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料打孔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890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种废料打孔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落料模具上板、落料模具下板和落料底板,落料模具上板的下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蚀刻模区域和冲针区域,蚀刻模区域内设有刀模,冲针区域设有废料冲针;落料模具下板对应设有废料落料孔,落料底板对应设有落料口。该废料打孔模具通过在模切机台内设置落料模具上板、落料模具下板和落料底板,并在落料模具上板上设置用于冲切全断的刀模和将废料顶出的废料顶针,配合落料模具下板和送料传送组件将产品依次输送至落料模具下板的一端输送至另一端的过程中依次对产品进行冲切全断和废料的顶出,从而实现废料打孔和顶出的自动化作业,不仅效率大大提高,节省人力,而且产品精度有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料打孔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废料打孔模具。
技术介绍
在模切加工
,经常有一些产品需要打孔排废,比如模切镜头保护膜的泡棉组件或胶带组件,中心都需要形成通孔,模切时需要打孔排废。但目前的模切工艺中没有专门的排废结构,在产品废料较为简单的时候,使用钢膜成本较高,普通钢膜成本5000元以上,而使用人工顶废,不仅浪费人力,而且效率低下,质量也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废料打孔模具,不仅效率高,成本低,而且产品质量有保证。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料打孔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落料模具上板、落料模具下板和落料底板,所述落料模具上板固定于模切机台的上模板上,所述落料底板固定于模切机台的下模板上,所述落料模具下板固定于所述落料底板的上侧面上;所述落料模具上板的下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蚀刻模区域和冲针区域,所述蚀刻模区域内设有若干用于对待加工的产品进行冲切全断的刀模,所述冲针区域设有若干用于对冲切全断后的产品进行顶出的废料冲针;所述落料模具下板对应所述落料模具上板的冲针区域的每一废料冲针位置处分别设有一废料落料孔,所述落料底板对应所述落料模具上板的冲针区域设有落料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落料模具上板的四角设有上下模固定针,所述落料模具下板的四角对应设有上下模固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落料模具下板的左右两侧外设有送料传送组件,待加工的产品通过该送料传送组件从所述落料模具下板的上侧面的一端被输送至另一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落料模具上板的蚀刻模区域的刀模和其冲针区域的废料冲针一一对应,并呈阵列分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落料底板的上侧面上形成一与所述落料模具下板一致的定位槽,所述落料模具下板置于该定位槽内并通过胶带与所述落料底板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料冲针为平头顶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切机台的下方对应落料底板的落料口位置设有废料收集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废料打孔模具通过在模切机台内设置落料模具上板、落料模具下板和落料底板,并在落料模具上板上设置用于冲切全断的刀模和将废料顶出的废料顶针,配合落料模具下板和送料传送组件将产品依次输送至落料模具下板的一端输送至另一端的过程中依次对产品进行冲切全断和废料的顶出,从而实现废料打孔和顶出的自动化作业,不仅效率大大提高,节省人力,而且产品精度有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分解结构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1——落料模具上板;11——蚀刻模区域;12——冲针区域;13——上下模固定针;111——刀模;121——废料冲针;2——落料模具下板;21——废料落料孔;22——上下模固定孔;3——落料底板;31——落料口;4——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即但凡以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范围之内。参阅图1-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废料打孔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落料模具上板1、落料模具下板2和落料底板3。