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发生器和烹饪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57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和烹饪设备,蒸汽发生器包括:第一加热器;第一换热管,设置于第一加热器的周侧,第一换热管由第一加热器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加热器的另一端,并由第一加热器的另一端延伸回第一加热器的一端;导热体,设置于第一加热器和第一换热管之间。通过将第一换热管往复设置在第一加热器的周侧,可以平衡第一加热器周侧的换热量,保证导热体上的热量均匀分布,从而避免出现因导热体热量分布不均,所引起的加热稳定性差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第一换热管分布方式,提升第一加热器和导热体在加热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蒸汽发生器的故障率,提升蒸汽发生器工作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汽发生器和烹饪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烹饪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和一种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蒸汽在蒸箱、熨烫机及蒸汽拖把等产品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小体积、大功率和低成本的蒸汽发生器将是未来的趋势。目前市面上的家电用蒸汽发生器体积大、成本较高,且水管中的换热量分布不均匀,致使蒸汽发生器加热稳定性较差,易出现故障。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体积小,加热效率高,且加热稳定性强的蒸汽发生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包括:第一加热器;第一换热管,设置于第一加热器的周侧,第一换热管由第一加热器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加热器的另一端,并由第一加热器的另一端延伸回第一加热器的一端;导热体,设置于第一加热器和第一换热管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蒸汽发生器中,通过在第一加热器和第一换热管之间设置导热体,可以通过导热体填充第一加热体和第一换热管之间的缝隙,从而避免第一加热器产生的热量散发至空气中,进而提升加热效率。根据液体在第一换热管中的流向和液体加热阶段,第一换热管依次分为过冷段和沸腾段,液体在过冷段吸收的热量较少,在沸腾段吸收大量热量。通过将第一换热管往复设置在第一加热器的周侧,可以保证位于第一换热管前段的过冷段和位于第一换热管后段的沸腾段分布在第一加热器的同一侧,以平衡第一加热器周侧的换热量,保证导热体上的热量均匀分布,从而避免出现因导热体热量分布不均,所引起的加热稳定性差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第一换热管分布方式,提升第一加热器和导热体在加热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蒸汽发生器的故障率,提升蒸汽发生器工作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蒸汽发生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换热管包括:第一螺旋盘管,盘绕设置于第一加热器周侧;第二螺旋盘管,盘绕设置于第一加热器周侧,第二螺旋盘管在第一加热器的另一端与第一螺旋盘管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螺旋盘管和第二螺旋盘管在第一加热器的周侧以螺纹线的形式盘绕在第一加热器上,通过将第一换热管设置为螺旋盘管,取缔了通过管路弯折工艺制成的折弯换热管,螺旋盘绕的第一换热管上的弯转角度较小,不会受到管路弯折工艺上的角度限制,并且螺旋盘绕式的第一换热管可以有效利用第一加热器周侧的空间,保证第一换热管尽可能的布满第一加热器的周侧空间。同时,通过将第一螺旋盘管和第二螺旋盘管在第一加热器的一端相连接,在第一加热器的周侧构成了往复延伸的第一换热管,液体在由第一换热管从第一加热器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后,由第二管热管从第一加热器的另一端流向初始一端,从而保证第一螺旋盘管和第二螺旋盘管的换热稳定性。进而实现了优化第一换热管结构,提升第一换热管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提高蒸汽发生器体积功率密度,提升加热效率,减小蒸汽发生器体积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螺旋盘管和第二螺旋盘管的螺旋方向相反。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螺旋盘管和第二螺旋盘管的螺旋方向相反,可以使第一螺旋盘管和第二螺旋盘管设置在同一个第一加热器的周侧空间内,且避免第一螺旋盘管和第二螺旋盘管相互干涉,从而使第一换热管的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提升第一换热管在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进而实现优化第一换热管结构,强化第一换热管换热效率,提升蒸汽发生器体积功率密度,提升加热效率,减小蒸汽发生器体积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热体为铸造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导热体为铸造成型的一体式结构,一方面可以确保导热体填充第一换热管和第一加热器之间的缝隙,避免因结构缝隙造成热量损失,另一方面铸造成型的导热体可以免去导热体的装配工序,从而降低蒸汽发生器装配难度,缩减生产成本。