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83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编码器。该编码器包括旋转板、第一处理装置和第二处理装置。在旋转板上设有编码图案。编码图案具有沿旋转板的旋转方向彼此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狭缝。第一处理装置具有:朝向编码图案照射光的第一发光部;第一受光部,该第一受光部通过接受从第一发光部发出的、通过了编码图案的光,来产生与旋转板的旋转对应的信号;和对来自第一受光部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第一处理电路部。第二处理装置具有:朝向编码图案照射光的第二发光部;第二受光部,其通过接受从第二发光部发出的、通过了编码图案的光,来产生与旋转板的旋转对应的信号;和对来自第二受光部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第二处理电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编码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测量例如旋转轴的旋转速度和旋转位置等的编码器。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通过检测设在旋转轴上的旋转标记板的标记,来测量旋转轴的旋转速度和旋转位置的编码器。通过检测旋转标记板的标记而获得的编码器信号由设在印刷基板上的电子电路部进行处理,并作为编码器输出导出到外部(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41996号公报但是,在这样的现有的编码器中,由于相对于一个旋转标记板只有一个导出编码器输出的系统,所以为了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必须在旋转轴上设置多个编码器。因此不能降低成本,用于设置各编码器的空间也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能够提高可靠性的编码器。本专利技术的编码器包括:旋转板,其上设有编码图案,该编码图案具有沿旋转方向彼此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狭缝;第一处理装置,其具有:朝向编码图案照射光的第一发光部;第一受光部,该第一受光部通过接受从第一发光部发出的、通过了编码图案的光,来产生与旋转板的旋转对应的信号;和对来自第一受光部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第一处理电路部;以及第二处理装置,其具有:朝向编码图案照射光的第二发光部;第二受光部,该第二受光部通过接受从第二发光部发出的、通过了编码图案-->的光,来产生与旋转板的旋转对应的信号;和对来自第二受光部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第二处理电路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编码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在图中,在井道1内设置有一对轿厢导轨2和一对对重导轨(未图示)。轿厢3可升降地配置在各轿厢导轨2之间。对重4可升降地配置在各对重导轨之间。在井道1内的上部设有作为驱动装置的曳引机5。在曳引机5的驱动绳轮5a上绕挂有多根主绳索6。轿厢3和对重4通过各主绳索6悬吊在井道1内。轿厢3和对重4借助于曳引机5的驱动力分别由轿厢导轨2和对重导轨引导着在井道1内升降。在轿厢3的下部设有当轿厢3的速度异常时进行动作的紧急停止装置(未图示)。紧急停止装置通过抓住各轿厢导轨2来阻止轿厢3下落。另外,在井道1内的上部设有使紧急停止装置动作的限速器7。并且,在井道1内的下部设有张紧轮8。限速器7具有:具有旋转轴9的限速器主体10;以及与旋转轴9形成为一体、且能够相对于限速器主体10旋转的限速器绳轮11。在限速器绳轮11和张紧轮8上绕挂有限速器绳索12。限速器绳索12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与紧急停止装置的操作部(未图示)连接。限速器绳轮11和张紧轮8伴随轿厢3的升降而分别旋转。在旋转轴9上设有编码器13,该编码器13产生与限速器绳轮11的旋转对应的信号。当轿厢3的速度异常时,限速器绳索12被限速器7把持。限速器绳索12的移动通过由限速器7把持而停止。由此,轿厢3相对于限速器绳-->索12移动,使得紧急停止装置动作。在井道1内设有控制电梯的运转的控制装置14。在控制装置14上分别电连接有曳引机5和编码器13。控制装置14根据来自编码器13的信息对曳引机5的驱动进行控制。此外,在井道1内的下部设有:用于缓和对轿厢3的冲击的轿厢用缓冲装置15;和用于缓和对对重4的冲击的对重用缓冲装置16。图2是表示图1中的编码器13的立体图。在图中,在旋转轴9上通过轴承18可自由旋转地支承有壳体17。旋转轴9的前端部通到壳体1内。壳体17具有:旋转轴9所贯通的轴贯通部17a;在旋转轴9的轴线方向上与轴贯通部17a对置的对置部17b;以及设在轴贯通部17a与对置部17b各自的外周部之间的侧部17c。轴贯通部17a和对置部17b分别与旋转轴9的轴线垂直。轴承18配置在轴贯通部17a与旋转轴9之间。在旋转轴9上固定有能够与旋转轴9一体地旋转的旋转板19。旋转板19配置在壳体17内。另外,旋转板19相对于旋转轴9的轴线垂直。在旋转板19上以包围旋转轴9的方式设有编码图案20。编码图案20具有沿旋转板19的旋转方向(周向)彼此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狭缝21。各狭缝21沿旋转板19的径向延伸。在壳体17内固定有配置在旋转板19与对置部17b之间的绝缘性的印刷基板22。