落料底板3固定于模切机台的下模板上,落料底板3的上侧面上形成一与落料模具下板2一致的定位槽(图中为标识),落料模具下板2置于该定位槽内并通过胶带与落料底板3固定。落料模具上板1固定于模切机台的上模板上,随模切机台的上模板一起上下运动。落料模具上板1的四角设有上下模固定针13,落料模具下板2的四角对应设有上下模固定孔22。落料模具上板1随模切机台的上模板一起上下运动时,落料模具上板1的四角的四个上下模固定针13穿置于落料模具下板2的四角对应的四个上下模固定孔22内,实现落料模具上板1和落料模具下板2之间的精准对位。落料模具上板1的下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蚀刻模区域11和冲针区域12,蚀刻模区域11内设有若干用于对待加工的产品进行冲切全断的刀模111,冲针区域设有若干用于对冲切全断后的产品进行顶出的废料冲针121,该废料冲针121为平头顶针;蚀刻模区域11的刀模111和冲针区域12的废料冲针121一一对应设置,并呈阵列分布。落料模具下板2对应落料模具上板1的冲针区域12的每一废料冲针121位置处分别设有一废料落料孔21,落料底板3对应落料模具上板1的冲针区域12设有落料口31。即落料口对应废料冲针121和废料落料孔21设置。落料模具下板2的左右两侧外还设有送料传送组件,待加工的产品4通过该送料传送组件从落料模具下板2的上侧面的一端被输送至另一端。该废料打孔模具在工作时,待加工产品通过送料传送组件从落料模具上板1和落料模具下板2之间穿过,即从落料模具下板2的上侧面的一端被输送至另一端。当产品在落料模具上板1和落料模具下板2中间按设定步距行进时,首先产品进入蚀刻模区域,此时落料模具上板1随模切机台的上模板一起向下运动并下压落料模具下板2,蚀刻模区域11的刀模111对产品进行冲切全断。然后,落料模具上板1随模切机台的上模板一起向上运动,即回升;同时,送料传送组件带动产品按设定步距拉送至冲针区域对应的位置,此时落料模具上板1随模切机台的上模板再次下压料模具下板2,落料模具上板1的废料冲针121对产品对应的冲切全断的废料进行冲压,将废料顶出,废料落入落料底板3的落料口,从落料口进入废料收集箱。至此,完成一个废料打孔顶出工序,如此循环可以实现产品的连续加工。由此可见,该废料打孔模具通过在模切机台内设置落料模具上板、落料模具下板和落料底板,并在落料模具上板上设置用于冲切全断的刀模和将废料顶出的废料顶针,配合落料模具下板和送料传送组件将产品依次输送至落料模具下板的一端输送至另一端的过程中依次对产品进行冲切全断和废料的顶出,从而实现废料打孔和顶出的自动化作业,不仅效率大大提高,节省人力,而且产品精度有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料打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落料模具上板(1)、落料模具下板(2)和落料底板(3),所述落料模具上板(1)固定于模切机台的上模板上,所述落料底板(3)固定于模切机台的下模板上,所述落料模具下板(2)固定于所述落料底板(3)的上侧面上;所述落料模具上板(1)的下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蚀刻模区域(11)和冲针区域(12),所述蚀刻模区域(11)内设有若干用于对待加工的产品进行冲切全断的刀模(111),所述冲针区域设有若干用于对冲切全断后的产品进行顶出的废料冲针(121);所述落料模具下板(2)对应所述落料模具上板(1)的冲针区域(12)的每一废料冲针(121)位置处分别设有一废料落料孔(21),所述落料底板(3)对应所述落料模具上板(1)的冲针区域(12)设有落料口(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料打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落料模具上板(1)、落料模具下板(2)和落料底板(3),所述落料模具上板(1)固定于模切机台的上模板上,所述落料底板(3)固定于模切机台的下模板上,所述落料模具下板(2)固定于所述落料底板(3)的上侧面上;所述落料模具上板(1)的下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蚀刻模区域(11)和冲针区域(12),所述蚀刻模区域(11)内设有若干用于对待加工的产品进行冲切全断的刀模(111),所述冲针区域设有若干用于对冲切全断后的产品进行顶出的废料冲针(121);所述落料模具下板(2)对应所述落料模具上板(1)的冲针区域(12)的每一废料冲针(121)位置处分别设有一废料落料孔(21),所述落料底板(3)对应所述落料模具上板(1)的冲针区域(12)设有落料口(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料打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模具上板(1)的四角设有上下模固定针(13),所述落料模具下板(2)的四角对应设有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磊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博瑞思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