所述承载座2在所述喷焊段111内受所述驱动装置作用而绕其自身转动,所述陶瓷体200跟随着一起转动,所述承载座2经过所述喷焊段111时至少绕自身轴线转动三周,故所述喷焊装置4喷焊时可以将涂料均匀的喷焊在所述陶瓷体200的环形槽内,当然,在一些简单替换中,所述承载座2转动圈数可以大于三周。所述承载座2包括移动在所述延伸通道11内的圆座21和从所述圆座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喷焊火花塞金属环的喷焊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界定出首尾相连的延伸通道;/n承载座,用于承载所述火花塞的陶瓷体,复数个所述承载座沿着所述延伸通道的延伸方向环绕一周布置,相邻两个所述承载座之间抵接;/n驱动装置,其驱动所述承载座沿着所述延伸通道移动,所述驱动装置还配置成可驱动所述承载座绕其自身轴线转动;/n喷焊装置,所述喷焊装置适用于将金属粉末喷涂至所述陶瓷体的环形凹槽上并形成金属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喷焊火花塞金属环的喷焊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界定出首尾相连的延伸通道;
承载座,用于承载所述火花塞的陶瓷体,复数个所述承载座沿着所述延伸通道的延伸方向环绕一周布置,相邻两个所述承载座之间抵接;
驱动装置,其驱动所述承载座沿着所述延伸通道移动,所述驱动装置还配置成可驱动所述承载座绕其自身轴线转动;
喷焊装置,所述喷焊装置适用于将金属粉末喷涂至所述陶瓷体的环形凹槽上并形成金属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通道包括沿着其延伸方向延伸一段距离的喷焊段,所述驱动装置配置成当所述承载座经过所述喷焊段时,所述承载座绕其自身轴线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经过所述喷焊段时至少绕自身轴线转动三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夹抵所述承载座的自转驱动轮和自转皮带,所述自转驱动轮界定出所述喷焊段的内周壁,所述自转皮带界定出所述喷焊段的外周壁,所述自转驱动轮和所述自转皮带的速度不同并迫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道奇林鸿兴王少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唯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