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亚芝专利>正文

复合防火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42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防火电缆,包括一个以上等距布设的定位环,定位环的中间均开设一通孔,电缆芯线穿过各定位环上的通孔,相邻两个定位环之间均包裹设置一外保护层,外保护层上环绕外保护层一圈开设有一条以上的开口腔,定位环上正对着外保护层均设置有装配台阶面,外保护层两侧套装在装配台阶面上,每条开口腔内均通过一密封条密封,每根密封条的底部均设置一钢丝线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缆,其利用钢丝线结构可以作为电缆外保护层的加强保护使用,增加电缆外保护层的强度,同时利用钢丝线的结构实现二次包裹电缆芯线的目的,不仅具有很好的防火线,还具有非常好的抗剪切能力,结构设计上更加的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防火电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防火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布设在很多的场合中,有裸露在外布设的电缆、空中布设的电力以及地埋式电缆,但是不管电缆布设在哪,其都有遇到火灾的风险,当电缆老化发生自燃引起的火灾或者外部火灾引起的群体电缆火灾时,电缆必须拥有非常好的防火能力,当外部有火焰或者其中一根电缆发生自燃时,火焰会燃烧电缆的外保护层,进而快速点燃周边的电缆,进而导致电缆聚集性的燃烧,导致火势快速蔓延,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当有火焰时由于电缆外保护层之间距离较近,因此火焰是可以快速传递的,如果燃烧的电缆外保护层能够自动分离,远离其它的电缆,那么势必可以降低火焰的传播速度,降低火势的蔓延。另外,电缆为了增加抗剪切能力,在电缆外保护层内布设了大量的金属细丝,这样可以增加电缆外保护层的强度,但是这些金属丝往往只有增加电缆外保护层强度的能力,在有火焰时,金属丝无法起到保护电缆芯线的目的,使用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防火电缆,能够利用金属丝结构,不仅加强了电缆外保护层的强度,而且在有火焰破坏电缆时,能够利用金属丝包裹整根电缆,达到隔离火源的目的,同时可以自动剥落易燃的电缆外保护层,达到远离火源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复合防火电缆,包括一个以上等距布设的定位环,定位环的中间均开设一通孔,电缆芯线穿过各定位环上的通孔,相邻两个定位环之间均包裹设置一外保护层,外保护层上环绕外保护层一圈开设有一条以上的开口腔,定位环上正对着外保护层均设置有装配台阶面,外保护层两侧套装在装配台阶面上,每条开口腔内均通过一密封条密封,每根密封条的底部均设置一钢丝线装置,钢丝线装置均通过第一弹簧与电缆芯线外壁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呈拉伸状,通过第一弹簧将密封条两侧向着装配台阶面压紧,钢丝线装置与密封条之间通过一限位结构限制钢丝线装置朝着电缆芯线移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嵌入设置于电缆芯线的外表皮内并灌入胶水密封,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钢丝线装置打胶水粘结固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根钢丝线装置均包括一线材主体,线材主体的内部具有一个中空腔,线材主体的两侧各开设一通槽,穿过通槽均设置一伸缩条,伸缩条一端穿过通槽伸入于中空腔内,伸缩条的伸入端设置有限位耳,限位耳上均固定设置一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线材主体内壁面接触,通过第二弹簧将伸缩条顶出至外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一根以上的钢丝线装置在第一弹簧作用下布设在电缆芯线的外部,相邻钢丝线装置之间互相接触,当所有的钢丝线装置均位于电缆芯线外部时,电缆芯线通过一根以上的钢丝线装置密封包裹住。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空腔内设置隔热棉,所述隔热棉为石英棉,石英棉填充在伸缩条内侧面开设的镂空腔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嵌入设置于密封条内的储气管,储气管沿着密封条长度方向布设,储气条布设在密封条外侧面并部分裸露在外;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用于装夹钢丝线装置用的夹爪,夹爪内布设一根导气管,导气管与储气条连接导通后膨胀,导气管的一侧均设置一定位杆,定位杆一端与膨胀的导气管接触,并通过膨胀的导气管顶出至夹爪的外部,正对定位杆的钢丝线装置上设置有定位孔,定位杆顶出后部分扣入于定位孔内,定位杆一端与导气管之间打胶水密封连接,导气管采用柔性橡胶材料制成。