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阳台运专利>正文

振动陀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93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振动陀螺,包括有控制电路和横截面为矩形的振动梁1上的检测面2及驱动面3上贴有压电片4,其特征在于:相对的检测面2上的压电片4通过导体5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因检测面上的压电片相互连通,耦合的零位信号得以充分抵消,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抑制了陀螺漂移。(*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陀螺本技术涉及一种陀螺,特别是一种柱形压电振动陀螺。现有的压电振动陀螺一般是由控制电路、压电片和振动梁构成,其振动梁的横截面呈矩形。这类陀螺的驱动面与检测面相互正交,由于对振动梁加工的不规则,致使相对的检测面上的互不连通的压电片读出的零位信号出现差异,这种差异受温度、电路振荡信号和外界信号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更大的漂移,因此这种陀螺存在着检测信号灵敏度低、陀螺漂移大等不足,大大降低了压电振动陀螺的使用性能。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振动陀螺,它可以抵制陀螺漂移,提高陀螺的使用性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控制电路和横截面为矩形的振动梁上的检测面及驱动面上贴有压电片,其特征在于:相对的检测面上的压电片通过导体相互连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振动梁驱动面上的压电片a、c与控制电路中的振荡器和相位补偿器形成自激振荡,根据哥氏原理,在给振动梁上的驱动压电片a、c施加电压后,因压电反效应而使振动梁产生周期性振动,振动梁与检测面正交的方向上不振动。当本技术旋转时,将会在振动梁的检测面上产生哥氏力,该哥氏力又压迫驱动压电片b、d,根据压电效应,压电片b、d上将产生随角速率大小而变化的电压信号,该电压信号经控制电路中的差动放大器、同步检波器和直流放大器进行消除振荡信号及外部信号后,形成了单纯的与角速率大小成正比的直流电压输出,以达到检测角速度的目的。理论上压电片b、d在静态下应该没有信号输出,然而在检测面上的压电片b、d因加工的不规则而出现耦合的零位信号,即相位相反的零位信号,由于检测面上的压电片b、d相互连通,致使两零位信号得以抵消,同时抵消因温度、电路振荡信号和外界信号等因素变化而引起的检测信号零位的变化,达到抑制陀螺漂移的目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因检测面上的压电片相互连通,耦合的零位信号得以充分抵消,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抑制了陀螺漂移。-->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振动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振动梁;2.检测面;3.驱动面;4.压电片;5.导体。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有控制电路和横截面为矩形的振动梁1上的检测面2及驱动面3上贴有压电片4,其特征在于:相对的检测面2上的压电片4通过导体5相互连通。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振动梁1驱动面3上的压电片a、c与控制电路中的振荡器和相位补偿器形成自激振荡,根据哥氏原理,在给振动梁1上的压电片a、c施加电压后,因压电反效应而使振动梁1产生周期性振动,振动梁1与检测面2正交的方向上不振动。当本技术旋转时,将会在振动梁1的检测面2上产生哥氏力,该哥氏力又压迫驱动压电片b、d,根据压电效应,压电片b、d上将产生随角速率大小而变化的电压信号,该电压信号经控制电路中的差动放大器、同步检波器和直流放大器进行消除振荡信号及外部信号后,形成了单纯的与角速率大小成正比的直流电压输出,以达到检测角速度的目的。理论上压电片b、d在静态下应该没有信号输出,然而在检测面2上的压电片b、d因加工的不规则而出现耦合的零位信号,即相位相反的零位信号,由于检测面2上的压电片b、d相互连通,致使两零位信号得以抵消,同时抵消因温度、电路振荡信号和外界信号等因素变化而引起的检测信号零位的变化,达到抑制陀螺漂移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陀螺,包括有控制电路和横截面为矩形的振动梁(1)上的检测面(2)及驱动面(3)上贴有压电片(4),其特征在于:相对的检测面(2)上的压电片(4)通过导体(5)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陀螺,包括有控制电路和横截面为矩形的振动梁(1)上的检测面(2)及驱动面(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台运
申请(专利权)人:阳台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