另外,一体式结构上不存在结构断面,即便导热体在加热过程中受到热量波动的影响,也不会出现结构错位和结构断裂,从而提升导热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进而实现了优化导热体结构和生产方式,降低第一加热器热量损失,提升导热体导热性能和工作稳定性,缩减蒸汽发生器生产成本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蒸汽过热器,与第一换热管相连接,蒸汽过热器被配置为适于加热第一换热管排出的蒸汽。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加热器和第一换热管外部单独设置蒸汽过热器,将加热蒸汽至过热蒸汽这一工序从第一加热器和第一换热管中剥离出来。若通过第一加热器和第一换热管直接加热蒸汽至过热状态,会因蒸汽在过热段吸收的热量过少出现换热量分布不均的现象,致使第一换热管内产生温度和压力的脉动,影响蒸汽的稳定产出。本专利技术通过单独设置蒸汽过热器,解决了这一问题,避免蒸汽过热过程干涉第一加热器和第一换热管的工作。进而实现了优化蒸汽发生器结构,提升蒸汽发生器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延长蒸汽发生器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蒸汽过热器包括:第二换热管,与第一换热管相连通;第二加热装置,与第二换热管相连接,第二加热装置加热第二换热管。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加热装置与第二换热管相连接,用于加热第二换热管,使第二换热管升温后将热量传递至内部的蒸汽中,从而加热得到过热蒸汽,以通过过热蒸汽高效完成食物的烹调,进而实现优化蒸汽发生器结构,加快产出蒸汽的烹调速率,提升烹调品质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加热装置包括:套管,套设于第二换热管上,套管与第二换热管间隔设置;加热丝,设置于套管和第二换热管之间,加热丝螺旋盘绕在第二换热管上。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加热装置包括套管和加热丝,套管套设在第二换热管上并保证第二换热管和套管之间留有间隙,加热丝设置在套管和第二换热管之间的间隙内,且加热器在间隙内螺旋盘绕在第二换热管上。通过设置套管可以将加热空间限定在第二换热管的周侧,以实现第二换热管的集中加热,避免热量流失,提升加热效率。通过将加热丝螺旋盘绕在第二换热管上,可以提升单位体积中加热丝长度,提高单位换热面积,从而提高第二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进而实现了优化第二加热装置结构,降低第二加热装置能耗,提升第二加热装置加热效率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热体为铝制导热体。在该技术方案中,导热体为铸铝件,铝具备优良的导热性能,且密度较低,可以在满足换热需求的同时降低蒸汽发生器的重量。并且,铝具备优良的防腐蚀性能,可以避免导热体被换热过程中所产生的水汽腐蚀,从而提升导热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进而实现了优化导热体结构,提升蒸汽发生器工作稳定性,减轻蒸汽发生器重量,延长蒸汽发生器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加热器为电加热管。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加热器为电加热管,电加热管在通电状态下升温以加热导热体和第一换热管,使流入第一换热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加热器;/n第一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器的周侧,所述第一换热管由所述第一加热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加热器的另一端,并由所述第一加热器的所述另一端延伸回所述第一加热器的所述一端;/n导热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管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加热器;
第一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器的周侧,所述第一换热管由所述第一加热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加热器的另一端,并由所述第一加热器的所述另一端延伸回所述第一加热器的所述一端;
导热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
第一螺旋盘管,盘绕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器周侧;
第二螺旋盘管,盘绕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器周侧,所述第二螺旋盘管在所述第一加热器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旋盘管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盘管和所述第二螺旋盘管的螺旋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为铸造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蒸汽过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相连接,所述蒸汽过热器被配置为适于加热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柳陈茂顺邓雁青唐相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