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全向式封装结构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6690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向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全向式封装结构及制作方法,包括光纤(1)、敏感膜片(2)、多孔式封装壳(3)和多孔式套筒(5);所述的光纤(1)固定在多孔式套筒(5)的一端,所述的敏感膜片(2)位于多孔式套筒(5)的另一端,所述的光纤(1)与敏感膜片(2)的中心平行且同轴,其中的中空区域为珐珀腔,所述的多孔式封装壳(3)固定在结构的外部,并通过顶部开孔与光纤(1)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降低传感器工作过程中的声波损耗,加强传感器对微弱声波的检测能力,实现全向检测,提高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灵敏度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向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全向式封装结构及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传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面向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全向式封装结构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光纤传感技术伴随着光电子和光纤通信产业的发展得以迅速发展。因为光学系统中的很多核心器件,例如光源的性价比快速增长,使得光纤传感测量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实际应用。与传统的电学传感器相比,光纤传感器具有很多优良特征,主要包括:对电绝缘、无电传输、微型化、多参量、适合大容量分布式复用、带宽大等,能够在高温高压、强电磁干扰、强腐蚀性等十分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并且在数据传输和处理上,与光纤网络系统能够完全兼容。目前光纤传感技术一直是研究领域的热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光纤珐布里-珀罗型传感器,简称光纤珐珀传感器,是采用光纤既作为传光媒质,又构成敏感部件,实现对于多种参量的测量。它利用了光学上的珐布里-珀罗干涉仪原理进行传感。这种传感器可以利用多光束干涉,双光束干涉,也可以利用白光干涉,它的传感探头尺寸可以做到很小,形状非常灵活,具有极高的灵敏度以及动态响应速度,成为近年来光纤传感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MEMS)技术的核心是微电子、微机械加工与封装技术的巧妙结合。光纤MEMS珐珀传感器则是引入MEMS加工工艺制作敏感元件,继承了MEMS技术与光纤传感技术的优点,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耐用性好等特点。另外,由于MEMS技术可以大规模集成化生成,一旦技术成熟,产品定型,即可批量化、低成本制造,符合当前的光纤传感研究趋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光纤MEMS珐珀传感器一般只需配合单根光纤使用,从而避免了双根光纤匹配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了传感探头的结构。光纤珐珀传感器性能稳定可靠,可用于温度、应力、压力、折射率、磁场、电压、液位、流速、声音、振动、气体和加速度等物理量的长时间连续安全检测,在各种微弱的动态参量,例如声压、振动等方面也具有不可取代的位置。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探头由光纤、敏感芯片、珐珀腔和支撑套管等部分组成,用于接收外界的声波信息,通过敏感芯片的振动完成声信号到光信号的转变。由于探头易受到损伤,所以一般需要对探头进行封装处理以达到保护的目的。目前国内有着多种封装结构,经典珐珀腔的封装通常采用玻璃套管包裹光纤,对光纤起到保护作用,光纤端面和敏感芯片构成珐珀腔,最外层使用金属或非金属外壳封装,比如松套管对芯片进行保护,大多数封装结构均与此类似。由于封装一般是按照传感器的尺寸进行定制,所以市场上没有成熟的产品。然而目前的封装结构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起到对探头的保护作用,但仅有一个端面能进行声波的接收,其他方向均为封闭结构,这就使得声波在传输过程中存在极大损耗。大量声波信号的损失,导致传感器的灵敏度降低,对微弱声波的检测能力下降。同时支撑膜片的套筒也阻止了部分方向声波的进入,致使传感器无法实现全方位检测,但是,关于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敏感芯片封装结构的相关文献目前鲜有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面向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全向式封装结构及制作方法,用于降低传感器工作过程中的声波损耗,加强传感器对微弱声波的检测能力,实现全向检测,提高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灵敏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面向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全向式封装结构,包括光纤、敏感膜片、多孔式封装壳和多孔式套筒;所述的光纤固定在多孔式套筒的一端,所述的敏感膜片位于多孔式套筒的另一端,所述的光纤与敏感膜片的中心平行且同轴,其中的中空区域为珐珀腔,所述的多孔式封装壳固定在结构的外部,并通过顶部开孔与光纤相连。优选地,所述的封装结构整体采用光敏树脂、不锈钢或高温合金材料制作而成。优选地,所述的多孔式封装壳的表面设有多个封装壳孔,任意方向的声波均可通过这些封装壳孔到达敏感膜片.