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单晶片生产用振动给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61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化硅单晶片生产用振动给料器,包括有振动器和漩涡盘;所述漩涡盘设置在振动器上方;所述漩涡盘内壁螺旋向上设置有给料轨道;所述给料轨道的出料端侧壁上断开有分料缺口;所述分料缺口处活动设置有用以筛选碳化硅晶片形态的调整拨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常用电阻测定装置大多采用人工依次上料,不能自动连续均匀的进料且进料过程中不能高效筛选碳化硅晶片形态导致进料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化硅单晶片生产用振动给料器
本技术涉及碳化单晶片加工工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碳化硅单晶片生产用振动给料器。
技术介绍
碳化硅晶片的主要应用领域有LED固体照明和高频率器件。该材料具有高出传统硅数倍的禁带、漂移速度、击穿电压、热导率、耐高温等优良特性,在高温、高压、高频、大功率、光电、抗辐射、微波性等电子应用领域和航天、军工、核能等极端环境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电阻是检测碳化硅晶片的品质的重要参数,由于碳化硅单晶片的体积小且需要测定的量较大,常用电阻测定装置大多采用人工依次上料,不能自动连续均匀的进料且进料过程中不能高效筛选碳化硅晶片形态导致给料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化硅单晶片生产用振动给料器,解决常用电阻测定装置大多采用人工依次上料,不能自动连续均匀的进料且进料过程中不能高效筛选碳化硅晶片形态导致进料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碳化硅单晶片生产用振动给料器,包括有振动器和漩涡盘;所述漩涡盘设置在振动器上方;所述漩涡盘内壁螺旋向上设置有给料轨道;所述给料轨道的出料端侧壁上断开有分料缺口;所述分料缺口处活动设置有用以筛选碳化硅晶片形态的调整拨片;进一步的,所述调整拨片与给料轨道底部留有高度可调整的通道;进一步的,所述调整拨片的一端伸出分料缺口;所述调整拨片的另一端上下活动设置在给料轨道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给料轨道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调整拨片一侧边缘对应滑槽设置有卡筋;所述卡筋上下滑动设置在滑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卡筋上端向外水平延伸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给料轨道上边缘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条向下延伸有卡钩;所述卡钩与给料轨道外壁连接;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调整拨片下边缘设置有橡胶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1、振动给料器能够将体积小厚度薄的碳化硅片均匀、定时、连续地输送到检测系统的自动上料装置上去,实现连续均匀地喂料,有利于连续稳定的对碳化硅片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2、避免人工依次上料的工作强度,使用时只需要工人一次性进料一定量的物料即可自动依次连续的进行喂料;3、在给料轨道的出料端设置的分料缺口处设置调整拨片能够将不同形态的碳化硅片进行筛分,使得振动给料器送出的碳化硅晶片都保持平面朝上的形态,利于检测系统的检测;4、调整拨片将立起来的碳化硅片通过分料缺口分离出给料轨道,使之落入下一层的给料轨道,重新振动螺旋上料;而形态符合要求的碳化硅片则通过调整拨片继续从给料轨道向外依次有序的输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漩涡盘结构示意图。图3为调整拨片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调整拨片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振动器;2.漩涡盘;3.给料轨道;4.分料缺口;5.调整拨片;6.滑槽;7.卡筋;8.限位条;9.卡钩;10.橡胶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至4所示,一种碳化硅单晶片生产用振动给料器,包括有振动器1和漩涡盘2;所述漩涡盘2设置在振动器1上方;所述漩涡盘2内壁螺旋向上设置有给料轨道3;所述给料轨道3的出料端侧壁上断开有分料缺口4;所述分料缺口4处活动设置有用以筛选碳化硅晶片形态的调整拨片5;本实施例中,振动器1的震源选择常规激振器且电连接至外接电源;振动器1和漩涡盘2的连接方式采用常规振动给料器的固定连接方式;漩涡盘2内螺旋设置的给料轨道3能够受到角振动力,碳化硅单片在螺旋上升的给料轨道3内受到该角振动力后,逐渐向上一层轨道振动排列,从而逐渐单个排列地输出轨道;由于碳化硅单片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圆柱形薄片,受到振动后可能出现碳化硅片立起来(曲面朝上)的形态,对于电阻检测系统,需要碳化硅单片保持平面朝上的形态;调整拨片5能够将立起来的碳化硅薄片则受到调整拨片5的引导通过分料缺口4再次落入下层的给料轨道3上,重新振动上料,实现在进入自动上料装置前,对碳化硅薄片形态的调整。