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保护层采用弹性金属薄层,其两侧分别粘结固定在定位环的装配台阶面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条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发生火灾时,能够使得电缆外保护层能够自动脱落,因此可以防止火焰快速点燃电缆外保护层,进而缓解火焰在电缆之间的传递;利用金属丝起到加强电缆外保护层的目的,同时在发生火灾或者破坏电缆外保护层时,金属丝能够移动至电缆芯线外部,并完全包裹住电缆芯线,达到隔离火源以及保护电缆芯线的目的,因此金属丝的结构即可以作为抗剪切保护使用,又能作为隔离火源保护芯线使用,结构设计更加合理,能够应用在更多复杂的场合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面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防火状态下时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复合防火电缆,包括一个以上等距布设的定位环6,定位环6的中间均开设一通孔3,电缆芯线7穿过各定位环6上的通孔,相邻两个定位环6之间均包裹设置一外保护层8,外保护层8上环绕外保护层8一圈开设有一条以上的开口腔11,定位环6上正对着外保护层8均设置有装配台阶面61,外保护层8两侧套装在装配台阶面61上,每条开口腔11内均通过一密封条2密封,每根密封条2的底部均设置一钢丝线装置1,钢丝线装置1均通过第一弹簧5与电缆芯线7外壁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5呈拉伸状,通过第一弹簧5将密封条2两侧向着装配台阶面61压紧,钢丝线装置1与密封条2之间通过一限位结构4限制钢丝线装置1朝着电缆芯线7移动,由于密封条2通过第一弹簧5压紧在装配台阶面61上,因此一旦钢丝线装置1从密封条2上分离,此时密封条2便会失去限位力,此时密封条2便会自动脱落,此时如果密封条上有火焰,则可以自动分离火焰,防止火焰在密封条2上的传递,而一般性的密封条2与钢丝线装置之间的分离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外力导致限位结构被破坏,第二种是因为火焰导致限位结构被破坏一,因此不管内置方式破坏了限位结构,都能利用钢丝线装置对芯线进行一个二次保护,提升安全性。其中,第一弹簧5一端嵌入设置于电缆芯线7的外表皮内并灌入胶水密封,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与钢丝线装置打胶水粘结固定,通过第一弹簧拉紧密封条,使得密封条两端始终压紧在装配台阶面上,进而使得密封条始终密封开口腔,防止外部灰尘以及水汽进入到电缆内部。其中,如图5所示,每根钢丝线装置1均包括一线材主体111,线材主体111的内部具有一个中空腔114,线材主体111的两侧各开设一通槽,穿过通槽均设置一伸缩条112,伸缩条112一端穿过通槽伸入于中空腔内,伸缩条的伸入端设置有限位耳,限位耳上均固定设置一第二弹簧113,第二弹簧113的另一端与线材主体111内壁面接触,通过第二弹簧113将伸缩条112顶出至外部,当钢丝线装置1通过限位结构与密封条一体组装时,伸缩条112缩入于线材主体111内部,此时伸缩条112不会顶出至外部,而当钢丝线装置1离开密封条2后,此时由第二弹簧顶出伸缩条,这样一股以上的钢丝线装置通过顶出的密封条互相对接,如图3所示,以此来实现将一股以上的钢丝线装置包裹电缆芯线的目的,这样即使外部有火焰,也可以利用金属的钢丝线隔离火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以上等距布设的定位环,定位环的中间均开设一通孔,电缆芯线穿过各定位环上的通孔,相邻两个定位环之间均包裹设置一外保护层,外保护层上环绕外保护层一圈开设有一条以上的开口腔,定位环上正对着外保护层均设置有装配台阶面,外保护层两侧套装在装配台阶面上,每条开口腔内均通过一密封条密封,每根密封条的底部均设置一钢丝线装置,钢丝线装置均通过第一弹簧与电缆芯线外壁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呈拉伸状,通过第一弹簧将密封条两侧向着装配台阶面压紧,钢丝线装置与密封条之间通过一限位结构限制钢丝线装置朝着电缆芯线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以上等距布设的定位环,定位环的中间均开设一通孔,电缆芯线穿过各定位环上的通孔,相邻两个定位环之间均包裹设置一外保护层,外保护层上环绕外保护层一圈开设有一条以上的开口腔,定位环上正对着外保护层均设置有装配台阶面,外保护层两侧套装在装配台阶面上,每条开口腔内均通过一密封条密封,每根密封条的底部均设置一钢丝线装置,钢丝线装置均通过第一弹簧与电缆芯线外壁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呈拉伸状,通过第一弹簧将密封条两侧向着装配台阶面压紧,钢丝线装置与密封条之间通过一限位结构限制钢丝线装置朝着电缆芯线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嵌入设置于电缆芯线的外表皮内并灌入胶水密封,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钢丝线装置打胶水粘结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每根钢丝线装置均包括一线材主体,线材主体的内部具有一个中空腔,线材主体的两侧各开设一通槽,穿过通槽均设置一伸缩条,伸缩条一端穿过通槽伸入于中空腔内,伸缩条的伸入端设置有限位耳,限位耳上均固定设置一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线材主体内壁面接触,通过第二弹簧将伸缩条顶出至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芝
申请(专利权)人:陈亚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