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球体阻隔防爆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550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球体阻隔防爆材料,包括外球体,在外球体的内部活动设置有两个内球体,在外球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圆形中隔板,两个内球体分别位于中隔板两侧的外球体内部,外球体和内球体上分别均匀分布有多个防爆孔,中隔板上也设置有多个防爆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球形阻隔防爆材料的自身灵活性,球体内部空间可以随着晃动自由分隔,降低球形阻隔防爆材料生产难度,提高球形阻隔防爆材料的抗震性以及阻隔防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球体阻隔防爆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球体阻隔防爆材料,属于球体结构阻隔防爆材料

技术介绍
随着阻隔防爆材料在各个领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材料的各项性能都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耐酸碱、良好的耐候性、耐震动、防塌陷等;传统的阻隔防爆材料都是层状结构,这种结构的阻隔防爆材料震动易破碎,耐酸碱能力差;还有一种多分隔空间镂空金属球,如中国技术专利(公告号为CN204822756U)公开的一种球形阻隔防爆材料,可以用在汽车油箱、甲醇储罐、运油车、甲醇汽油储罐和一些高温操作环境的容器,例如化学反应釜、炼化厂回收炉、废气处理炉等;但是通过实际使用发现,由于球形阻隔防爆材料内部被多个半圆板分隔成多个空间,虽然防爆性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这种球形阻隔防爆材料内部的半圆板设置的较多,整体结构复杂,不易生产制造,同时,过多的半圆板导致球形阻隔防爆材料内部过于紧密,不够灵活,若发生晃动则这种球形阻隔防爆材料易推波助澜,失去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球体阻隔防爆材料,提高球形阻隔防爆材料的自身灵活性,球体内部空间可以随着晃动自由分隔,降低球形阻隔防爆材料生产难度,提高球形阻隔防爆材料的抗震性以及阻隔防爆效果。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多球体阻隔防爆材料,包括外球体,在外球体的内部活动设置有两个内球体,在外球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圆形中隔板,两个内球体分别位于中隔板两侧的外球体内部,所述外球体和内球体上分别均匀分布有多个防爆孔,所述中隔板上也设置有多个防爆孔。r>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外球体包括两个外球壳,所述的中隔板的外圆周面上形成有螺纹,两个外球壳分别与中隔板螺纹连接形成外球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外球壳的上下边沿处分别对应形成有深榫槽,外球壳的左右边沿处分别对应形成有浅榫槽,在中隔板内部形成有沿中隔板径向贯穿中隔板的厚榫孔和薄榫孔,且厚榫孔和薄榫孔在中隔板内部呈十字交叉布置;两个外球壳分别与中隔板螺纹连接形成外球体后,两个外球壳的深榫槽拼合构成宽榫孔并与中隔板上的厚榫孔对应,两个外球壳的浅榫槽拼合构成窄榫孔并与中隔板上的薄榫孔对应;在对应的宽榫孔和厚榫孔中插有厚榫杆,在对应的窄榫孔和薄榫孔中插有薄榫杆,且在厚榫杆上形成有供薄榫杆穿过的榫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厚榫杆和薄榫杆的两端端面是与外球壳表面配合的弧形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厚榫杆与厚榫孔过盈配合,所述的薄榫杆与薄榫孔过盈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内球体包括两个内球壳,两个内球壳相互卡接形成内球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其中一个内球壳边缘外部设有弹性的环形卡突,另外一个内球壳边缘内部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的环形卡突和环形卡槽相互卡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外球体和内球体上的防爆孔的孔径为4-8mm,外球体和内球体上的防爆孔与防爆孔之间的间距为8-12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内球体上的防爆孔孔径小于或等于外球体上的防爆孔孔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中隔板上设置的多个防爆孔均避开厚榫孔和薄榫孔,且中隔板上的防爆孔孔径与外球体上的防爆孔孔径相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一个外球体,然后在外球体的内部活动设置两个内球体,在外球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圆形中隔板,两个内球体分别位于中隔板两侧的外球体内部,外球体和内球体上分别均匀分布有多个防爆孔,中隔板上也设置有多个防爆孔;本专利技术利用中隔板将外球体内部分别两个空间,在每个空间内活动放置一个内球体,由于内球体处于自由滚动状态,所以可以随外球体晃动而灵活的改变外球体内部空间,最终的使用表现就是穿过多层防爆孔的火焰能量减少直至消失;从而实现提高球形阻隔防爆材料的自身灵活性,球体内部空间可以随着晃动自由分隔;同时,本专利技术外球体采用由两个外球壳与中隔板螺纹连接,然后巧妙的利用榫卯连接固定,避免了使用焊接进行连