振动给料器能够将体积小厚度薄的碳化硅片均匀、定时、连续地输送到检测系统的自动上料装置上去,实现连续均匀地喂料,有利于连续稳定的对碳化硅片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避免人工依次上料的工作强度,使用时只需要工人一次性进料一定量的物料即可自动依次连续的进行喂料;在给料轨道3的出料端设置的分料缺口4处设置调整拨片5能够将不同形态的碳化硅片进行筛分,使得振动给料器送出的碳化硅晶片都保持平面朝上的形态,利于检测系统的检测;调整拨片5将立起来的碳化硅片通过分料缺口4分离出给料轨道3,使之落入下一层的给料轨道3,重新振动螺旋上料;而形态符合要求的碳化硅片则通过调整拨片5继续从给料轨道3向外依次有序的输出。所述调整拨片5与给料轨道3底部留有高度可调整的通道;调整拨片5和给料轨道3底部之间留有的通道能够恰好使得平面朝上的碳化硅薄片通过,继续通过给料轨道3依次连续的喂料;而通道的高度可以根据碳化硅薄片的规格进行适应的调整,以适应于不同的加工尺寸的碳化硅薄片。所述调整拨片5的一端伸出分料缺口4;所述调整拨片5的另一端上下活动设置在给料轨道3侧壁上;调整拨片5的一端伸出分料缺口4后,有利于将立起来的碳化硅晶片导出给料轨道3,进而受重力自然落到下一层的给料轨道3,再次振动上料;调整拨片5另一端上下活动设置在给料轨道3远离分料缺口4的侧壁上,以实现给料轨道3之间的高度调整,从而调整通道的高度,适应于不同加工尺寸的碳化硅晶片。所述给料轨道3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滑槽6;所述调整拨片5一侧边缘对应滑槽6设置有卡筋7;所述卡筋7上下滑动设置在滑槽6内;卡筋7上下滑动卡设在给料轨道3的滑槽6上,便于稳定安装调整拨片5,有利于调整拨片5选择适宜的安装高度。所述卡筋7上端向外水平延伸有限位条8;所述限位条8与给料轨道3上边缘活动连接;卡筋7从调整拨片5的下端向上延伸设置,其长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而限位条8设置在卡筋7的上端部,通过限位条8搭接在给料轨道3的上边缘上,挡住调整拨片5继续下落,从而实现对调整拨片5安装高度的可调节,实现对通道高度的选择。所述限位条8向下延伸有卡钩9;所述卡钩9与给料轨道3外壁连接;限位条8断布向下延伸的卡钩9能够进一步勾在给料轨道3的外壁上,有利于提高调整拨片5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调整拨片5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且选择轻质材料,例如薄钢片或塑料片,可根据需要选择任意一种合理的材质。所述调整拨片5下边缘设置有橡胶条10;橡胶条10能够避免调整拨片5的下边缘划花碳化硅晶片的表面;起到保护的作用;橡胶条10选择常规形态橡胶条10;其表面可加工成光滑曲面,有利于保护碳化硅晶片表面形貌。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化硅单晶片生产用振动给料器,包括有振动器(1)和漩涡盘(2);所述漩涡盘(2)设置在振动器(1)上方;所述漩涡盘(2)内壁螺旋向上设置有给料轨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轨道(3)的出料端侧壁上断开有分料缺口(4);所述分料缺口(4)处活动设置有用以筛选碳化硅晶片形态的调整拨片(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硅单晶片生产用振动给料器,包括有振动器(1)和漩涡盘(2);所述漩涡盘(2)设置在振动器(1)上方;所述漩涡盘(2)内壁螺旋向上设置有给料轨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轨道(3)的出料端侧壁上断开有分料缺口(4);所述分料缺口(4)处活动设置有用以筛选碳化硅晶片形态的调整拨片(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单晶片生产用振动给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拨片(5)与给料轨道(3)底部留有高度可调整的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单晶片生产用振动给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拨片(5)的一端伸出分料缺口(4);所述调整拨片(5)的另一端上下活动设置在给料轨道(3)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红彬宛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雅利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