优选地,所述的多孔式套筒设有多个套筒孔,使得敏感膜片背面与侧面各个方向的声波均能到达敏感膜片。优选地,所述的多孔式封装壳和多孔式套筒均采用机械加工技术或3D打印技术制作的部件。优选地,所述的多孔式封装壳分上下两部分,分别加工成型最后拼接在一起形成完整封装外壳.优选地,所述的多孔式封装壳为球壳结构、椭球壳结构或抛物线壳结构。优选地,所述的封装壳孔(4)为圆柱状孔、圆台状孔或者喇叭状孔。优选地,所述的套筒孔(6)为圆柱状孔、圆台状孔或者喇叭状孔。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全向式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机械加工技术或3D打印技术制作多孔式封装壳以及多孔式套筒,将光纤从预先设计好的上半壳顶部小孔中插入;步骤2:将利用MEMS工艺制作的敏感膜片与多孔式套筒的一个端面贴合,使敏感膜片的中心与多孔式套筒的中心重合,然后利用环氧树脂或紫外线固化胶将敏感膜片固定;步骤3:将光纤从多孔式套筒的另一端插入,通过调节使光纤端面与敏感膜片的中心平行且同轴,调节光纤进入多孔式套筒的长度来调节珐布里-珀罗腔的腔长,调节到合适腔长后,光纤与多孔式套筒以及多孔式封装壳的上半部分之间均用环氧树脂或紫外线固化胶来固定;步骤4:将多孔式封装壳的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拼接成型,形成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完整封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这样的封装结构,敏感膜片能够接收到各个方向入射的声波,实现全方位检测,多孔状结构大大降低了声波的损耗,提高了传感器对微弱声波的检测能力。2)本专利技术采用多孔式封装结构,既能够起到对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探头的保护作用,降低声波传输的损耗,实现传感器的全向检测,又不影响其声波检测的灵敏度。3)本专利技术可作为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较为成熟的封装结构进行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封装结构整体截面图;图2(a)为多孔式封装壳的球壳结构示意图;图2(b)为多孔式封装壳的椭球壳结构示意图;图2(c)为多孔式封装壳的抛物线壳结构结构示意图;图3(a)为封装壳孔和套筒孔的圆柱状孔结构示意图;图3(b)为封装壳孔和套筒孔的圆台状孔结构示意图;图3(c)为封装壳孔和套筒孔的喇叭状孔结构示意图;图4(a)为封装结构与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组装过程步骤1示意图;图4(b)为封装结构与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组装过程步骤2示意图;图4(c)为封装结构与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组装过程步骤3示意图。其中,1.光纤,2.敏感膜片,3.多孔式封装壳,4.封装壳孔,5.多孔式套筒,6.套筒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全向式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1)、敏感膜片(2)、多孔式封装壳(3)和多孔式套筒(5);所述的光纤(1)固定在多孔式套筒(5)的一端,所述的敏感膜片(2)位于多孔式套筒(5)的另一端,所述的光纤(1)与敏感膜片(2)的中心平行且同轴,其中的中空区域为珐珀腔,所述的多孔式封装壳(3)固定在结构的外部,并通过顶部开孔与光纤(1)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全向式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1)、敏感膜片(2)、多孔式封装壳(3)和多孔式套筒(5);所述的光纤(1)固定在多孔式套筒(5)的一端,所述的敏感膜片(2)位于多孔式套筒(5)的另一端,所述的光纤(1)与敏感膜片(2)的中心平行且同轴,其中的中空区域为珐珀腔,所述的多孔式封装壳(3)固定在结构的外部,并通过顶部开孔与光纤(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全向式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装结构整体采用光敏树脂、不锈钢或高温合金材料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全向式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式封装壳(3)的表面设有多个封装壳孔(4),任意方向的声波均可通过这些封装壳孔(4)到达敏感膜片(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全向式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式套筒(5)设有多个套筒孔(6),使得敏感膜片(2)背面与侧面各个方向的声波均能到达敏感膜片(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全向式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式封装壳(3)和多孔式套筒(5)均采用机械加工技术或3D打印技术制作的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光纤珐珀声波传感器的全向式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式封装壳(3)分上下两部分,分别加工成型最后拼接在一起形成完整封装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文荣虞益挺傅晨钊李浩勇王谢君黄昊吴旭涛陆启宇宋平黄兴德朱征李秀广梁基重药炜何宁辉周秀马飞越倪辉陈川刘昕郭经红袁鹏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西北工业大学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茂荣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