接固定的传统方式,实现球体可拆卸清理或维护,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内球体采用由两个内球壳相互卡接构成,组装简单方便;降低球形阻隔防爆材料生产难度;最终提高球形阻隔防爆材料的抗震性以及阻隔防爆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外球体的外球壳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隔板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隔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隔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两根榫杆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内球体两个内球壳拆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内球体两个内球壳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外球体,2-内球体,3-中隔板,4-防爆孔,5-厚榫杆,6-薄榫杆,11-外球壳,12-深榫槽,13-浅榫槽,21-内球壳,22-环形卡突,23-环形卡槽,31-厚榫孔,32-薄榫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具体的介绍。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多球体阻隔防爆材料,包括外球体1,在外球体1的内部活动设置有两个内球体2,在外球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圆形中隔板3,两个内球体2分别位于中隔板3两侧的外球体1内部,外球体1和内球体2上分别均匀分布有多个防爆孔4,中隔板3上也设置有多个防爆孔4。本实施例中,外球体1包括两个外球壳11,中隔板3的外圆周面上形成有螺纹,两个外球壳11分别与中隔板3螺纹连接形成外球体1;外球壳11的上下边沿处分别对应形成有深榫槽12,外球壳11的左右边沿处分别对应形成有浅榫槽13,在中隔板3内部形成有沿中隔板3径向贯穿中隔板3的厚榫孔31和薄榫孔32,且厚榫孔31和薄榫孔32在中隔板3内部呈十字交叉布置;两个外球壳11分别与中隔板3螺纹连接形成外球体1后,两个外球壳11的深榫槽12拼合构成宽榫孔并与中隔板3上的厚榫孔31对应,两个外球壳11的浅榫槽13拼合构成窄榫孔并与中隔板3上的薄榫孔32对应;在对应的宽榫孔和厚榫孔31中插有厚榫杆5,在对应的窄榫孔和薄榫孔32中插有薄榫杆6,且在厚榫杆5上形成有供薄榫杆6穿过的榫孔。本实施例中,厚榫杆5和薄榫杆6的两端端面是与外球壳11表面配合的弧形面。本实施例中,厚榫杆5与厚榫孔31过盈配合,薄榫杆6与薄榫孔32过盈配合。本实施例中,内球体2包括两个内球壳21,两个内球壳21相互卡接形成内球体2;其中一个内球壳21边缘外部设有弹性的环形卡突22,另外一个内球壳21边缘内部设有环形卡槽23,环形卡突22和环形卡槽23相互卡接。本实施例中,内球体2上的防爆孔4孔径小于外球体1上的防爆孔4孔径;外球体1上的防爆孔4孔径为8mm,内球体2上的防爆孔4孔径为6mm,外球体1和内球体2上的防爆孔4与防爆孔4之间的间距为10mm;在实际应用时,内球体2上的防爆孔4孔径也可以等于外球体1上的防爆孔4孔径;外球体1和内球体2上的防爆孔4的孔径可以设置在4-8mm范围内,外球体1和内球体2上的防爆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球体阻隔防爆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球体,在外球体的内部活动设置有两个内球体,在外球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圆形中隔板,两个内球体分别位于中隔板两侧的外球体内部,所述外球体和内球体上分别均匀分布有多个防爆孔,所述中隔板上也设置有多个防爆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球体阻隔防爆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球体,在外球体的内部活动设置有两个内球体,在外球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圆形中隔板,两个内球体分别位于中隔板两侧的外球体内部,所述外球体和内球体上分别均匀分布有多个防爆孔,所述中隔板上也设置有多个防爆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球体阻隔防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球体包括两个外球壳,所述的中隔板的外圆周面上形成有螺纹,两个外球壳分别与中隔板螺纹连接形成外球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球体阻隔防爆材料,其特征在于,外球壳的上下边沿处分别对应形成有深榫槽,外球壳的左右边沿处分别对应形成有浅榫槽,在中隔板内部形成有沿中隔板径向贯穿中隔板的厚榫孔和薄榫孔,且厚榫孔和薄榫孔在中隔板内部呈十字交叉布置;两个外球壳分别与中隔板螺纹连接形成外球体后,两个外球壳的深榫槽拼合构成宽榫孔并与中隔板上的厚榫孔对应,两个外球壳的浅榫槽拼合构成窄榫孔并与中隔板上的薄榫孔对应;在对应的宽榫孔和厚榫孔中插有厚榫杆,在对应的窄榫孔和薄榫孔中插有薄榫杆,且在厚榫杆上形成有供薄榫杆穿过的榫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球体阻隔防爆材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国钰董维胜陆从相陈伟仇信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本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