印刷基板22相对于旋转轴9的轴线垂直。在轴贯通部17a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可发光的第一发光元件(第一发光部)23和第二发光元件(第二发光部)24。此外,作为第一发光元件23和第二发光元件24,例如可以举出LED(发光二极管)等。第一发光元件23和第二发光元件24分别朝向编码图案20照射光。从第一发光元件23和第二发光元件24照射的光的方向与旋转轴9的轴线平行。另外,第一发光元件23和第二发光元件24沿旋转板19的旋转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本示例中,第一发光元件23和第二发光元件24关于旋转轴9的轴线配置在相互对称的位置上。在印刷基板22上设有:第一受光元件(第一受光部)25,其用于接受从第一发光元件23发出的、通过了编码图案20的光;和第二受光元-->件(第二受光部)26,其用于接受从第二发光元件24发出的、通过了编码图案20的光。第一受光元件25和第二受光元件26是将光转换成电信号的元件。作为第一受光元件25和第二受光元件26,例如可以举出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等。第一受光元件25隔着编码图案20与第一发光元件23对置。另外,第二受光元件26隔着编码图案20与第二发光元件24对置。当旋转板19旋转时,编码图案20反复地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3的光通过或者将其遮蔽。即,从第一发光元件23观察,当狭缝21的位置与第一受光元件25的位置一致时,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3的光通过编码图案20,当狭缝21的位置与第一受光元件25的位置错开时,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3的光被编码图案20遮蔽。由此,当旋转板19旋转时,第一受光元件25通过编码图案20接受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3的光,并由此产生与旋转板19的旋转对应的脉冲信号。另外,当旋转板19旋转时,编码图案20反复地使来自第二发光元件24的光通过或者将其遮蔽。即,从第二发光元件24观察,当狭缝21的位置与第二受光元件26的位置一致时,来自第二发光元件24的光通过编码图案20,当狭缝21的位置与第二受光元件26的位置错开时,来自第二发光元件24的光被编码图案20遮蔽。由此,当旋转板19旋转时,第二受光元件26通过编码图案20接受来自第二发光元件24的光,并由此产生与旋转板19的旋转对应的脉冲信号。在印刷基板22上设有:对来自第一受光元件25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第一处理电路部27;和对来自第二受光元件26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第二处理电路部28。即,第一处理电路部27进行这样的处理:对来自第一受光元件的脉冲信号进行波形整形、并将其作为编码器的输出信号。另外,第二处理电路部28进行这样的处理:对来自第二受光元件的脉冲信号进行波形整形、并将其作为编码器的输出信号。第一处理电路部27和第二处理电路部28彼此电绝缘。在第一处理电路部27与控制装置14之间电连接有作为第一传输线的第一缆线29。第一缆线29通过第一连接器30可装卸地与第一处理电-->路部27连接。另外,在第二处理电路部28与控制装置14之间电连接有作为第二传输线的第二缆线31。第二缆线31通过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编码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编码器包括:旋转板,其上设有编码图案,该编码图案具有沿旋转方向彼此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狭缝;第一处理装置,其具有:朝向上述编码图案照射光的第一发光部;第一受光部,该第一受光部通过接受从上述第一发光部发出的、通过了上述编码图案的光,来产生与上述旋转板的旋转对应的信号;和对来自上述第一受光部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第一处理电路部;以及第二处理装置,其具有:朝向上述编码图案照射光的第二发光部;第二受光部,该第二受光部通过接受从上述第二发光部发出的、通过了上述编码图案的光,来产生与上述旋转板的旋转对应的信号;和对来自上述第二受光部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第二处理电路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编码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编码器包括:旋转板,其上设有编码图案,该编码图案具有沿旋转方向彼此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狭缝;第一处理装置,其具有:朝向上述编码图案照射光的第一发光部;第一受光部,该第一受光部通过接受从上述第一发光部发出的、通过了上述编码图案的光,来产生与上述旋转板的旋转对应的信号;和对来自上述第一受光部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第一处理电路部;以及第二处理装置,其具有:朝向上述编码图案照射光的第二发光部;第二受光部,该第二受光部通过接受从上述第二发光部发出的、通过了上述编码图案的光,来产生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妻木宣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