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6742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一种非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悬垂物体是否处于正常的摆动范围内,其包括光电发射管、光电接收管及一遮光环,遮光环中间部位透光,光电发射管及光电接收管与悬垂物体的固定端相对静止,处于遮光环的两侧,而遮光环设置于上述悬垂物体的摆动端上。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在较大的距离范围内进行悬垂物体摆动范围的检测。(*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光电感应装置,尤其是有关一种发射管与接收管分 离设置的非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
技术介绍
在很多场合,需要运用悬垂物体来保证操作的竖直度。例如,在激光扫 平仪中,如果需要激光扫平仪发射出或水平或垂直的激光束, 一定要保证激 光器及分光系统所处的垂吊系统处于竖直状态,这样设置于垂吊系统上的激 光器所发出的激光束才能保证水平或竖直。然而,这类系统的工作场合有可 能会比较恶劣,在现场可能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外界的磁性吸引 或其它拉力的牵引,会使垂吊系统中的悬垂物体不再能够保持竖直状态。另 外,当机构的壳体过于偏离水平或竖直状态,而此时垂吊系统在重力的作用 下依然保持竖直。在这两种情况下,都会影响机器射出的光线的精确度,而 且这种情况超出一定范围,有可能会使机器不能使用。如何来进行检验及测 量,使垂吊系统中的悬垂物体使用竖直状态,即使有小的偏差,也不至于超 出预定范围,是保证机器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进行有效的检验及测量,人们为此专利技术了多种方法。例如,在激光 扫平仪上,现有的方法包括金属接触式感应方式。请参阅图l所示,该感应装置包括金属探针11及金属环12,金属探针11及金属环12各有电路连接, 且金属探针11上连接有微处理器(MCU) 13。金属探针11与金属环12两者 有一个与悬垂物体的固定端相对静止,另一个设置于悬垂物体的摆动端,且 上述金属探针11处于金属环12的中间开口内。当两者的相对位置超出预定 范围,此时金属探针11与金属环12相接触,微处理器13收到一个有效高3电平。当两者的相对位置在预定范围内时,金属探针11与金属环12不相接 触,此时微处理器13接收一个低电平。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判断垂吊系统 的竖直度是否达到要求。然而,此种金属接触式感应方式,接触电阻大小不 一,易出现工作死点,即在个别临界点金属探针11与金属环12已经接触, 但由于此时的接触电阻过大,导致微处理器13接收到的仍为低电平,出现 误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一种光电反应的感应方式。如图2所示,反 射式光敏开关内集成了一个光电发射管21和一个光电接收管22,光电发射 管21与光电接收管22 —体设置,在光敏开光的上方设置有反光板23,反光 板23上具有反光介质(如反光纸,反光漆等)。反射式光敏开关静止,而反 光板23在悬垂物体上。当光电发射管21发射线后,经反光板23反射后由 光电接收管22接收。当反光板23的运动导致光电发射管21的光未能经反 光板23反射后被光电接收管22有效接收,光电接收管22将产生一个无效 电平,则说明仪器超出了工作范围之内。反之,当反光板23移动后光电接 收管22依旧能产生有效电平,则说明仪器处于工作范围之内。反光板23有 效反光面的大小和反光板23与光敏开关的平行度决定了仪器的感应范围。 然而,光电反射式感应方式的作用距离D1较小,通常在4mm,另外受反射角 度影响作用距离大为受限,从而导致作用距离的一致性很难保证,进一步影 响仪器的稳定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检验及测定的悬垂物体的摆动角度,并且 作用范围较大的方式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作 用距离较大的非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为了解决本技术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光电感 应装置,用于感应悬垂物体是否处于正常的摆动范围内,该悬垂物体具有固 定端及摆动端,其包括光电发射管、光电接收管及一遮光环,遮光环中间部位透光,光电发射管及光电接收管分离设置,固设于悬垂物体的固定端,且 处于遮光环的两侧,而遮光环设置于上述悬垂物体的摆动端上。本技术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遮光环中间透光部位为圆形,所述光电发射管为940nm发光管,所述悬垂物体为激光扫平仪的垂吊系统。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的非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的光电发射管与光 电接收管分处于遮光环的两侧,所以其作用距离是现有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 的两倍,从而检测精度提高。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金属接触式感应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非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请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非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的示意图。非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设置于激光扫平义的垂吊系统上,该激光 扫平仪的包括壳体及悬垂物体,该悬垂物体包括固定端及摆动端,上述固定 端设置于壳体上,与壳体保持相对静止,而摆动端自由摆动。所述非接触式 光电感应装置包括一圆环形的遮光环31,其设置于该悬物体的摆动端上,在 中心位置具有通孔311。该非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还包括一光电发射管32 及一光电接收管33,光电发射管32与光电接收管33分离设置,其中光电感 应管32设置于上述遮光环31的上方,而光电接收管33设置于遮光环31的 正下方。上述光电发射管32为940mn的光电发射管,而光电接收管33为 940nm的光电接收管,两者均设置于激光扫平仪的壳体上,所以与上述悬垂 物体的固定端相对静止。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当光电发射管32受到激发所发出的光通过遮光环31内的通孔311而照射到光电接收管33上时,光电接收管33将产生一 个有效电平,此时判断为悬垂装置处于正常工作范围内。而由于遮光环31 的摆动,从而当光电发射管32发出的光被遮光环31遮挡,无法被光电接收 管33接收到时,光电接收管33产生一个无效电平,此时判断为悬垂装置处 于正常工作范围之外。上述遮光环31的通孔311即仪器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遮光环31的中心为通孔的形式,同样,该通孔也可以 为圆形,也可以为正方形或其它的形状。另外,只要有垂吊系统的装置,均 可以使用本技术的非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并不一定限定于激光扫平 仪。上述非接触工光电感应装置的作用距离由于不需要反射,所以其作用距 离为两倍于将光电接收管33和光电发射管32 —体设置的接触式光电感应装 置。D2通常为8mm以上,且受角度影响较小,从而大大提高了仪器感应度的 可靠性。本技术完成了设计人的设计目的,非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作用距离 是现有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的两倍,从而检测精度提高。权利要求1、一种非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悬垂物体是否处于正常的摆动范围内,该悬垂物体具有固定端及摆动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发射管、光电接收管及一遮光环,遮光环中间部位透光,光电发射管及光电接收管分离设置,固设于悬垂物体的固定端,且处于遮光环的两侧,而遮光环设置于上述悬垂物体的摆动端上。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 光环中间透光部位为圆形。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 电发射管为940nm发光管。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垂物体为激光扫平仪的垂吊系统。专利摘要本技术有关一种非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悬垂物体是否处于正常的摆动范围内,其包括光电发射管、光电接收管及一遮光环,遮光环中间部位透光,光电发射管及光电接收管与悬垂物体的固定端相对静止,处于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接触式光电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悬垂物体是否处于正常的摆动范围内,该悬垂物体具有固定端及摆动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发射管、光电接收管及一遮光环,遮光环中间部位透光,光电发射管及光电接收管分离设置,固设于悬垂物体的固定端,且处于遮光环的两侧,而遮光环设置于上述悬垂物体的摆动端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瓯朱宏军牛青彭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华达科捷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