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换热器和液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本公开涉及换热
,且特别涉及一种液体换热器和液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液体换热器中,板片通常由金属板受冲压而成,翅片通常通过冲压或滚压工艺加工而成,翅片和板片通常经由焊接而连接成整体。多个板片层叠而形成多个通道,相邻的两个通道中的一者用于流通高温液体,另一者用于流通低温液体。在这种液体换热器中,零件数量众多,翅片和板片的连接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态而做出本公开。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换热器和液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该液体换热器具有为一体件的换热单元,在加工过程中,无需专门连接翅片和板片,减少了零件数量,提高了生产效率。提供了一种液体换热器,包括紧挨着的供第一介质流动的第一流道和供第二介质流动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介质和所述第一介质的温度不同从而在流动的过程中交换热量,所述液体换热器包括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为通过挤压工艺而形成的一体件,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紧挨着的同轴延伸的多个流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换热器,包括紧挨着的供第一介质流动的第一流道(11)和供第二介质流动的第二流道(12),所述第二介质和所述第一介质的温度不同从而在流动的过程中交换热量,其特征在于,/n所述液体换热器包括换热单元(1),所述换热单元(1)为通过挤压工艺而形成的一体件,所述换热单元(1)包括紧挨着的同轴延伸的多个流道,所述多个流道包括所述第一流道(11)和所述第二流道(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换热器,包括紧挨着的供第一介质流动的第一流道(11)和供第二介质流动的第二流道(12),所述第二介质和所述第一介质的温度不同从而在流动的过程中交换热量,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换热器包括换热单元(1),所述换热单元(1)为通过挤压工艺而形成的一体件,所述换热单元(1)包括紧挨着的同轴延伸的多个流道,所述多个流道包括所述第一流道(11)和所述第二流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换热器包括外套于所述换热单元(1)的端部的集液单元(2),所述集液单元(2)包括分区设置的第一区(210)和第二区(220),所述第一区(210)和所述第二区(220)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流道(11)和所述第二流道(12)对准的转接口,所述集液单元(2)为一体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流道形成交替层叠的多个第一流道层和多个第二流道层,所述第一区(210)和所述第二区(220)沿所述流道的轴向排布,所述第一区(210)的所述转接口和所述第二区(220)的所述转接口垂直于所述第一流道层和所述第二流道层的排布方向和所述轴向地敞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1)具有第一容腔(13),所述集液单元(2)具有第二容腔(23),所述第一容腔(13)与所述第一区(210)的所述转接口和所述第一流道(11)连通,所述第二容腔(23)与所述第二区(220)的所述转接口和所述第二流道(1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流道形成交替层叠的多个第一流道层和多个第二流道层,所述第一容腔(13)由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流道层之间的所述第二流道(12)的流道壁限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单元(2)为筒形的框架,在所述框架的下半部内并列设置多个截止件(24),所述多个截止件(24)在所述流道的轴向上封堵所述第一容腔(13),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截止件(24)之间具有所述第二容腔(23),所述框架的上半部容纳所述换热单元(1)的端部,所述框架的与所述第一容腔(13)和所述第二容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春江,叶飞旸,赵栋梁,
申请(专利权)人:马勒汽车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