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振动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597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7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声音振动致动器(100)包括:壳体(10),其包括下部壳体(10a)、侧部壳体(10b)及上部壳体(10c),形成内部空间;线圈部(20),其与所述上部壳体(10c)相结合,从外部获得电源的供给;磁体部(30),其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弹性部件(40),其一面与所述磁体部(30)相结合;以及重量部(50),其与所述上部壳体(10c)相结合。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重量部结合于声音振动致动器中使得振动产生的构成要素的外侧,从而可控制高频率共振频带的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声音振动致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声音振动致动器。更加详细地涉及一种可使得高频频带的振动产生并控制高频频带的振动的声音振动致动器。
技术介绍
通常,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不仅实现通话等接口,还实现用于将键输入、事件产生、应用运行等对接于用户的振动功能(触觉),作为用于实现振动功能的驱动装置,使用通过将电磁力快速转换成机械驱动力而使得上下振动产生的振动电机。另外,近来,由于移动设备流行前屏幕的比例占90%以上的无边框设计,因此公开了一种将现有的配置于移动终端前面的声音扬声器、接收器孔等配置在移动终端内的技术,作为这些技术之一,正在开发一种通过使用电磁力的振动电机的频率控制来产生期望的声音的声音致动器。尤其,为了在移动终端内部实现声音功能,声音振动致动器需要一种不仅能够控制可以产生高音域的声音的高共振频率的振动,而且能够控制高频带振动的技术。换句话说,需要一种可通过产生各种频带的共振频率来提供扬声器、接收器等声音功能的声音振动致动器,本专利技术与此有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声音振动致动器,其可控制共振频率。本专利技术想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声音振动致动器,其可控制各种频带中高频带的频率。本专利技术想要解决的又另一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声音振动致动器,其安装于外部音响产生装置,从而可以执行振动产生装置和音响产生装置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课题并非限于上面提及的技术课题,通常的技术人员通过下面的记载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未提及的又另一技术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声音振动致动器包括:壳体,其包括下部壳体、侧部壳体及上部壳体,形成内部空间;线圈部,其与所述上部壳体相结合,从外部获得电源的供给;磁体部,其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以及弹性部件,其一面与所述磁体部相结合;以及重量部,其与所述上部壳体相结合。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重量部可配置于所述上部壳体的上部。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下部壳体可固定于外部音响产生部。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上部壳体在中心部还可包括所述线圈及供所述线圈轭安装的凸出部。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凸出部可以是从所述上部壳体的外侧向内侧压入的中空形状。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重量部可包括:第一区域,其与配置有上部壳体的凸出部的中心区域相接;及第二区域,在除所述第一区域外的区域,与所述上部壳体隔开既定间隔。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重量部的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可以比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厚。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重量部还可包括轴,轴从所述第一区域延长,配置于具有所述中空形状的凸出部的内侧。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重量部为从中心部贯通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的环形状,还包括插入于所述环形状的重量部的轴。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轭可配置于所述线圈的下部。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重量部与所述线圈部可利用压入方式、粘合(bonding)方式及焊接方式中一个方式相结合。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重量部可以由具有比所述线圈部及所述上部壳体大的比重的材料形成。根据一个实施例,包括所述下部壳体、所述侧部壳体及所述上部壳体的壳体可以由磁性物质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构成声音振动致动器的构成要素的结合方式进行变形,不仅产生低频率共振频带的振动,还可以产生高频率共振频带的振动。此外,使得重量部结合于声音振动致动器中产生振动的构成要素的外侧,从而可控制高频率共振频带的振动。此外,借助于以与构成声音振动致动器的外观的壳体中使得振动产生的上部壳体的上侧隔开既定间隔的形式结合的重量部,不妨碍上部壳体的振动,可控制高频率共振频带的振动。此外,安装了声音振动致动器的外部音响产生部可产生从低音域至高音域的各种频带的音响。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并非限于上面提及的效果,通常的技术人员可从下面的记载清楚地了解到未提及的其他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的声音振动致动器的立体图。图2和图3是沿图1的A-A’线切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声音振动致动器的截面图。图4是沿图1中示出的A-A’线切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声音振动致动器的截面图。图5是沿图1中示出的A-A’线切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及第五实施例的声音振动致动器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声音振动致动器的特性变化图表的图。标号说明100:声音振动致动器10:壳体10a:下部壳体10b:侧部壳体10c:上部壳体11:凸出部20:线圈部22:线圈24:线圈轭30:磁体部32:磁体34:重量体36:轭40:弹性部件50:重量部50a:轴60:缓冲部件70:结合部件S:外部音响产生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特征、实现这些的方法通过与附图一起详细后述的实施例即可明确。但是,本专利技术并非限定于下面揭示的实施例,可以实现为相互不同的各种形态,只是,本实施例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揭示完整,为了向本专利技术所属的
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完整地告知专利技术范畴而提供,本专利技术仅仅通过权利要求的范畴来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参照标号指代相同的构成要素。如果没有其他定义,则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及科学术语)可以以本专利技术所属的
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可以普遍理解的含义使用。此外,除非明确定义,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术语不应被理想地或者过度地解释。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说明实施例,并非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除非在句子中明确提到,本说明书中单数型包括复数型。就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comprises)”及/或“包括的(comprising)”而言,提到的构成要素、步骤、操作及/或元件不排除一个以上的其他构成要素、步骤、操作及/或元件的存在或增加。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的声音振动致动器(100)的立体图。在说明图1之前,本专利技术中的声音振动致动器100作为使得振动及由振动产生的音响产生的装置,借助于内部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电磁力使得振动产生,至少一个面与外部音响产生部S结合,从而可使得由振动产生的音响产生。参照图1,声音振动致动器100为扁平的圆筒形状,在下部露出用于向声音振动致动器100供应电源的输入端子(未示出)。在此,输入端子作为从声音振动致动器100的内部向外部引出的电源供给端子,可以用FPC薄薄地形成。据此,声音振动致动器100的下部面追加配置有可供输入端子安装的基板安装部,或者下部壳体10a可包括凸出形状。另外,图1中,声音振动致动器100在下部包括输入端子,由此可理解输入端子配置于下部,但是并非限于此,输入端子具有弯曲的形状,也可以向声音振动致动器100内部空间的上侧供应电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声音振动致动器,其包括:/n壳体(10),其包括下部壳体(10a)、侧部壳体(10b)及上部壳体(10c),形成内部空间;/n线圈部(20),其与所述上部壳体(10c)相结合,从外部获得电源的供给;/n磁体部(30),其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n弹性部件(40),其一面与所述磁体部(30)相结合;以及/n重量部(50),其与所述上部壳体(10c)相结合。/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07 KR 10-2019-00144641.一种声音振动致动器,其包括:
壳体(10),其包括下部壳体(10a)、侧部壳体(10b)及上部壳体(10c),形成内部空间;
线圈部(20),其与所述上部壳体(10c)相结合,从外部获得电源的供给;
磁体部(30),其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
弹性部件(40),其一面与所述磁体部(30)相结合;以及
重量部(50),其与所述上部壳体(10c)相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振动致动器,其中,
所述重量部(50)配置于所述上部壳体(10c)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振动致动器,其中,
所述下部壳体(10a)固定于外部音响产生部(S)。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音振动致动器,其中,
所述上部壳体(10c)在中心部包括凸出部(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声音振动致动器,其中,
所述凸出部(11)是从所述上部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锡俊崔准根孙延昊金容泰金容振金承旭文东秀
申请(专利权)人:MPLUS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